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社戲啥意思

社戲啥意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13:45:23


社戲啥意思(社戲之意不在戲)1

《社戲》發表于1922年12月,是作者魯迅先生取材于農村現實生活中的短篇小說,後收入到小說集《呐喊》中。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主人公“我”便是魯迅以自己少年時期為原型而塑造的形象,小說中描述了自己20年來的三次看戲經曆:兩次寫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的場景,一次寫自己年少時于母親故鄉平橋村看社戲的情景。這是魯迅本人把自己的經曆作為材料加以藝術提煉而創作出來的故事。

一、 魯迅寫《社戲》欲表何意

1. 鄉村與都市的對立

魯迅寫《社戲》要傳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和情感,是解讀這篇文章所無法回避的關鍵問題。雖說小說的題目是社戲,但讀過的人都知道,魯迅其醉翁之意并不在戲。既然《社戲》之意不在“戲”,那麼其欲表之意又是什麼?

一直以來很流行的解讀便是:主人公“我”的兩次看戲過程表達了鄉村人的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的美好品格,表達了作者對于鄉村生活的向往。《社戲》是一篇對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贊歌。這種對于社戲的解讀并無過錯,但卻稍顯片面且流于淺薄。

小說中三分之一的篇章描述兩次于北京看京戲情景,而後又用三分之二的篇章描述了看在平橋村社戲的情景。單從篇章結構來看,可知文章主要内容無疑是體現在看社戲的部分,但上述關于社戲的解讀卻将小說前後的兩部分割裂開來,隻見觀社戲之情而忽視了看京戲之感。

小說開篇便表達了作者對于看戲的興緻始終不高,而後的兩次偶然機會去看京戲,卻“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與看京戲的強烈對比,表達了自己對看社戲經曆的念念不忘

社戲啥意思(社戲之意不在戲)2

魯迅筆下的魯鎮

前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描述已經鮮明表達了看京戲和看社戲的不同感受,對都市觀戲厭煩以及在鄉村看戲的快樂。而探究其本質,便是體現了鄉村與都市的對立

2. 批判現實,寄情鄉野桃園

魯迅創作這篇所處時代正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當時的中國内務民主、外無獨立,三座大山壓在全體中國人民的頭上。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代表人,他于這個時期所寫社戲此文,絕非僅僅表達了對鄉野生活的向往和對農村人民淳樸熱情的贊美。

小說集《呐喊》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後的社會狀況,批判否定了舊中國的封建制度和腐朽的傳統觀念,表達了對民族生存的擔憂,以及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為什麼魯迅将《社戲》收入了小說集《呐喊》?

該小說集中的小說多以揭露抨擊社會黑暗以及風景制度迫害為主,《社戲》收于《呐喊》那他必定同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批判和否定,但其描寫方式與小說集中《狂人日記》、《阿Q正傳》這些正面表達對社會現實批判的小說明顯不同,《社戲》更多的是從正面描寫了鄉村生活美好、農民民風淳樸,作者借此正面表達對美好社會的向往。

小說的主要思想是由其主要人物來體現的,小說中主要人物除主人公之外,還描寫了雙喜、六一公公,生動表現了孩子聰明機靈、鄉裡人熱情好客,鄉村生活的放松舒适。這不禁讓我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魯迅對小說中鄉村生活的刻畫與桃花源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文中的平橋村正是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吧。

二、 魯迅筆下都市與鄉村的對比

1. 京戲與嘈雜都市

《社戲》以看戲為線索貫穿全文,其寫在北京看戲的目的有二:一是批判都市社會人情淡薄、混亂不堪不适合于生活,二是與後文看鄉村社戲形成鮮明對比,欲揚先抑。

社戲啥意思(社戲之意不在戲)3

第一回看戲,主人公興緻勃勃,但先受人冷淡排擠“有人,不行”,後尋得座位卻發現那能坐的坐闆自己爬不上去,并且聯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使得自己不由的感到毛骨悚然

第二回看戲盡管花錢買來第一舞台的座位,卻擁擠不堪,連落腳都難,隻能擠在遠處的人叢中看戲。并且向身邊胖紳士詢問戲裡人物時,又遭輕蔑鄙視。兩次在京看戲,兩次發出“不适于生存”的感慨,兩次都沒怎麼看就早早離席了。

兩次觀戲的情景,正如葉世祥在《都市的鄉愁中》所評價的那樣,兩次看京戲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擁擠中的孤獨、熱鬧中的凄涼。作者對嘈雜紊亂的都市生活中萌生的疲憊、厭煩,甚至恐懼情緒也渲染的是那樣淋漓盡緻。魯迅筆下對京戲的厭煩,實際上批判了嘈雜且人情淡漠的都市生活,否定了舊中國都市的生活模式以及社會現實。

2. 社戲與宜人鄉野

魯迅在小說中用了三分之二的筆墨描寫在平橋村的生活以及看社戲的場景,引出看社戲的故事前還表示自己看好戲的時候已經很遙遠了,說明自己對看社戲記憶猶新。在對看社戲過程的描寫中,除卻表達了同夥伴一同觀戲的愉悅心情,還用了許多筆墨描繪了一幅似真似幻的仙境畫卷。

這裡有月下的蓬船;有潺潺的流水;有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有如獸脊般淡黑起伏的連山;還有宛轉且悠揚的笛聲。這所有的一切真切的呈現在眼前,令人偶仿佛置身仙境。為什麼會讓人産生這樣的感受?這就源自于作者對于鄉村風光的熱愛,所以他不惜筆墨,調動感官,将這幅宜人的鄉野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

社戲啥意思(社戲之意不在戲)4

魯迅用如此多的筆墨描寫鄉村景象,并且少有的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手法,表達了自己置身鄉村美景的、同夥伴觀看社戲的愉悅之情。這都表達了魯迅心中對這宜人鄉野的向往和喜愛,同紛擾都市形成鮮明對比,是都市中無處找尋的世外桃源。

三、 平橋村——魯迅心中的世外桃源

1. 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受社會關系的制約,又反過來影響着社會各方面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形式。人際關系的好壞可以很好的反映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的心理狀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在魯迅的《社戲》中,便為我們展示了令人向往的和諧的人際關系。

文中的主人公是在都市長大,受封建禮教、綱常倫理約束。而鄉村中,沒有受到詩書禮易、封建意識形态的浸染,也沒有等級制度的封建觀念,更沒有什麼所謂“犯上”的封建思想,有的隻是淳樸、熱情、平等、友愛和無私。

孩子熱情好客。村中的許多小朋友,因為來了遠客,都來陪“我”玩遊戲。在這個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所有人的客。夥伴們陪“我”一起挖蚯蚓、釣魚蝦、偷“羅漢豆,這些都使“我”的身心放松,心情愉悅,可以不再拘束于那些詩書禮易、綱常倫理。

親人慈愛關懷。祖母因為帶“我”看戲的事沒有被安排好,覺得很氣惱,怪家裡的人不早些定好。而後察覺到“我”因看戲不高興時,說到是他們太怠慢了,這不符合該有的待客禮數。當看戲晚歸時,母親在橋腳相迎,笑着邀請大家一起去吃炒米。

社戲啥意思(社戲之意不在戲)5

古鎮紹興

鄰裡大方親和。文中的六一公公體現了鄉村人大方不計較的品格,即使偷了豆卻隻是埋怨孩子們沒有好好的摘,蹋壞了不少,而後知道是請客,便表示“這是應該的”。“我”說豆子好吃,六一公公還激動而得意的說“我”識貨,後又送了些給“我”的母親。

在魯迅心中的理想社會模式和人際關系,便是這樣一幅人與人相處融洽,人情質樸醇厚的畫卷。而平橋村便是魯迅精心營造出的“世外桃源”。

2. 可貴的率真童心

社會的狀況,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來體現的,人的健康愉悅才是社會進步的最好展示。孩子是社會的未來,《社戲》中所展現的也正是兒童理想的生長環境。

文中的孩子們熱情好客,童心無忌,有夥伴做客,都陪着一同玩耍。當知曉“我”因不能看戲而不高興時,夥伴們撺掇去坐八叔的船陪“我”一同去,還解了外祖母和母親的擔心。看戲後帶着“我”去偷豆吃。都表示在偷自己家的豆,阿發來回看了看摸了摸,因為自己家的豆子大所以便讓大家去偷自己家的豆子。可見平橋村的孩子們是多麼的率真無私、樂于分享。

明代思想家李贽說:“夫童心者,真心也……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平橋村的孩子便是最具純真與童心的,魯迅所贊揚的也正是這不失童心的真正的人,追求的便是這能讓孩童合乎天性發展的世外桃源。

社戲啥意思(社戲之意不在戲)6

四、 結語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魯迅筆下的《社戲》正是根據當時社會狀況所寫,帶有對農民淳樸好客品質的贊美,對鄉村宜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當時封建社會制度、黑暗的社會現狀的反抗。其雖未直接描寫社會的苦難,但卻以對平橋村理想社會模型的讴歌,暗示了對現實的不滿。《社戲》可以說是對故鄉之夢的具體描繪,蘊含其中的便是魯迅所向往憧憬的和諧美好的社會模式。

《社戲》時至今日依舊頗受大家喜愛,雖然如今很少有人會原意到鄉村定居,但這也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就是有不少的人心中仍然對鄉村生活有着一種詩意的懷想。尤其在這工業、科技發達的今天,禍居在繁華都市的人們面對鋼筋水泥和污染的空氣,無不渴望那天空湛藍、炊煙袅袅的鄉野。盡管城市化進程加快,鄉村帶來的故鄉之感有所減少,但仍然不能泯滅都市人們濃濃的鄉愁。

參考文獻:

1. 《魯迅全集》

2. 《淺談魯迅小說<社戲>中的理想社會模式》

3.《從<社戲>看魯迅的農村情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