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患者被送入重症監護室(ICU)的那一刻起,就可能意味着這位患者非死即生。然而,讓無數家庭難以承受的除了疾病帶來的痛苦之外,高昂的治療費用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住在重症監護室(ICU)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患者陳先生分享了他在ICU的經曆:
陳先生67歲,突然有一天在家出現了頭痛、嘔吐等症狀,于是家人急忙送他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急性心梗。
由于心率非常低,醫生建議接受心髒冠脈搭橋術,手術後便轉入了ICU,在這裡連續使用了9天的人工心肺儀才讓生命體征逐漸平穩。由于陳先生還存在多種并發症,所以在ICU呆了61天,治療費超過了104萬。
有位網友的妹妹在去年冬天感染了H1N1,被送到ICU搶救,最後在ICU整整呆了27天,治療費用最少的一天是7000元,最高能達到2萬元,27天隻是病房費用就花了50多萬,幸好妹妹最終轉危為安了。
被送進ICU的患者,可能會經受哪些“痛苦”?在ICU,患者家屬除了要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外,同時還會擔心患者在ICU裡面經受“痛苦”。那麼,患者在ICU通常需要經曆哪些治療項目呢?
氣管插管
這個項目往往會讓患者感覺很難受,進入ICU的患者通常都要上呼吸機,但是呼吸機需要借助氣管插管導管,才能将氧氣打入肺部。
因此,患者通常就要先接受氣管插管,醫生會用喉鏡将患者的嘴巴和咽喉挑開,再将氣管導管從患者的口腔放入氣管,這個過程是比較難受的,所以往往需要使用鎮靜鎮痛藥物。
深靜脈穿刺
對于ICU的患者來說,普通的靜脈留置針是不能滿足治療用的,因為補液的速度不夠快。因此,ICU的患者通常需要做深靜脈穿刺,比如打股靜脈、頸内靜脈、鎖骨下靜脈等,這些部位的靜脈比較深、粗,有利于快速輸入搶救用藥。
随着醫學的進步,現在能夠用超聲來輔助穿刺,有助于快速、準确建立深靜脈通路。
ECMO
如果是嚴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已經無法通過呼吸機來滿足對氧氣的需求,這時候就可能要上ECMO了,簡單來說就是人工肺,是肺支持的終極治療手段。
将患者的血液引出至機器中,并在機器中進行氧合,當氧氣到達紅細胞後再回輸患者體内。上ECOM也需要穿刺靜脈、動脈,這些都是有創傷性的。
動脈穿刺術
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測量血壓,但是普通的血壓測量可能會有誤差,而且也無法及時反映患者的病情。為了能夠看到患者的實時血壓,就需要穿刺動脈來直接測量動脈的血壓。
在穿刺動脈後,将一根穿刺針插入動脈中,穿刺針再和心電監護儀連接,就可以直接測量患者的動脈血壓,而且是連續動脈血壓監測。
胃管
對于插了氣管導管的患者,無法經口進食,所以往往都需要留置胃管來注入營養液或流質食物。胃管需要通過鼻腔放入,達到食道後進入胃部,插入胃管的長度通常為50cm,有了胃管患者就能獲得營養需求來抵抗疾病。
尿管
對于病重的患者,特别是出現腎衰竭的患者,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尿量。為了能夠很好地監測患者的尿量,就需要插入尿管。插尿管對于男性患者來說會比較難受,就算有潤滑劑的輔助,還是能感到疼痛,往往需要幾天的時間來适應。
一旦進入ICU,多半意味着死亡?
ICU收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急危重症患者,所以患者一旦進入ICU,多半意味着離死亡很近了,但我們也要辯證看待ICU。目前,國内的ICU平均死亡率大約為20~40%。
患者進入ICU後能否轉危為安,甚至是治愈,和疾病本身有很大的關系,有的疾病目前可能還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式或根本就沒得治,那麼這時候就算進入ICU,耗費再多的人力、資源和财力都無法起死回生。
患者是否需要進入ICU治療,還需要根據患者的需求來進行綜合考量的,比如有的患者需要器官功能支持,這時候就需要轉入ICU;有的患者在做完急診手術或大型手術後,往往也需要轉入ICU來監護患者的情況。
因此,如果經過醫院的ICU醫師會診明确患者需要轉入ICU治療的時候,患者和家屬最好要積極配合,千萬不要因為猶豫而錯過了最好的搶救時機。
在醫院的ICU外,每天都上演着患者和家屬艱難的選擇,面對生死,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待。#健康明星計劃##健康2022#
參考資料:
[1]《當生命執意要離去 不必把他困在ICU》.中國青年報.2019-08-16
[2]《揭開ICU的“神秘面紗”:ICU主要收治哪些病人?》.人民網.2019-03-18
[3]《揭秘ICU:聽說住ICU要花好多錢,這是真的嗎?》.人民網.2019-05-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