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尋找到失散24年的兒子後,郭剛堂這一年仍沒有閑着。作為電影《失孤》原型,他計劃着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尋親家長“圓夢”。
從“自我救贖”到“救贖他人”,郭剛堂這一路并不孤單,陪伴他的,還有一群既陌生又熟悉的“打拐警察”。
奔波的身影,背負着熱盼,離别小家,風雨兼程,唯願天下無拐、阖家團圓!向團圓公益行動——打拐警察團體緻敬!
世界上最溫暖的聲音
是父母的呼喚
世界上最溫暖的笑容
是孩子的臉龐
世界上最溫暖的路
是回家的路
……
在萬千家庭的團圓路上,打拐警察就猶如“無名英雄”,竭盡全力讓失散家庭圓夢“慈孝”。他們有的為找到孩子日夜奔波,有的為抓人販子在暴雨中蹲守三晝夜。多少次熬夜研判分析,多少次在外奔波追捕,隻為讓每一個失散家庭團圓。
郭剛堂、郭新振一家團聚。圖源 中國新聞網
在郭剛堂的手機通訊錄裡,有一個多年未見過面卻經常聯系的“摯友”——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打擊拐賣案件偵查支隊支隊長樊勁松。
每一次撥通電話
都是秒接
2011年,偶然間,身心俱疲的郭剛堂在網上看到關于樊勁松的報道,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到了燈塔,幾經輾轉聯系到了樊勁松。
視頻資料:《失孤》原型郭剛堂與被拐兒子相認,警方揭露案件全貌。來源 中國新聞網
“樊警官非常熱心也非常負責任,我們經常通過手機讨論各種線索,有的是尋親家長發我的,有的是我自己發現的,不論什麼時候隻要找他,他都會回複你。”郭剛堂說。
如其所言,當記者每一次撥通樊勁松電話時,都是秒接。樊勁松說是擔心錯過尋親家長的求助,因此不論何時何地都盡可能及時回應。
樊勁松看上去貌不驚人,其實已經從事打拐工作20餘年。2000年,兒子呱呱墜地。同年,他開始從事打拐工作。
“那時候還沒有特别的感觸,後來和尋親家長接觸多了,我才真正懂得我身上的責任所在。”樊勁松記得清楚,有一位九旬老人到去世前還在念叨着失散60年的女兒,那時的他明白了:時間無法沖淡血緣親情,同樣也彌補不了“骨肉分離”帶來的傷痛。
樊勁松的手機裡,存着很多孩子的照片。每一張照片背後都牽動着一個破碎的家庭。這些年,他參與偵破涉拐案件3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00餘名,解救被拐騙拐賣婦女兒童400餘人,有的案件甚至跨越了30多年。從案件偵辦到查找解救被拐賣人員,再到安撫被害人家庭,樊勁松全程負責。
在貴州習水認親現場,樊勁松攙扶起成功找回孩子的尋親家長。 受訪者 供圖
一丁點線索都不放過
走遍國内幾乎所有城市
一幕幕家人團聚的暖心畫面不斷上演,少不了“高科技”,更少不了“笨功夫”。為早點把每一個走失的孩子找回來,樊勁松和同事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撲在了一線,“隻要有一丁點線索,我們都要去實地驗證,不放過任何可能。”
資料圖:民警在比對真假出生證明。許傳靜 攝
為此,他們走遍了國内幾乎所有的城市,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車子難開,他們就下車步行,一天走上幾個小時是常事。有一次他們找到了山西與内蒙古交界的山區,那裡晝夜溫差大,晚上氣溫驟降到幾度,身着短袖的他們為了不耽擱時間,硬撐到目的地。深山老林裡、市井小巷中,寒冬酷暑來、日曬雨淋去,就這樣一年複一年。
每當看到失散者團聚,樊勁松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但也有時候是無功而返,從出發時的期盼,到回來時的失落,這樣的心理落差讓尋親家長難以承受,也讓樊勁松和同事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種情況下,正是對民警锲而不舍精神的考驗。“我們是失蹤被拐兒童家庭的最後一線希望,如果我們都沒信心了,那麼家長就更沒希望了。”因此無論何時,即使是深夜,隻要有尋親家長的電話,樊勁松都會接聽,盡自己努力給予他們安定和希望。
資料圖:民警采集被拐嬰兒DNA血樣。 顔鴻 攝
為更好拓寬打拐渠道,收集更多失蹤失聯兒童線索,樊勁松開設了微博“回家旅程”,盡一切可能編織更大的防拐防騙網。
“隻要拐賣案件一天未破,
我們就永不放棄。”
下一站,是團圓——這是所有人的美好期許,也是打拐警察們的目标。
這些年來,公安部持續深入推進打擊拐賣兒童違法犯罪工作,打拐成效越來越顯著。2021年,全國拐賣兒童案件與2013年相比,下降82.6%。
在公安部組織開展重點針對拐賣兒童積案進行攻堅的“團圓”行動中,全國公安機關偵破拐賣兒童積案40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24名,找回曆年失蹤被拐兒童11198名。
視頻資料:《失孤》原型郭剛堂與被拐兒子相認,警方揭露案件全貌。來源 中國新聞網
樊勁松說,現在跟進的案件多數都是舊案積案。“隻要拐賣案件一天未破,我們就永不放棄。”質樸的話語見證了無數像一樣堅守在“打拐”工作一線的公安民警的初心使命。
雖然積案難辦,但辦案民警們從未輕言放棄。這些案件往往涉及好幾個省份,一個小孩可能被轉賣多次,線索很容易中斷。所以,僅靠一地公安機關,并不足以完成跨越千山萬水的團圓。
視頻資料:《失孤》原型郭剛堂與被拐兒子相認,警方揭露案件全貌。來源 中國新聞網
失散親人的團圓路上,都少不了各地公安機關相互配合、協作,甚至公安部出面統籌協調。如此,才有一幕幕家人團聚的暖心畫面不斷上演。
在被拐孩子父母蹉跎、
陰暗的尋子歲月裡
他們是唯一透進來的光
他們用愛與堅持鋪就團圓路
用責任和擔當
讓一個個失散家庭圓夢“慈孝”
孫海洋、孫卓一家團聚。圖源 新華社 梁旭 攝
被拐58年的羅亞軍跪擁着90歲高齡的父親羅鳳坤。圖源 新華社 郭緒雷 攝
除此之外,還有:
解放前被拐、與親人分離長達74年的岑老爺子
自幼被收養,與97歲生母相認的花甲老人呂大伯
失散58年的杭州雙胞胎姐妹李女士和王女士
被拐26年,終于找回雙胞胎兒子和女兒的鄒某夫婦
……
“團圓”行動這一年,警方找回曆年失蹤被拐兒童10932名。公安部供圖
一幕幕感人的相認場景不斷上演
一個個被拐的孩子正在重回家園
一件件棘手的案件持續被偵破
一群群公安幹警仍奔走在讓萬千家庭團圓的路上
願以“團圓”之名,照亮回家之路
更願,天下無拐無離、阖家幸福
向所有打拐警察緻敬!
“2022年度中華慈孝人物/團體”通過相關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推薦,經過評審委員會遴選産生,團圓公益行動——打拐警察團體等入選。
//
13日,2022第八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浙江杭州啟幕,通過表彰“2022年度中華慈孝人物”、舉辦中華慈孝養老論壇等活動,面向海内外弘揚新時代中華慈孝文化,讓“慈孝”之風直抵人心,讓“慈孝”之聲綿延千裡。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隐寺主辦,杭州靈隐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新聞發展中心、中新社國際傳播集團浙江分公司承辦,并得到了《中國新聞》報、中國慈善家雜志社、民革浙江省委會、浙江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的支持。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 奚金燕)、中新網浙江分網(籌)、新華社
編輯:周其、張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