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位農民朋友向農技小背簍詢問:田間作物上(尤其是種植各類瓜果蔬菜上)經常會遇到葉片上出現大量“黃斑”、“黃點”的問題,這些葉片“黃斑”五花八門,有的症狀還很相似,比如說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長,有的平整、有的凹陷,有的會發黴長毛、有的不會發黴長毛,有的斑點邊緣很清晰、有的斑點邊緣模糊不清或者斑點周邊帶暈環等等,如何分清這些葉片“黃斑點”到底是由哪種病害造成的啊?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防治住葉片上的這些不斷增多的“黃斑點”?
大多數情況下,葉片上産生這些黃點黃斑都是由作物病害造成的,葉片上出現不同的黃斑點,就說明作物發生了不同類型的病害,而作物上發生的不同病害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病害的種類,去有針對性的選擇藥物進行對症下藥防治。
但實際上,很多農民對作物葉片上的這些病斑是區分不清楚、診斷不明白症狀的,或者說根本就不知道葉片這些黃斑黃點是有哪種病害造成的,如此一來,大家在防治時就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的去防治,既容易錯誤用藥造成作物發生藥害,也容易錯失防治良機而加重作物上的病害程度,從而造成更大的減産損失。
今天農技小背簍就給大家說一下哪幾種病害最容易造成作物葉片上出現“黃斑”、“黃點”,同時告訴大家怎麼區分和診斷這些導緻葉片“黃斑”、“黃點”的病害原因。
總的來說,造成作物葉片出現黃斑點的常見病害主要有以下幾種:霜黴病、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靶斑病、葉斑病等,除此之外,作物發生蟲害(如薊馬)、藥害(如藥物用量過大或濃度過高)、生長過程中缺微量元素(如缺錳、缺鎂等)等也會造成葉片上出現黃斑或黃點的問題。
一、關于霜黴病造成的黃葉診斷與防治方法
1、病狀診斷
霜黴病發病後會造成病葉上出現退綠變黃的黃枯病斑,但霜黴病在發病初期一般會先發生在葉面的背面,而且病葉的正面和背面會表現出不同的病害現象。
病葉背面上會先出現水浸狀的黃褐色病斑,而且這些病斑與葉片無病部位交界處有清晰的交界線;如果發病後期遇到空氣濕度大的情況下,病葉的背面病斑處還會産生一些灰褐色或黑色的黴層。
病葉正面上會先出現退綠變黃的小黃點,這些病斑會随着病情的發展發展成較大的病斑,而且病葉上的黃病斑在病斑與葉片無病斑部位交界處的沒有清晰的分界線。
霜黴病一般在作物下部的葉片上先開始發病,不僅病斑會不斷地擴大聯合成大病斑,而且随着病情的發展,病情不斷由下部葉向上部葉逐步的蔓延擴展,導緻植株上大量葉片的卷縮、黃枯而死,嚴重時可以一直擴散到植株最上部的頂葉上。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霜黴病的造成的葉片病斑是平的,沒有病斑既凸出或凹陷的情況出現。
2、防治方法
防治霜黴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作物播種前藥物拌種消毒殺菌;②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不要過密種植;③采取高壟覆膜的種植方式;④在作物生長中後期及時摘除植株上的老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⑤作物生長期内合理使用菌肥或菌劑(枯草芽孢杆菌)以有益菌防治有害菌;⑥作物發生霜黴病後,及時使用乙蒜素複配錳鋅•氟嗎啉或使用氟醚菌酰胺複配霜黴威鹽酸鹽,或使用霜脲•錳鋅、烯酰嗎啉、吡唑醚菌酯、代森錳鋅、百菌清等藥物進行噴打防治,每隔7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打藥2-3次即可。
二、關于炭疽病造成的黃葉診斷及防治方法
1、病狀診斷
炭疽病和霜黴病一樣,主要是危害作物的葉片為主,也可以危害作物的莖稈和幼果,其葉片發病症狀與葉斑病、霜黴病等很相似,如果不注意區分就很容易混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病害在作物的整個生長期内都會随時發生。
作物葉片上在發生炭疽病後,發病初期會在病葉上出現退綠發黃的水浸狀小病斑點,這些病斑點一方面會随着病情的發展變為較大的四周黃褐色、中間淡灰色的大病斑,并且病斑的邊緣有黃色暈圈,病斑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病斑上還會産生很多密集的小黑點。
除此之外,在發病後期遇到空氣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葉片上的病斑部位經常會有粉紅色的孢子堆出現,在空氣比較幹燥的情況下,葉片上的這些病斑有非常容易碎裂。在作物上的炭疽病發病比較嚴重時,整個葉片上會長滿“黃斑點”,并且看起來就像葉片被火燒過一樣。
2、防治方法
防治作物上的炭疽病可以參考以下幾種辦法:①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②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物消毒殺菌處理(如藥液浸拌種);③避免種植密度過大,采取起壟高畦種植、地面覆膜的種植模式,發病高峰期時保持田間适度幹燥,及時整枝疏葉、中後期及時摘除老黃葉等,以此降低田間濕度、保持良好的田間通風透光環境;④溫室大棚要加強棚内通風排濕管理;⑤作物發病後,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苯醚甲環唑複配百菌清或肟菌酯•戊唑醇複配唑醚代森聯,或者使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炭疽福美雙、代森錳鋅、抗黴素等藥物進行噴打防治,每隔7天左右打藥1次,連續噴打2-3次。
三、關于細菌性角斑病造成的黃葉診斷及防治方法
1、病狀特征
細菌性角斑病在在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爆發病害,發病初期時,會在病葉上産生很多水浸狀的褪綠小病斑點,随着病情的發展,這些小綠斑點逐步會變成較大的黃褐色多角形病斑,等到發病後期時,這些病斑的顔色又會變為灰白色。
當作物發生細菌性角斑病後,如果田間濕度比較大,那麼在病葉背面的病斑處就會有乳白色濃菌液(白色粘液)流出,等到空氣變幹燥後這些菌膿菌液就會變成一層很薄的白膜或白粉(葉背有清晰可見白痕),而且病葉上的病斑在幹燥條件下容易穿孔破裂。
2、防治方法
防治作物上的細菌性角斑病可以參考以下辦法:①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播種前先進行藥液浸拌種消毒處理;②不要與瓜類、葫蘆科類作物進行重茬種植,建議高壟覆膜種植;③發病高峰期時保持田間适度幹燥;④生長中後期及時摘除病葉、老黃幹枯葉;⑤收獲後及時清理田間病株殘體;⑥避免田間大水漫灌,加強田間中耕松土、棚内通風管理等降低空氣濕度;⑦作物發病後,及時使用嘧菌酯•苯醚甲環唑複配百菌清、琥膠肥酸銅,或使用氯溴異氰尿酸複配喹啉銅,或使用農用鍊黴素、新植黴素、中生菌素、葉枯唑、氯溴異氰尿酸、噻唑鋅、噻菌銅、三氯異氰尿酸、氫氧化銅、琥•鋁•甲霜靈等藥物進行打藥防治,每隔7天左右打藥1次,連續打藥2-3次。
四、關于靶斑病造成的黃葉診斷及防治方法
靶斑病(因病斑中心看起來呈眼狀靶心而得名),也就是咱們農民常說的“黃點子病”,也是導緻作物葉片上出現黃斑黃點的常見病害類型,這種病害在溫暖高濕的環境條件下最容易發生,尤其以黃瓜等作物上發生的最普遍。大家要注意把靶斑病與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區别開來,因為這三種病害造成的病害症狀很相似。
1、症狀表現
作物上的靶斑病,主要以危害作物中下部葉片為主。發病初期時,病葉上會先會出現一些近圓形的淡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發展,這些病斑會逐步變為紅褐色且不斷地聯合擴大,如果我們把病葉迎着陽光觀察,你會發現病斑中心有一個類似靶子靶心的中心點(病斑中心呈眼狀靶心是靶斑病最典型的病害特征)。
作物葉片在發生靶斑病後,如果遇到田間濕度較大的情況,病葉的靶斑病個頭會比較大,而且病葉背部的靶斑病處會呈水浸狀,并且病斑上會産生一些呈圓環狀的灰黑色黴層,如果遇到高溫幹燥的天氣時,靶斑病的病斑個頭比較小,并且病斑出的葉片會變的黃枯而死。
2、防治方法
防治作物上的靶斑病,大家可以在發病初期時使用戊唑醇、腈菌唑、矽唑•咪鮮胺、唑醚•代森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複配百菌清、戊唑醇複配喹啉銅、嘧菌酯•苯醚甲環唑複配百菌清 琥膠肥酸銅等藥物進行噴施防治,每隔7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文章寫得有點長了,關于作物葉片上長“黃點”和“黃斑”的内容就暫時先給大家介紹這幾種吧,除了上述幾種病害以外,像葉斑病、葉黴病、細菌性疫病等病害,薊馬等蟲害,或者打藥不當造成的藥害,或者激素用量過大,或者作物生長過程中缺鐵、鋅、鎂等微量元素,也都會造成作物發生黃葉或葉片上有黃斑點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技巧以前農技小小背簍也都給大家專門介紹過,有需要的朋友去我的主頁點“文章”去翻找看一下吧,在此就不過多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了!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背簍 每日了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