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毛線嬰兒背心編織直播中?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王默玲 何曦悅)上海浦東新區有一條商業街有點特别,它的地下樓層裝飾了各種編織的手工藝品:慵懶地躺在地上的大蜘蛛、頭發波浪卷的小美人魚、齊齊整整的小豬佩奇一家……經過的路人都忍不住湊近看一看,伸手摸一摸,然後感歎上一句:“居然是毛線織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手工毛線嬰兒背心編織直播中?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王默玲 何曦悅)上海浦東新區有一條商業街有點特别,它的地下樓層裝飾了各種編織的手工藝品:慵懶地躺在地上的大蜘蛛、頭發波浪卷的小美人魚、齊齊整整的小豬佩奇一家……經過的路人都忍不住湊近看一看,伸手摸一摸,然後感歎上一句:“居然是毛線織的!”
今年3月,在這條商業街上,整整500米的鐵欄杆幾天内都穿上了七彩的“毛線衣”。很快,“産後抑郁症媽媽給整條街的欄杆織上毛衣”的視頻被傳到網上,一下子就“火”了,網友們都在問:“這是誰做的?真是既可愛又溫暖。”
30歲的上海“寶媽”毛晚就是這個編織活動的發起人。第一次見到網名為“貓線團”的毛晚時,她還在忙着布置地下商業街的牆面,“戶外欄杆總要經曆刮風下雨,這次把編織的手工藝品放在地下樓層,希望時間久一點。我們的主題沒變,還是關注産後抑郁。”
“稍等我一下。”話音未落,毛晚就像一隻見了毛線團的小貓一樣,一下子又“竄到”别的裝飾區域去了。很難想象,如此活潑的毛晚與用毛線編織工藝品的淵源竟來自産後抑郁。
2015年,毛晚的“大寶”出世,初為人母的她還來不及感受新鮮與興奮,“情緒一下子就像跌入了冰窖。”毛晚回憶起那時候的自己,“極度敏感”的她總覺得所有人都在跟自己對着幹,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哪怕是寶寶吐了奶,孩子爸爸正走過去拿紙巾,我就覺得他動作像烏龜一樣慢,莫名其妙地想發脾氣。”
“加上身材的走形與身體上的疼痛,大家都覺得我有點嬌慣,我想好起來但就是怎麼也無法好起來,越想越難受。”壓抑情緒的累積讓毛晚透不過氣來。一天,毛晚在家裡偶然翻到幾團毛線,一針一針又一針,“我突然發現編織的時候,腦子就完全想不到其他的事情,心情也能暫時平複一下。”
毛晚把織好的作品放到社交媒體賬号上,引來了不少人的誇贊。産後一直陷入自我否定中的她,覺得久違地得到了認可。一團一團又一團,毛晚編織的毛線越來越多,社交媒體上與她有共同經曆與愛好的媽媽們,也漸漸“抱團”在一起。
在國外,一些編織愛好者曾用給街區、公園、房子甚至車子織毛衣的活動,喚起人們對于抑郁症患者、自閉症兒童等的關注。“我們也用毛線來裝飾街區吧!”毛晚在媽媽們的編織交流群裡說出這個想法後,一呼百應,來自上海、安徽、福建、廣西、河北等全國各地的媽媽們認領任務,開始編織起來,最終的成品通過快遞彙集到上海展示。
毛晚的手機裡有三個編織交流群,每個群裡都有300多名愛好者。“這其中不光隻有媽媽們,還有不少單身的白領,大家都是希望能用編織緩解生活中的焦慮。”毛晚說,“編織隻能說是一種撫慰,畢竟不能治愈疾病,我們在群裡發現誰的症狀不對的時候,就會建議她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能看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身的精神健康,團體活動等都會對抑郁症的恢複有所幫助,編織可能也會起到類似的作用,特别是女性會感受到更多外部支持和關注,這些互幫互助的形式對于恢複也十分有利。”心理咨詢師關雨桐說。
10月秋風漸起,上海的天氣也涼了幾分,毛晚和群裡的夥伴們又在忙着給商業街的欄杆們織毛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