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詢問朋友家孩子是否已經期中考試完畢,這個媽媽笑着跟我說,别說了,孩子一到了考試就開始生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故意的。我反問,孩子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生病嗎,朋友說差不多吧,一到了什麼考試啊之類的情況下,就會不舒服,但是去醫院檢查又沒有發現任何原因,真奇怪。
這些場景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感覺熟悉的感覺?不僅僅我的朋友家發生過這種情況,我鄰居家媽媽就跟我說過她家孩子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帶着去醫院檢查也沒有任何問題,但孩子就一口咬定自己不舒服,但是隻要不上學,在家很快就會活蹦亂跳,父母也很困惑,這孩子是不是假裝,但又怕确實是孩子生病。
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我的一個閨蜜媽媽,她年初的時候跟我說,現在幼兒園的小孩子都個頂個的聰明,我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有一天早上,孩子跟她說自己肚子疼,我這個閨蜜一想那就跟老師請個假,結果老師說今天有六七個小朋友都請假說肚子疼,好奇怪。
後來,老師在調監控的時候,就發現這幾個小朋友湊在一起叽叽咕咕,經過對這幾個小朋友開玩笑似的詢問,才知道,他們幾個人湊在一起商量怎麼不來幼兒園,有小朋友提議假裝生病,就發生了第二天幾個小朋友同時生病請假的情況。
有兒童心理學研究專家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有偶爾裝病的情況,隻是有的孩子因為這種習慣裝病而變成了病,一到了一定時間就會生病,但有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的變好,其實孩子裝病背後有一定的原因。
孩子沒有真正的達到個體的成熟,對自己的行為控制并非很好,他們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自我主觀意識為主,隻有利于自己的個人處境。
在孩子的認知裡面,他們認為,上學是一件可去可不去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必須怎麼樣的事情,随時都可以有自己的小主意,任性的滿足自己的小願望,生病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孩子們在三歲以前,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基本都是以不帶目的的玩為主,不存在規矩、任務,更不存在與家人分離的情況。 孩子真正的開始入學,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等等,他們就要接受這個學校的規章制度,需要請按照學校的一些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功課内容。雖然學校設立的課程都是與孩子的年齡、心理等相符,但不排除有的孩子自由習慣,接受不了這些規則,對學校沒有興趣,就用裝病進行暫時遠離。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孩子們的學習内容也逐漸增多,除了正常的一些課程以外,家長們使勁的“拼孩子”,給他們報名各種興趣班、特長班。
如果家長考慮孩子的實際需求報班也無可厚非,但是家長隻用各種利益或者自己想當然地認為給孩子報名這些班,孩子打心裡就不喜歡,如何願意去上,不逃課才怪。
現在家庭中,雙職工居多,家中一般都是由老人幫忙帶孩子,有的家長工作太忙的,早出晚歸,與孩子都不一定能說上兩句話。
父母在孩子的心裡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贊許與關注才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他們會發現忙碌的爸爸媽媽隻有在自己生病的時候,才會将目光更多的轉到自己身上,裝病也就成了孩子獲得父母關注的法寶。
孩子是天真和自由的,他們受自己年齡和個人發育的特點,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認為自己想要做的就是好的,自己不想做的那就是不好的,他們分不清楚利弊,也不知道這種學業的規矩到底是什麼,他們隻是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選擇。
爸爸媽媽遇到孩子這種裝病或者其他借口不去上學時,首先不要對孩子進行指責,也不要對孩子上綱上線。根據孩子背後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幫助孩子認識裝病的不正确。
1.看醫生
孩子生病,不管是否裝病,第一肯定是去看醫生,隻有專業的人是看過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生病,爸爸媽媽也會放心。
很多孩子确實不舒服但是懼怕醫生會跟父母說沒事了,父母應要多加注意,醫生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基本差不多,如果檢查有問題,父母就帶孩子做一個全面系統檢查,幫助孩子更好的恢複健康。
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跟我說孩子生病一定要及時的就醫。原來,孩子有一天跟她說自己肚子疼,但是我這個朋友對孩子很嚴格,就認為孩子是撒謊想逃學,因為一點都看不出來孩子生病,孩子中間跟朋友說了好幾次,朋友沒有當回事,結果一天晚上,孩子哇哇大哭說肚子疼,朋友慌張的趕緊送醫院,醫生說是闌尾炎,做了手術好了。
朋友很自責,因為孩子跟他說的時候,本來就是間歇的,并不是一直疼,所以就沒有在意這個事情,但是很慶幸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發生了大問題,朋友肯定會更加後悔。孩子撒謊沒有獲得任何好處又怎麼會進行強化呢,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這些情況,及時就醫,讓自己放心。
2.制定規矩
現在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孩子一旦有個什麼流鼻涕、咳嗽,一家人就惶惶不可終日。父母關心孩子不假,但需注意适度,過度的關愛就是寵溺。
孩子并非弱不經風,隻是因為家長給他們的這種過度關心,讓他們發現了bug,才會想到用裝病獲得自由的方式。
孩子比成人更懂得趨利避害,所以他們才會想出裝病獲得想要的自由或者休息,但是對孩子而言,學業是他們将來獲得在社會上被認可的基礎,如果不能夠在學業上有所成就或者獲得一定的技能,很容易在社會中被淘汰,等到将來也會後悔。
孩子裝病隻是為了一時的好玩,并沒有想到長遠的利害,父母不妨與孩子制定相關規矩,比如什麼情況下可以不上學必須待在家裡,什麼情況下是必須上學不可以在家,例如感冒發燒,一是傳染二是渾身不舒服,孩子就需要在家觀察。
這些規矩并不是束縛,反而是讓孩子對自己的情況更好地認識,同樣也對自己的各項舉止有所思考,變得也會更加堅強、勇敢。
3.教會孩子應對壓力
壓力是一把雙刃劍,或者将人壓扁,或者讓人更強。孩子們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夠完善,他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壓力,而不是隻有自由玩耍。
前幾日與幾個上學的孩子家長聊天,他們都提到了孩子做作業時間很長,孩子還要進行各種閱讀各種興趣練習等等,孩子有的時候一天都出不去門,就是各種作業練習等等,看着孩子這樣其實也挺心疼,但是這個社會有一定的需求,需要他們掌握知識,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緩解這種神經緊張。
其實,父母能夠意識到孩子的壓力,就需要在日常中,對孩子講述一些壓力産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緩解壓力,比如散步,比如一些小遊戲,放松自身的一些緊張情況。家庭中,進行一些家庭親子活動,比如換一種方式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在這些輕松地活動背後得到一下舒緩。
4.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都是成年人,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繁重,也會讓家長産生逃離的心态。有的時候,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用一些借口休假在家。
前幾天,鄰居跟我講了一件事,她因為懷了二胎,身體有些不舒服就沒有去上班,孩子就問她怎麼沒有去上班,鄰居就故意逗孩子說,累了所以不去上班了,結果孩子就說,媽媽,我上幼兒園也好累的,上好多課程,還要各種跑,我可不可以也不去上學了。
鄰居當時一聽,心裡咯噔一下,這才意識到自己這樣逗孩子不行,就趕緊跟孩子道歉說,是因為肚子裡面的小寶寶需要去醫院檢查,等一會醫生上班去醫院看醫生的,并且還很嚴肅的跟孩子說,上學是你的責任,上班是媽媽的責任,我們的性質一樣,沒有人随随便便用借口去逃避責任。
如果這個鄰居當時沒有道歉沒有糾正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們會感覺原來可以用借口不上學,自然他們會認為裝病在家也是正常現象。如果父母能夠以身作則,不用這種消極态度面對個人工作或學習,孩子自然也會很積極的參與其中。
5.加強親子溝通
孩子與父母之間除去血脈的相連,也需要進行精神上的高度溝通,需要家長與孩子多多進行一些對話,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各類愛好與興趣,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想當然。 孩子在與父母的溝通對話中,能夠很好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也能後真正的理解什麼是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用靠裝病獲得,因為父母随時都很關心自己。
親子間的溝通讓孩子得到了更多的自主權,他們可以将自己的興趣愛好告訴父母,可以如願的得到父母的擁抱等等。
孩子因為得到這些安全感和依賴感,便不會對裝病産生興趣,他們的情感得到很大的滿足。同時,父母也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并積極的進行表揚他們的勇敢。
每個孩子都不是故意的用這種裝病的方式獲得所需,他們隻是不懂得如何真正的去表達自己的需要。“心病還需心藥醫”,父母要及時了解孩子心理變化,幫助孩子疏導。
裝病是件小事,如果父母不及時的對孩子采取措施,可能會引起孩子更多的問題。
父母幫助孩子孩子遠離裝病,健康成長。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産、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