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靜靜沉積在心底。
層次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01
認知高度不同的人
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有個很有名的故事,說有位媽媽,帶着未成年的女兒逛街,逛街回來,女兒畫了一幅《陪媽媽逛街》。
媽媽拿過女兒的畫,瞪眼一看,卻懵了:畫上,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高樓大廈,更沒有藍天白雲。
隻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兒到底畫的是什麼?
這位媽媽再仔細端詳,才突然醒過神來,女兒畫的,是一條條人腿。
原來,女兒年幼,個頭不高,被母親牽着手,映入眼簾的隻是無數成年人的大腿,擺來動去地遮住視線。
又好比,兩個人都在爬山,一個人到了山頂,另一個還在山腰。
到了山頂的人就喊:快看,是大海。
還在山腰的人則一臉懵:明明前面是一棵樹。
這說明,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人類的認知,就是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鬥态勢排布。
越往下,所見越少,機會越少,隻窺見世界一角,自然無法理解世界的風光無限。
越往上,所見越多,越是感覺世界廣闊無邊。
02
和不同層次的人争辯
是自我消耗
假期回家,家裡有個親戚問小毅,一個月能掙多少?小毅如實相告。
誰知道親戚聽過以後,居然語帶嘲諷地說:“你好歹是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怎麼還不如村口李家的兒子呢,人家也隻是區區的中專學曆,可是這些年在上海混得相當不錯,據說最近就要回村子蓋房子了。”
他還一個勁地搖頭感慨:“讀那麼多書還真沒什麼用啊。”
小毅跟我說,年初的時候自己一直很喜歡的一個自媒體招人了,他滿懷熱情地投了簡曆,最後也成功地被錄用了。
雖然這份工作的起步工資并不高,也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可是每天能夠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同事一起共事,他感覺自己過得還是挺充實愉快的。
聽了親戚的一番話,小毅真的急于為自己辯解一番,不過最後想了想,還是作罷。
這個故事裡,小毅的親戚以“掙錢多少”來作為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标準,而小毅更加看重的是工作能夠給自己帶來的價值和前途。
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所以,人類也是一樣的,以任何一個普通人類的觀點出發,隻有他自己才是其人生唯一的主角,其他人,無論再怎麼搶眼,也不過是配角罷了。
而正義也就成了很主觀的東西。亂世中成長的孩子,盛世中成長的孩子,貧民窟裡長大的孩子,王公貴族的後裔……
接觸到不同的層次,被灌輸不同的價值觀,最後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正義。你以為你在做的事是對的,也隻不過是因為,那符合你心中的正義而已。”
和同層次的人争論,是為了尋求真理,而和不同層次的人,争論就會演變成人身攻擊。
傷人傷己的同時,也玷污了自己的價值觀。
避免沒有标準答案的争辯,是保全自己和他人的最優選擇。
03
不是所有人配得上你的解釋
林肯先生在對要不要與人争辯這個問題上,說過一段很著名的話:
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争辯中耗費時間。争辯的結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制,其後果是難以讓人承擔得起的。
與其跟狗争辯,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否則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疤。
《聖經》中有句話:“盡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隻要自己是對的,面對那些指責自己的人,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一直相信,時間,會為沉默的人争辯。
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觀點去碾壓對方,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糾正他人。
可是不同層次的人,導緻他們對于同一件事情注定會有不同的認知方式。
對方并不會因為你說了什麼,而最終變成你希望他們成為的那類人。
對于層次不同的人,我們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試圖去改變對方,隻需待在各自的圈層内,結交一些氣味相投、有着相同價值觀的人,這樣的人生,完全足矣。
畢竟有些話,隻該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
廣闊的生命中,你所經曆的每一個部分,其實都會構建出你的不同面。
這不是圓滑世故,這是生活把你打磨出了更豐富的層次。
願我們能把時間多花在打磨自身上,造就出不同的一面,彪悍的、犀利的、柔軟的、細膩的、理性的、有條理的。
别和層次不同的人争辯,道不同不相為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