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識人的語錄

古人識人的語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01:15:33

君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仔細想來,和玉有關的成語和詩句不計其數。玉以各種形式融入我們的生活,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佩玉的傳統。《詩經》中《有女同車》一篇寫到,古代貴族女子乘車出門遊玩,“将翺将翔,佩玉锵锵” ,身上佩戴的玉器碰撞,聲音十分悅耳。

古人識人的語錄(陌上人如玉古人何以喜用)1

古代人佩玉,很有講究。帽子上要有冠玉,帽子上的絲帶垂到耳際,也要鑲嵌兩塊玉。更不用說玉石做的項鍊,胸前裝飾連同手镯,得有一整套玉飾。到了清代,男子腰間也得配上玉佩。

古人識人的語錄(陌上人如玉古人何以喜用)2

除了佩戴玉器,古人還喜歡弄玉,将玉石雕琢成各種小物件,擺在家中或是拿在手中把玩。

古人識人的語錄(陌上人如玉古人何以喜用)3

為什麼古人對玉器青睐有加?

1

古人愛玉,認為它是人與鬼神溝通的橋梁。

《春秋左傳》裡有個故事,講的是兩個人打賭,要讓神來見證。二人來到河邊,拿出一塊璧或者一雙璧投入河中,獻給河神,然後才開始發誓說如何如何。

同樣,在《詩經·大雅》裡有一篇《雲漢》,講的是周宣王當政期間,連年旱災,“圭璧既卒,甯莫我聽。”他命人把能夠找到的玉圭、玉璧全部拿出來獻給神了,可惜老天爺還是不領情,不肯下雨。

此外,古人祭祀天地四方都要用玉器。由此可見,古人認為玉能夠幫助人和神靈進行溝通。

2

古人愛玉,将其看作統治者權力的象征。

《尚書》中記載,大禹在會稽(今天的浙江紹興)召集各部落聯盟首領。部落首領将自己手中玉器交給大禹,以代表自己的首領身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交往,帶去的最重要的禮物就是玉器,借以表達敬意。東道主收下後,并不據為己有,而是在使者回去時歸還,意為兩國邦交重在情誼,這份禮物太貴重,不能收。著名的“完璧歸趙”,就是兩國間借玉博弈的故事。

古人識人的語錄(陌上人如玉古人何以喜用)4

當時,除了國與國之間交往用玉器,國君和大臣之間也以此表達心意。諸侯和大臣意見不合,大臣一氣之下跑到國境邊住下,一住三個月,并不出國,希望國君回心轉意。如果國君願意讓他回來,就派人送去一個玉環,意為“還”。如果國君執意不挽回,就派人送一個玦(帶缺口的玉器),表示決裂。大臣也不再留戀,從容尋找新出路。

古人識人的語錄(陌上人如玉古人何以喜用)5

春秋白玉虺紋玦

3

古人愛玉,也是希望借玉激勵自己。

和西方以宗教立國不同,古代中國是靠道德立國。中國文化中,最能代表君子形象就是玉。古人認為,“石之美有五德者,仁義智勇潔”。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這是對人極高的贊美。白璧微瑕,比喻優秀的人有點小毛病。瑕瑜互見,是說人有優點也有缺點。瑕不掩瑜,則是講一個人的缺點蓋不住他的閃光點。

古人識人的語錄(陌上人如玉古人何以喜用)6

而且,玉石需要雕琢方可成才,古人認為,做人也要像做玉一樣,不斷修身養性,切磋琢磨,方可成聖成賢。這就是所謂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所以,古人愛玉,不僅因為玉器精緻華美,更是因為玉石的文化内涵。

信息來源:學堂在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