道教為什麼發源于青城山
公元143年,109歲的張陵來到青城山。在這之前,張陵曾漫遊天下名山,尋找創建道教的地方,但他最終選擇了青城山。他所以選擇在四川創建道教,除了青城山風景秀麗,是上古神仙眼中的洞天福地之外,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四川已經是文化昌盛,經濟繁榮之地。
一個江蘇人不遠千裡來到西南,弘揚自己的道法,張陵能為許多人免費看病,有很高的“驅鬼降魔”能力,所以深受民衆的歡迎。但要弘揚自己的道法,僅靠民衆對自己的尊敬,顯然是不夠的。而求醫者甚衆,逐怪驅妖,簡直忙不過來。于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凡是想追随他的教理、或請求畫水符看病、或需要驅逐附身上妖魔的人,隻要交五鬥米,就可以加入他的教會,作為信教的保證金。曆史上著名的“五鬥米道”,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就這樣誕生了。
最初,張陵到達青城山。主要是驅邪降鬼,開壇闡道。他在與巫教社團鬥法時,穿黃色道袍、佩劍、持印與戴符,後世被稱為天師劍、天師印、天師符,成為道教最重要的嫡傳信物。
由青城山奇特的地形,“擲筆槽”之類的傳說,都是他施法神迹。“擲筆槽”是兩山交彙之處,山谷中是綠樹夾岸、雲霧來去的白雲溪。兩山之間原沒有路,隻架一根孤木供人來往,但十分奇險,不是膽子很大的人絕不敢過:人站在狹道中,頭上是高插雲天的高崖,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深淵,滿目是萬木競長,蔥蔥郁郁的山林溝壑……
除了“擲筆槽”,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洗心池”也被認為是當時鬥法的遺迹。據說,張陵驅魔之後的青城山,從此山明水秀了起來。随後,張陵會三界萬神于黃帝壇下,設立二十四個教區,弘揚道法,後來羽化登仙于此。
許多道士,特别是遊方道士,在前往青城山學道後,就再也不想離開,可見青城山的魅力,就連出塵修道之士也無法抵擋。近代青城山道教重量級人物,當家人彭椿仙,其間他雖因與那時的當家者在道觀的管理理念上不合而出走,但最後還是難以割舍對青城山的喜愛而回來,進而當家而成一代道教大師——這便是遊方道士定居青城山的一段佳話。
道教在青城山的發展
道家愛惜自己的地盤,固然首先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但客觀上他們的環保意識,以及與山水共榮辱的思想,也是道家順其自然的具體體現。近代道家大師彭椿仙主持青城山道觀的時候,亦是廣植樹木,遍植藥材,開發道家酒品和餐飲,廣招更多的遊客,使得道觀在艱難困苦之中,亦有生存發展之機。
他們對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保護,以及道觀文物的護持,做得都是不錯的,他們沒有那種戰勝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習性的把握與了解,從而更加順服地與自然友好相處。
相傳“白果燒雞”為青城山天師洞的道士創制。據說古時青城山有一位年高的道長久病不愈,日益消瘦。青城山上有一棵銀杏樹已有500多年的曆史,所結白果大而結實。天師洞的一位道士曾多次取用該樹所結的白果,同嫩母雞燒湯,文火炖濃後,給道長食用,使道長病情好轉,不久便恢複了健康,精神煥發。從此,“白果燒雞”便聞名蓉城和整個四川地區,成為一款特色名菜。
而這“白果燒雞”隻是青城山深黯道家精髓的美味飲食的“四絕”之一,其他三絕分别是“洞天貢茶”、“青城泡菜”和“洞天乳酒”。
青城武術
青城武術發源于青城山,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地區,是中國古代武術的主要門派之一,曆史悠久、風格獨特。2009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
青城武術保留下了大量道教養生功法,也形成了數千年武脈不斷的曆史和有關傳說、典籍。它對于認識和研究青城山及川西平原的古代曆史,研究古蜀文化發展、道教、道學文化以及青城武術所含民族心理和價值取向都有重要的意義。
後經曆代武術前輩發展,到清代青城武術已是中國武術主要流派。因此,武術界有“南武當、北少林、娥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之說。現青城派掌門人為青城武術第三十六代傳人劉綏濱。
洞經音樂
有着濃厚神秘色彩的青城洞經古樂,從青城山脈發端,源遠流長,不知已經傳承了多少個世紀。 現保留古樂曲80餘支,風格細膩、悠美、平和,是融自然、生命、和諧為一體的天籁之音,也是全國保留最完整、豐富的古音樂活化石。
2007年被列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今天我們還能有幸欣賞千年古曲,感受那個時代人們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這要感謝青城山那些民間藝術守望者們,一代接着一代傳遞着洞經音樂的薪火,讓這枝仙苑奇葩永遠保持着輝煌的魅力。
青城山景點
旅途中你将看到建福宮、上清宮、天師洞。祖師殿等老祖先留下的豐厚人文遺産,也可以沿途觀賞到北緯30°的绮麗風光,如果有緣,你将會遇到這些隐居青城修仙的隐士~
如果你時常羨慕古人“空山落雨人獨行”的意境~那你就來青城山吧,來了,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一種清幽與冷寂在周圍陪伴,即便盛夏也是一片清涼世界,剔除塵俗之慮,真是别有洞天。
初秋天高氣爽好時節,
有空就來青城山開啟一場屬于你的“問道之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