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維持大學生心理健康?近年來,大學生抑郁、焦慮時有發生,尤其在疫情之下,如何守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十分迫切的社會課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怎麼維持大學生心理健康?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年來,大學生抑郁、焦慮時有發生,尤其在疫情之下,如何守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十分迫切的社會課題。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中國教育報特别邀請北京郵電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張平、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進行微博直播,與數萬網友就大學生心理健康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當代大學生心理困惑多來自情緒困擾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求助問題偏向于情緒,也就是說‘00後’的心理困惑更多來自于情緒困擾。”宋振韶指出,對比近些年的心理求助問題,不難發現,求助問題由人際關系類轉向情緒類。
在張平看來,抗壓能力差、内卷嚴重、父母期待值過高、情緒調節能力有限等,都是造成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宋振韶認為,沉迷手機網絡遊戲是原因之一。“他們待在虛拟空間的時間越長,對現實生活的适應能力就越下降。”
同時他認為,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社會問題的投射。“如果教育過分強調競争的作用,就可能會導緻學生之間形成惡性競争關系。這種教育方式下的自我構建,往往是通過與别人比較來認識自我。也就是說,我要比别人好,我才認同自己。”
家長應學習相關知識,及時發現幹預
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表現有哪些?如何識别孩子心理異常?
“一旦父母控制欲過強,孩子缺乏‘自主感’時,就特别容易出現問題。在孩子青春期或者大學階段,建議家長少說多做。”張平說。
直播中,張平分享了3種心理異常的典型表現。第一,痛苦感。孩子在和家長溝通時,經常表達自己很痛苦。第二,情緒的變化。在一段時間裡,孩子是否總是莫名情緒低落、難過、悲傷。第三,社會功能。比如孩子做事是否有動力,興趣是否減退,能否正常與同學交往等。她呼籲家長學習一些心理學相關知識,做到及時發現、盡早幹預。
“如果父母都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就沒辦法引導孩子。”宋振韶建議家長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自我成長上,提升個人修養。他同時建議家長及時反思,比如當孩子和家長關系日漸疏遠時,要反思并及時改變自己的言行模式,或者尋求專業的幫助,讓家庭盡快回歸正常氛圍。
如果已經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張平建議,通過休息放松來進行自我調适,學會排解壓力,适當體育鍛煉,有規律作息和睡眠。同時,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
張平表示,當自我調節達不到效果時,家長和孩子要學會放下羞恥感,到醫院找醫生診療。
多方合力構築防護屏障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将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宋振韶建議各地高校利用開設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分享、表達,滿足學生願意與他人建立連接的心理需要。在宣傳教育方面,他建議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開通短視頻平台等。同時他建議學校開通心理援助熱線。
針對疫情期間高校學生心理咨詢數激增的情況,張平建議各地高校強化心理咨詢服務平台建設,對有相關需求的學生開展個體心理咨詢與團體心理輔導。
·網友提問·
@阿七:每天晚上不管幾點躺下都睡不着,一直在胡思亂想,非常痛苦,怎麼辦?
張平:當我們有這些症狀時,就需要引起注意,可以借助一些方法調整睡眠。比如睡前泡泡腳,不喝刺激性的飲料,也不要飲酒。另外,我們要盡量讓周圍的環境靜下來,跟自己一起進入到入眠的狀态。
@陽陽:臨近畢業非常迷茫,身為非“雙一流”學校的學生,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很難,應該繼續考研還是找一個将就的工作?
宋振韶:我覺得在就業方面,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是指認清自己的精神追求是什麼。如果知道自己的精神追求,就容易明确自己想要什麼,然後便可以遵循“先生存後發展”的原則來尋找工作。我們可以先找到一個工作落腳,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後不忘初心,朝着自己的夢想方向去發展。
@旺仔:受疫情影響,本學期都未返校,但自制力較差,上網課總是聽不進去怎麼辦?
張平:首先,要保持一個比較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讓自己更好地進入上課的狀态,稍微有點儀式感,不要太随意。其次,自律也很重要。比如上網課的時候,把手機放得遠一點。再其次,要保持一個良好的作息。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26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賈文藝 武冰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