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盛産哲學家的國度,就像法國盛産葡萄酒和香水一樣。德國最厲害的7位哲學家,個個思想深刻,影響後世很多年!
都哪7個呢?一起來跟随哲學詩畫精讀進入。
1
謝林
謝林的哲學認為自我不可能是絕對的,任何自我都需要有條件。在自我與物質之上,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事物作為世界的本原,這個東西既不是主體,也不是客體,而是主體和客體的絕對同一。這個絕對同一蘊含着一種原始沖動,可以把自身提升為一種有意識的精神實體,從而發展出理想和現實。
對立的雙方并無本質區别,隻有量的區别,在自然世界裡,現實占主導地位,在精神世界中,觀念占主導地位。自然和精神在時間和邏輯上沒有先後順序之分,二者的發展構成不同的層次,到最高層次又變為絕對同一。世上唯一實在的東西就是主體與客體統一後的一種絕對存在。
2
黑格爾
黑格爾的哲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絕對理念,自然界、社會曆史和人的思維都是絕對理念的一種表現,絕對理念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發展進行一系列的辯證推進,其過程分為邏輯、自然和精神三個大的階段。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最負盛名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是19世紀德國哲學的頂峰,費爾巴哈、馬克思等都受其哲學思想的影響,代表作有《精神現象學》《曆史哲學》《邏輯學》等。黑格爾從神學院畢業的時候,他的老師評價道:“你可以成為不錯的牧師,但是成不了哲學家。”然而,黑格爾後來通過努力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3
費爾巴哈
費爾巴哈的哲學認為善與惡是絕對對立的,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與欲望,并強調要有合理的自我節制,否則就會被欲望所吞噬。另外,他特别主張要以人為本,一切人的本性出發看待和處理問題,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
費爾巴哈維護宗教的統治,認為各個時期的人類僅僅由于宗教的變遷而彼此區别開來。然而,宗教變遷與人們之間的情感演變緊密相連,這種情感關系在費爾巴哈那裡就是愛。費爾巴哈主張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以感情為基礎的愛的宗教。自身的存在體現為對宗教的依賴,如果沒有宗教,自己就不可能存在。“誰是我們的拯救者和和解者呢?是上帝還是愛呢?是愛,因為拯救我們的并不是作為上帝的上帝,而是那種超越屬神的人格跟屬人的人格的人性之愛。
費爾巴哈認為,道德是适應于任何時代、任何環境的道德。在恩格斯看來,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費爾巴哈的道德觀面對現實問題時是軟弱無力的,道德總是會随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就會産生不同的道德。
4
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的哲學認為幾千年來,人類曆史發展中最大的矛盾與問題就是不同階級的利益的掠奪與鬥争,鑒于這種階級鬥争,未來資本主義将被共産主義所取代,這個實現的過程的中間過度就是社會主義。
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曆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産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曆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于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創立了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确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馬克思認為資産階級的滅亡和無産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理想而進行鬥争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5
恩格斯
恩格斯的哲學一生緻力于揭露資本主義和宗教虔誠主義的黑暗曆史,他對底層勞動人民傾注了無盡的關注和熱情。
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他反對人類的婚姻制度,認為情感才是人與人聯系的最佳紐帶,那些經過國家批準并在教堂舉行的儀式是多餘的,完全沒有必要。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形成與出現,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是因為新的經濟動力的推動。
恩格斯說,現代的愛情,同單純的性欲,同古代人的愛情,是根本不同的。所謂愛情,就是不摻雜任何雜質的純粹的男女傾慕之情,是難以遏制的,亦是無功無利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所以婚姻的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必須以愛情為基礎,而不是以經濟為基礎。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的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婚姻家庭史中最為和諧、接近于完美的形态。夫妻雙方人格平等,彼此互幫互愛,相濡以沫。
恩格斯認為好的愛情要同時具備兩個方面:一方面,男女雙方是獨立自由,愛情不受經濟因素的束縛。另一方面,愛情是出于男女雙方真摯的相愛,雙方情欲的相融,彼此的承諾,具有道德意義。
6
叔本華
叔本華的哲學繼承了康德哲學中現象與物自體之間的區分,他堅持認為物自體是存在的,并且可以通過直觀感知而被我們所認識,物自體體現的是意志。意志獨立于時空之外,生存意志是最強大的存在,所有的理性、知識都從屬于生存意志。
人隻有在審美的沉思和對藝術的創作中才能逃離生存意志的困擾,對意志的支配最終隻能導緻虛無和痛苦,當人的心靈屈從于身體,對欲望和沖動進行壓制,人的痛苦就會無可避免地出現。
哲學回答的是世界和人類的本質、本原問題,而真正的本質、本原應當從人的内心深處去尋找,這就是人的意志或潛意識所蘊藏的生命本能的沖動,我們生活意志的最核心構成就是人心中的諸多欲望。
人生是一個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不斷搖擺的鐘表,一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強,人就越痛苦,要想擺脫痛苦,隻有抛棄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除了通過藝術創造來擺脫痛苦外,最好也是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進入到佛教的空、無境界,即涅槃寂靜,無我無物。
7
尼采
尼采自幼體弱多病,性情孤僻,但在智力上聰穎過人,10歲就會寫詩,譜曲;尼采活着時,他的哲學學說沒人重視,至20世紀,西方發展起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等衆多哲學思潮,都受到了尼采思想的重大影響。
尼采作為19世紀末的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以及現代人本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沖破基督教傳統後重新塑造了關于人生、疾苦和輪回的“超人”形象代表。尼采的哲學思想中倡導主體基于自身的奮鬥,掙脫傳統守舊的種種精神心靈的桎梏,“超人”作為一種主體的自我提升和逾越、自我尋覓和成長的的曆程,是主體追求奮發上進的人生宗旨。
尼采十分認可且接受了叔本華關于“世界是我的表象”、“自我”或“意志”是世界的本源或根本的觀念,尼采覺得這些觀點都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他同意叔本華把“自我”或“意志”理解為一種非理性的、永動不息的生命或意志的思想,但是,他認為,“自我”不是“生存意志”,而是“權力意志”,即追求強大力量的意志,積極向上的意志或達到目的,向往較高、較遠、較複雜的沖動。萬物之靈的人類都是權力意志的展示,所有存在都隻是權力意志的追求和運動,權力意志是世界的基礎和本體。“
人類的權力意志是對生命的能力的自由的追求,表示人類對生命自我和其餘事物的操控的權力的尋覓,主要是對追求食物、财富、以及仆從和主義的意志,最後造成搶奪、吞并和壓榨結果,主要表現為強者對弱者的占據、擺布和克制。在追尋權力意志時無需考慮良心和道德,權力意志是所有能夠肯定的事物中最本體的事物,是世界衆生向前發展和推進的動力根源,是促使我們的人生不斷超越的能量來源。
生物分為三種,分别為:動物、凡人、超人。動物是最低級的;平凡人次之,是一般的,庸俗和随大流的;超人則是超越凡人、盡善盡美、具備最高級别的權力意志的最高尚的英雄。世界的發展靠的是超人,靠的是一小部分超人對大多數庸衆的引領和激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