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接近尾聲,吃多了肥甘厚味,很多市民開始清淡飲食,其中,吃粥成為很多人的選擇。粥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應該怎麼吃,在哪頓吃,其實都有講究。
(吃粥有講究)
很多人喜歡把粥煮的稀爛,其實煮熟即可。雖然長時間熬煮,對粥中的蛋白質、澱粉的影響不大,但粥裡面還有一些B族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如果煮得時間太長的話,這些維生素就可能破壞。煮粥時間以45分鐘為宜,既能保持營養,口感軟硬又适當。
白粥雖然好消化,能減輕消化系統負擔,但營養價值終究不高,僅靠白粥無法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因此,市民吃粥也要避免過猶不及,一味地追求”清腸“。可與其他小菜一起共進,”清淡“但不”清寡“。
小譜尤其要提醒市民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白粥。尤其是空腹。粥經過長時間的熬制,越來越粘稠,糖尿病患者喝了後會使血糖産生大的波動:剛喝過粥以後,澱粉糊化,血糖會快速上升;過了一會兒,因為粥不管飽,馬上會餓,血糖又會跌入低谷,容易産生低血糖。
(痰濕體質入夜不宜吃粥)
關于吃粥的時間,體型偏胖,痰濕體質的市民要注意。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孔令謙曾著書提醒:痰濕體質者入夜慎喝粥。最好不要喝,即便喝也要少喝。因為粥通常是陰性的,尤其是大米粥,進入人體内要靠陽氣的蒸騰作用,使得的營養很快發揮出來,入夜陰氣漸濃,粥進入體内容易凝聚成”痰“。
孔令謙認為,廣東人在這方面很聰明,喝粥一般都選早上,叫”吃早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