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為陳紅檢查身體
楚天都市報3月25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周珊)每吃一口飯菜都要就水才能下咽,無數次吃進的食物又悉數吐出,最後甚至連喝水都如鲠在喉要打好幾個圈才能慢慢咽下,回憶起五年來正常飲食屢屢受阻的經曆,中年女子苦不堪言。輾轉檢查才得知,竟是患上百萬分之一罕見病,引發食管“下水”失控所緻。
45歲的陳紅在河南小縣城務農,五年前采茶回家時突然發現進食米飯吞咽困難,以為是務農時過敏所緻。哪知後來發展至吃菜也同樣艱難無比,為此她不得不将食物咀嚼得渣爛,就着2大杯水才能逐漸吞服消化,嘗試了無數偏方、四處奔波求醫,排除了胃腸、食管等腫瘤病變後,想着不是什麼大病,陳紅便放棄了進一步治療。
可是近半年來,情況變得更加糟糕,飲食後嘔吐,就連正常的飲水,都好似要在喉嚨裡旋轉幾個圈才能回旋滴下。眼看因長期進食不暢而變得人瘦體虛、精神狀況極差,幾經輾轉後,經人推薦,上周陳紅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尋求診治。
經完善檢查,排除了食管器質性病變後,結合病症及患病經過,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接診專家李學文副主任醫師認為,陳女士患上了罕見的食管贲門失弛緩症。正常人吞咽食物時,食管下段贲門括約肌應該是處于打開狀并通過協調的收縮運動促進食物下行,但患者卻因某種先天性因素導緻食管神經肌肉運動功能障礙,下段食管括約肌呈失弛緩狀态,使得食物無法順利通過,從而滞留于食管,李學文解釋,加之其長期拖延及不對症治療,使得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異常及食管體部缺乏推進性蠕動,陳女士後期出現的頻繁嘔吐、嚴重吞咽困難就是病症加重的表現。
考慮到患者病程較長,吞咽障礙較重,經與陳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李學文為其實施了微創的經口内鏡下贲門肌切開術。昨日,經術後近一周的恢複,陳紅已能順暢進水及半流質食物。
食管贲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罕見病,每10萬人中發病率僅約1人。臨床上以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及食物反流為最常見症狀。李學文表示,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排除食管贲門失弛緩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