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室間隔缺損
心室間隔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心室間隔的發生、吸收和融合出現異常,而導緻的左、右心室之間殘留未閉的缺損,在兒童先天性心髒病中最常見。
2病理解剖
3病理生理
在心室收縮期左心室壓力高于右心室壓力,故心室間隔缺損的分流是自左向右。
分流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缺損的大小及肺循環的阻力,分流量大者通過肺循環回到左側心腔的血流相對增多,可顯著增加左心室的負擔,右心室負擔亦加重,故左右心室均可顯著增大。
随着肺循環血量的增多,肺動脈壓可逐漸增高,逐漸使肺循環阻力增高而産生顯著的肺動脈高壓,當肺動脈壓等于或高于體循環血壓時,則會出現雙向或右至左的分流而出現發绀,即形成所謂艾森門格綜合征。
4臨床表現
1、症狀:
與缺損大小有關。缺損小無明顯症狀。缺損大可有發育不良、勞累後心悸、氣喘、咳嗽、發力等症狀,後期可出現心力衰竭、艾森門格綜合征。
2、體征:
①典型體征:胸骨左緣第3、4肋間的響亮而粗糙的全收縮期吹風樣雜音。
②缺損較大的患者,可有心髒增大,心尖搏動增強,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心尖區有舒張期隆隆樣雜音。
③肺動脈顯著高壓的患者,胸骨左緣第3、4肋間的收縮期雜音減低,肺動脈瓣區可能有舒張期吹風樣雜音,第二心音亢進,可伴有發绀與杵狀指。
5輔助檢查
1、X線:
缺損大者可見肺充血,肺血管影增粗,肺動脈總幹弧凸出及左右心室增大。
2、心電圖:
缺損大者可示左心室肥大,右束支阻滞等變化。
3、超聲心動圖:
心室間隔回聲的連續性中斷同時可伴有左室内徑增大。
4、MRI:
可以從心室間隔的肌肉部顯示到膜部,有助于缺損的定位和定量。
6
預後及治療
1、預後:
缺損不大者預後良好,缺損較大者1~2歲即可發生心力衰竭,出現肺動脈高壓者預後差。
2、治療:
①外科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在體外循環的條件下行缺損的直視修補。
②介入治療:繼房間隔缺損介入治療之後,室間隔缺損的介入封堵也趨于成熟,目前常适用于膜周部缺損、肌肉部缺損、外科手術後尚有殘餘分流的缺損。
參考文獻
《實用内科學 第十六版》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