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民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民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0-01 09:18:15

中信力争在2025年實現“十百千萬”的發展目标,即“十萬億元資産、進入世界500強前一百、實現一千億元淨利潤和一萬億元收入”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民(專訪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1

中信大廈,北京CBD的新地标。供圖/中信集團

文 |《财經》記者 施然

2020年初,中信集團入駐北京CBD的新地标中信大廈。如果不是大廈入口裙擺處有英文标識CITIC,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這已經是中信集團的總部。

但這無法改變外界對這家大型企業集團的關注。中信曾是中國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創造和引領了國内多個行業的第一。曆經40多年,中信現已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并舉、總資産近8萬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2014年,中信集團将2250億元淨資産注入香港上市子公司中信泰富完成境外整體上市(00267.HK),創造了當時中資企業最大規模的跨境并購交易紀錄。

2020年上半年,中信集團陸續完成了管理層的新老交接。新一屆管理層将如何在“十四五”時期掌舵這艘超級航母,為外界廣泛關注。中信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将如何作為,金控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落地對中信綜合金融服務有何影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信以傳統産業為主的業務格局将如何應變?日前,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奚國華就上述問題接受了《财經》記者專訪,以下是問答實錄。

《财經》:“十三五”時期,中信已完成在香港的整體上市,強化戰略引領,大力推進業務整合和開拓,這一系列舉措給中信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奚國華:“十三五”時期中信集團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從優化存量、主動減量和發展增量等方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一方面我們優化存量和主動減量。集團根據“做行業領導者,或與行業領導者合作”的經營方針,對地産闆塊和資源闆塊進行整合,進一步實現集約化運營;統籌推進低效無效資産處置,并在2018年-2020年10月退出項目222個,回籠資金319億元。

另一方面我們發展增量,積極培育新興業務。我們推動國有資本向消費、環保、農業科技、特種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打造中信新的戰略增長點。

同時,集團通過治理變革助力價值創造和提升抵禦風險的能力,包括深化管控體系改革,推進“分級分類”差異化管控,推進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加強資金集中管理改革,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深化業務協同,創新協同模式,通過總對總合作為子公司帶來增量價值。

經過一系列改革舉措,集團業務發展更加聚焦,運營效率明顯提升。2019年集團營業收入達到5189億元,世界500強排名列126位,在“十三五”期間上升了30位。中信集團的整體實力和競争力進一步鞏固,為“十四五”期間的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财經》:面對全球經濟放緩和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請問管理層對集團的整體戰略方向有何布局?

奚國華:當前,全球經濟放緩,全球産業鍊重構,全球化進程受到挑戰,不确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多,中國也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些變化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全面的、長遠的、基礎性的影響。

作為一家綜合性企業集團,中信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存。我們堅持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實施擴大内需等國家戰略為指引,遵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五五三”戰略,即深耕綜合金融服務、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等五大闆塊,構建金控、産業集團、資本投資、資本運營、戰略投資等五大平台,并以整合、協同和拓展的三種方式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實現“十百千萬”的發展目标,即“十萬億資産、進入世界500強前一百、實現一千億淨利潤和一萬億收入”。

我們将發揮綜合經營優勢,積極踐行國家戰略,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做強金融,提升金融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提升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支持創新體系和助力消費升級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聚焦實業,在解決“卡脖子”問題、維護産業鍊供應鍊安全、擴大内循環和建設智慧城市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财經》:中信提出五大業務闆塊,是否意味着對原有業務布局的重新調整?

奚國華:我們按照“集團有限多元化、子公司專業化”的要求,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整合相關領域的同類業務,形成更加清晰合理的業務組合和資産結構,打造核心業務平台。設定五大闆塊是考慮中信金融實業并舉的特點,明确未來發展的戰略着力點,并在業務布局上與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相對應。

綜合金融服務闆塊要成為綜合金融服務提供者,以金控集團申設為契機,遵循“一個集團一個客戶”原則,深化金融業務之間的協同,打造金控綜合服務平台,并做強做優金融細分領域,全力支持中信銀行成為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銀行,打造證券業航母,加大對保險業務的支持和投入,完善資産管理公司(AMC)的業務布局。

先進智造闆塊要成為彎道超車領域的開拓者,要立足制造強國,在“卡脖子”關鍵領域尋求突破,成為先進制造業的排頭兵。最近,中信重工陸續為“華龍一号”項目提供了重要部件,為解決高端核電鍛件制造“卡脖子”技術環節做出貢獻。此外,我們将深入開展特種機器人、工業軟件、芯片産業鍊等戰略新興領域的布局探索,持續強化汽車零部件和重型機械裝備領域的領先優勢,打造一批高精特新的隐形冠軍。

先進材料闆塊要成為産業鍊安全的保障者,大力發展汽車輕量化材料、高強度鋼材、高強度合金等特種材料,緻力于在特種新材料上填補國内空白,在特種原材料上彌補國家稀缺資源。先進材料與先進智造領域互為保障,建立垂直産業鍊優勢。

新消費闆塊要努力成為數字消費的引領者、激發和釋放内需的先行者、消費場景的革新者,要牢牢把握内需戰略基點,持續探索數字生活、線上消費、文化創意等業務發展機會,滿足居民生活品質升級需要。

新型城鎮化闆塊定位于智慧城市的營建者。我們将積極融入國家的區域戰略,以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經濟圈等城市群為主戰場,提供集投資、規劃、建設、開發、運營管理于一體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促進新型城鎮化提質升級,并深化健康養老産業布局。

《财經》:國企改革強調要從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中信“五五三”戰略是否在這方面做出了考慮?

奚國華:我們在五大業務闆塊之外,同時提出了五大平台,包括金控、産業集團、資本投資、資本運營和戰略投資。五大平台與五大業務闆塊形成交叉矩陣結構,創新管理格局,提升經營效率。

我們将基于中信綜合金融業服務闆塊,做強做優金融細分領域,打造結構簡化、風險可控、治理完善的金控平台。同時,以中信的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四大業務闆塊為主線,開展産業内部整合和協同,打造“主業清晰、核心突出、行業領先、治理先進、管理高效”的産業集團。

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我們還将積極打造資本投資平台,專注産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投資實業并戰略性持股,同時打造以财務性持股為主的資本運營平台,提升資本回報率和資金周轉率。此外,我們發揮中信金融與實體産業鍊的協同優勢,打造專注于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戰略投資平台,助力國家突破“卡脖子”的關鍵環節,培育孵化初創公司。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民(專訪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2

中信重工的消防機器人。 供圖/中信集團

《财經》:您在2020年首屆外灘大會上充分肯定了數字技術的重要意義,中信也已從2016年啟動數字化轉型,打造産業互聯網。目前這一轉型工作進展如何,後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有何進一步計劃?

奚國華:數字化正在重建産業發展模式,重育企業核心競争力,重構企業發展價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助推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新時代主旋律。

中信集團從2016年開始啟動數字化轉型,目前“體系化管理、平台化服務、數字化運營”的企業數字化能力已初步形成,具有産融結合特色的中信産業互聯網生态也已逐步成型。

中信雲是國内首個采用雲中介模式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平台,推動全集團系統架構雲化轉型率超過74%,處于同業領先水平。“中信優享 ”初步構築了零售業務生态圈,平台累計注冊用戶已超過1.1億人。此外,集團有多個項目入選工信部物聯網關鍵技術平台應用類項目和工業互聯網重大研究專項,并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水務、智慧育種等領域培育出一批示範項目。

如疫情期間,中信銀行依托用戶行為數據快速完成審核,為近700家物流小微企業在線放款4億元。中信工程“智能建造”以BIM(建築信息模型)為技術支撐,搭建建築項目設計、采購、施工、運維全流程一體的開放平台,特别是打通設計數據提升設計協同效率。中信工程能在24小時内完成武漢火神山醫院方案設計圖,是協同設計的最好實踐。

“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将超過50%,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将成為國際一流企業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标。我們将堅持“數字化創新”的思想,加強數字化頂層設計,積極探索建立與數字化轉型發展進程相匹配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投入機制、人才機制;加強數字化統籌管理,在集團層面設立統籌推進數字化創新工作的專門委員會。同時,我們将通過數字化應用創新,打造“五大闆塊”數字化領軍企業,加快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賦能“五大平台”,推進集團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全業務流程數字化;大力建設 “數字中信”,進一步釋放數字化紅利,緻力于成為一家科技型卓越企業集團。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民(專訪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3

中信戴卡的智能化生産線。供圖/中信集團

《财經》: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确,将科技自立自強作為驅動國家創新發展的核心戰略。中信在科技創新領域有哪些布局和動作?

奚國華:中信始終将科技創新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并在金融與實業的多個領域擁有一批優秀高新技術企業。比如,中信銀行通過“淩雲工程”項目,成為國内首家在核心業務系統中采用自主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的商業銀行。中信重工不僅擁有全國領先的特種工業機器人研發和産業化基地,還擁有兩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信農業旗下的隆平高科已建成國内最大的農作物育種研發基地,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7個國家級或省部級創新平台。中信環境技術旗下的美能膜産品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具備大規模高質量超濾、微濾、納濾及反滲透全系列膜産品生産研發能力的領先品牌。

為更好推動集團科技創新,我們将成立中信研究院,加大戰略性、前沿性方向的創新投入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科技資源配置、子公司主體作用發揮、外部合作、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體制機制,提升集團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立一套具有中信特色的企業創新機制,構建一個協同創新的生态圈,投資一批具備國際影響力和競争力的創新型企業。

《财經》:綜合金融服務是中信經營主要特點。中信如何看待金控辦法實施的意義,另外,集團在設立金控公司方面的進展如何?

奚國華:中信集團于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進行金融綜合化經營試點,多年來不斷探索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在金融領域的傳統優勢不斷鞏固加強。集團目前金融牌照齊全,金融子公司不僅“單兵作戰”能力強,協同效應也不斷釋放。同時,作為支持國家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中信在實業領域也培育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形成了具有綜合優勢的産融并舉發展格局。

2020年9月國務院和人民銀行正式出台了金控監管制度,從頂層設計上明确了金控準入條件和持續監管要求,給予金控公司作為持牌金融機構的市場主體地位,這将有效推動金控公司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全社會多元化、綜合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中信集團高度重視金控工作,前期開展了大量研究論證工作,目前正統籌推進金控設立和内部管控優化方案及實施路徑。實施金控監管為中信集團深化協同發展、形成金融闆塊合力、打響中信綜合金融品牌提供了戰略機遇。集團将積極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控監管政策,做大做強細分領域、深化協同提升綜合金融業務的估值、加強數字化頂層設計、完善金融科技布局,努力将金控平台打造成為集團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保障。

《财經》:協同是中信作為綜合企業集團的一大特色。近期中信在協同方面有哪些探索?

奚國華:協同是中信作為多元化企業的戰略優勢,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十三五”期間,中信業務協同成效明顯,比如在融融協同方面,各金融公司聯合融資規模達27504億元,交叉銷售總規模14700億元,在産融協同方面,中信PPP聯合體的合同總金額超過2000億元。通過融融、産融合作,各家公司協同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投融資需求。

2020年,集團進一步加強協同工作統籌管理,成立集團董事長挂帥的協同委員會,并在37個地區設立協同委區域分會。同時,我們的朋友圈和利益共同體不斷擴大,已與19家大型企業集團和29家省市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後續,集團将以金控集團申設為契機,進一步強化中信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在集團總部和各級子公司建立更廣泛的連接、更多樣化的協同;完善協同量化指标體系,加強協同工作的規範化和制度化,走高質量協同發展之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