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朋友都困惑過一個問題,都說數學思維對數學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但數學思維究竟是如何養成的?都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多刷題,是否會有助于數學思維的培養呢?
01
刷題不能培養數學思維
先不提孩子的學習,在我們成人的日常工作中,機械地重複也不是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途徑,多思多實踐才會更好地完善自身。
推而廣之,學習數學也是如此,數學的提升離不開做題,但單純機械刷題卻是低效的。因而,如何有效做題才是我們應該着重思考的問題。
部分家長覺得應該提前讓小朋友們接觸,要赢在起跑線上。可能部分家長周圍也有成功的“雞娃”案例,但這并不适合大部分孩子。
超前學習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困難,因為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一味地拔苗助長于培養數學思維無益,反而這種受挫感會讓孩子對數學産生畏難情緒,更嚴重的會喪失對數學的興趣。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02
發展興趣是第一步
那如何既能保持熱愛,又能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呢?
章魚老師和凳子老師認為,小時候主要着手培養小朋友對數學的興趣,大一些的時候,再用趣味問題,來吸引小朋友們主動探索。
2 年級以前是孩子們的數學啟蒙階段,推薦采用桌遊&遊戲等形式,讓小朋友們充分享受大膽猜測結果,逐步推理原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是有趣的,數學是我可以搞定的。自信與興趣的養成,就是數學思維養成的第一步。
03
有真實的思考過程
3 年級之後,小朋友的抽象思維已經逐步發展,可以處理一些題目了。那問題又回到前文的問題,究竟如何“研究”題目,才可以更好地培養數學思維呢?
我們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思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有真實的思考過程。
我們以一個題目為例:
章魚的錢是凳子的兩倍,給了凳子 8 元,章魚比凳子還多 2 元,請問章魚原來有多少錢?
這個題目本身屬于差倍問題,如果這道題目給到二年級的小朋友,限于有限的數學知識儲備,小朋友們選擇“猜”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由題意,章魚給了凳子 8 元後,章魚比凳子還多 2 元,也就是凳子最少有 9 元。
假如凳子有 9 元,那麼章魚就有 18 元,給了凳子 8 元,此時章魚有 10 元,凳子有 1 元。
而我們所得到結果,并不符合題意。也就是說我們最開始的假設不對。那麼,我們便需要開啟我們新的一輪假設。
因為凳子最少有 9 元,也就是說接下來猜的數字要比 10 大。
猜測過程如圖:
在反複嘗試之後,發現凳子有 18 元符合題意,此時章魚有 36 元。
小朋友們在嘗試的過程中,并沒有深入研究每個量之間的關系。但是通過反複地嘗試驗算,他們會更好地熟悉題目理解題意,同時也會更好地鍛煉其順序思考的能力。以及,驗算其實就是列方程的過程,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是有好處的。
但是這個方法有個最大的問題:計算過程過于繁瑣。如若更換題中數字,一切又要推翻重來。
因而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類題目,我們需要認真地研究一下每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重要的解題技巧:畫圖。
畫圖的過程,就是把數量關系用長度來表示,從而更直觀地觀察每個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到突破口。某種意義上,就是把數量抽象成線段長度,用可視化的方法把數量關系畫出來。
這樣,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雖然畫線段圖有諸多好處,但是如果題目條件過多,圖形會越來越複雜。而且,畫圖的關鍵在于充分理解了題意,其過程也是分析的過程。因而畫線段圖需要練習,更需要技巧,并不是很直觀地表達。
此時更為直觀的方程就逐漸走入了大家的視線。列方程的過程十分直觀,以該題目為例:
設凳子有 a 元,那麼章魚有 2a 元章魚給凳子 8 元後,章魚有 2a-8 元,凳子有 a 8 元依據題意,章魚比凳子多 2 元,即可列:
2a-8=a 8 2
a=18
我們可以觀察到,列方程的過程更接近于用數學式子将題目翻譯出來。之所以可以成功地将方程列出來,則要歸功于題目中存在天然的等量關系,而等量代換的思想也一以貫之地貫穿了數學的始終。
同一題目,三種做法,幾乎已經涵蓋了孩子們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面對問題不要懼怕,從大膽猜測,小心求證開始,先形成數量關系的初步認識;
再深入地分析題目,得到其中的數量關系;
最後通過引進未知數,尋找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孩子們的數學思維發展由表及裡,發展既自然又紮實。
數學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孩子面對真實問題時,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的思考過程。刷題和套路,讓孩子缺乏思考過程,不僅破壞學習興趣,更破壞數學思維的養成和發展。
-END-
來源|奴隸社會公衆号 【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衆号平台、Pixabay、Pexels。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衆号「章魚說」,作者花花。】
聲明|文中圖片、文字及視頻号轉自原文章,如有版權争議,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