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這個詞,很多人都聽過。很多人一聽“血稠”這個詞,就緊張得不得了:是不是說我的血液太黏稠,流不動了,馬上就要發生血栓,得腦梗、心梗了?
不少人趕緊吃上各種保健品,想讓血液變稀點兒。一些老年人則直奔醫院,想靠着輸液稀血液、通血管。
實際上,醫學上沒有“血稠”這種病症,所謂“治療血稠”就是一個噱頭,是徹頭徹尾的僞科學。
血稠,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血稠”并不是一個标準的醫學術語,它是一個不太客觀、很模糊的概念。從字面上理解“血液黏稠”,是醫學上“血液流變學”的概念,大概相當于血液的高凝狀态,與血流、血漿和血液成分都有關系。并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産生發生血栓的意思。
“血稠”,就要輸液通血管?
答案:壓根沒有根據!
所謂“血稠”不是預測将來會不會發生中風的指标,輸液疏通血管更是沒有根據。
這種理念害人不淺,不僅沒有用,浪費時間錢财,可能還會出問題。一些注射劑貌似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腦血栓,實則沒有科學依據!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對腦卒中後每年定期輸液和不輸液進行的科學的臨床對比研究。
被說“血稠”,怎麼辦?
血液流變學是物理學上的一個分支,血流變檢查卻不可靠。“血稠”“血稀”也不是體内水多、水少和血脂高、低那麼簡單的事情。
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及時幹預。
健康生活方式能預防各種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的出現;及時發現和控制各種危險因素能夠減少和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高危或極高危患者使用他汀 阿司匹林能夠預防發生血管事件;發生一次血管事件後,要通過有效的二級預防防止再發生血管事件,最終防止血管性死亡。
既然血稠不是預測血栓和血管事件的依據,那預防血栓、血管事件,該關心什麼?
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煙,其他還有遺傳因素、生活方式與代謝綜合征、精神心理因素等。
很多人不注意生活方式健康,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難免找上門來,得病是自然的。
高血脂,确切來說叫血脂異常,包括高膽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心血管危害最大,膽固醇會像水垢一樣沉積血管壁形成動脈粥樣斑塊,阻塞管腔引起心肌缺血和腦缺血;如果斑塊破裂就會形成急性血栓引起腦卒中和心肌梗死。
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心梗),主要是要調節血脂,同時控制好血壓和血糖,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習慣等。
(來源:健康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