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是養豬經常見到的事,但在我開始養豬的時候卻是個新鮮事物,因當時處理不當導緻豬死亡,在死亡過兩頭之後才明白,脫肛是一件小事,而且很容易處理好。
我在開始規模養豬的時候,沒有見識過規模養豬,也沒有技術人員指導,許多事都是靠自己摸索;在第一次遇到豬脫肛的時候,無從下手,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後開始進行縫合;當時的豬肛門已經被豬咬爛,因為不懂,隻是将肛門進行了簡單的縫合;過了兩天,肛門沒有再脫出,但豬的肚子開始變大,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用注射針頭穿孔放氣,氣放出後很快豬死亡了。第二次遇到豬脫肛,我已不敢再自己動手,到鄉獸醫站請了一位獸醫;但因當地獸醫多是治療大家畜,對豬脫肛也陌生,最後這頭脫肛的豬也死了。直到第三頭豬脫肛,又請了另一名獸醫,終于明白了脫肛的治療。
第一頭豬死亡的原因是因為爛掉的腸管沒有将爛肉去掉,爛肉粘連堵塞腸管,無法排出糞便,導緻臌氣而死。所以以後再縫肛時,首先要将爛肉剪去,同時用一根手指頭墊到腸道裡,保證糞便可以拉出而直腸卻不能脫出;另外縫合前,要給直腸裡倒一些青黴素粉,既潤滑了腸道,又起到消炎作用。當時采用的是口袋狀縫合,幾天以後必須拆線。
幾年後到了一個豬場,發現了他們縫肛的做法很特别;剪爛肉和加消炎藥沒有區别,但縫合時卻不是口袋狀縫合,而是直接将肛門兩邊的肉用一針縫住,這樣的操作更方便,每個豬場飼養員都可操作;幾天後縫合線不用拆,自己會斷,或許是将肉撕開;但因為沒有發現以後有什麼不正常的迹象,也就沒有多過問。
秋天,新玉米上市,因為黴變玉米,脫肛的豬數量會大量增多,提前準備好應對脫肛,也可以減少一些損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