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秋的時間範圍

春秋的時間範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12:22:27

戰國時期的楚國屈原在《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意思是說:日升月落啊光陰不停地流逝,春秋交替啊草木也跟着枯萎凋零,莫不讓人感歎再美的容也終漸衰老啊!

春與秋在古代有簡而領稱全年四季之儀,特别是在農耕社會,春與秋這兩個時節是全年裡最重要的季節。

不過,我們這裡所講的“春秋”是指四書五經中的《春秋經》。

春秋的時間範圍(春秋本義一)1

圖片來源于網絡

春秋本義(一)

春秋之名何來?

<一>春作秋成

春夏秋冬,是古人根據自然環境和天文變化規律總結出來用以區分氣候變化的名詞。

春秋左傳,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唐代的徐彥,将《春秋》看成是孔賢人所作的還有戰國時期的孟轲即孟子。

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寫道:世衰道微,邪說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大概意思是孔子看到當時歪理邪說盛行,暴亂四起,君臣失序,子失孝道後,為了規正時序,貶惡揚善,就寫了《春秋》。

我們來看下,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寫《滕文公》的時間要比《左傳》(公元前386之前)來得晚,而《左傳》寫孔子隻是修春秋,《左傳·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修之?”這裡的聖人即指孔子,顯然,《春秋》并非如孟子所寫的由孔子所作。

<二>春秋之源

春字,應是出現于西周之前,因為《詩經·小雅·出車》中有“春日遲遲,卉木萋萋”的詩句。

《小雅·出車》是《詩經》中的第一首,創作于西周,記錄的是周宣王出征的情形。

從《小雅·出車》中對“春”字的使用,可見“春”應是在西周時就已經使用的文字,而且在更早的甲骨文中也有“春”字存在。

春秋的時間範圍(春秋本義一)2

甲骨文中春的寫法,圖片截自《甲骨文字辨異》

甲骨文上的文字記載的是商代的大小國事,約是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00年之間的事。

《尚書·商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意思是說要像網一樣結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紊亂/要像農夫勤勞努力地耕種,才能在秋天有好的收成。

這可能是“秋”字最早的可考的文字記載,可見“秋”字應是在商朝或商朝以前就已存在的文字,并被用作表示收成的季節。

同樣,“秋”字也出現在甲骨文中。

春秋的時間範圍(春秋本義一)3

上圖左一、二是甲骨文中的秋字,圖片來源于網絡

“秋”字中的“火”字部的意義,有說古人有灼龜以蔔收成好壞的說法;也有說稻谷熟後的顔色像火灼一樣;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以火焚田殺蟲,也就除害蟲。

但筆者認為秋字演變到後期,也有可能是因為古人在收上稻谷後,有燒稻草以肥土的習慣,以當時的生産力水平,這麼做主要還是因為這樣處理稻草更方便些吧。而且這一習慣在華夏文明地區一直延續至今,我們現在許多地方包括台灣地區仍保留有收成後燒稻草這一傳統習慣。

我還記得小時候,農田耕種時,大家都會用上一季收割完曬幹後的稻草堆上土悶着燒,再把這些燒過的含草灰的土當作肥料來種其他作物,像馬鈴薯,種之前還要先裹上些這些草灰土。

可見,春與秋出現在周初,甚至是在商朝也已将這兩字作為季節使用。

但是在甲骨文中,目前還未找到‘冬’作為季節這一用法。

《甲骨文字辨異》中說,商代和周初隻有春、秋兩季,還沒有夏與冬。甲骨文裡雖然有‘冬’字,不過都是作‘終’使用。

春秋的時間範圍(春秋本義一)4

圖片截自《甲骨文辨異》

夏商周時期隻有春與秋兩季,也就是說古人在西周之前還并未把一年劃分成四季,那這個季節與我們所講的《春秋經》有什麼關系呢?

當然有關系了,筆者認為商周時期史官記載史事就如我們現代人寫日記一樣,将一年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實時記錄下來;春秋蘊含“一歲一枯榮”之意,以‘春秋’作史書名,既有年年歲歲如是記的含義,也說明記載的事情都極為重要。

如果将商周時期的《春秋》換成今天的話就是“日記”或者“年報”、“年刊”,“編年體史書”等。

與一般日記不同,它記載的是當時各個諸侯國發生的大小事件,但像當今諸多古典武術一樣,去形取意,雖然内容記載的仍是客觀事件,但商周時期将史書名字抽象化最後定稱為《春秋》,并成為當時的“國際慣例”,以其正統的權威性成為各國史書的通稱。

這一點是有考證的。

在春秋時期,各國史書的書名并不都叫《春秋》的,有的稱為“乘”,有的稱為“梼杌”,有的則直接稱為“春秋”。

《國語·晉語》:“羊舌脍習于春秋”。《楚語》:“教之春秋”。這些春秋都是指各國的史書。

《孟子·離婁》:“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墨子也曾說過:吾嘗見百國之春秋。

可見,春秋一詞是官方場合下對史書的簡稱,而當時這個官方是指統轄諸侯國的周朝。

那周朝和《春秋經》、孔子又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系呢?待下節分曉吧。

參考資料: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王本興,《甲骨文字辨異》

陳政,《字源談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