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黃昏,友人相邀,乘舟夜遊秦淮。
夜幕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一彎新月垂在枝頭。我們從文德橋登上畫舫,一路伴随着船尾潺潺的水聲,在微風拂面中,穿過一座座古老的石橋,緩緩前行。兩岸青磚小瓦,馬頭牆巍然聳立。那些古老的建築,于暮色中,仿佛默然肅立的旁觀者,冷靜地,不動聲色地看着兩岸發生的每一個凄婉故事與悲歡情仇。
秦淮河,古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時鑿通方山引淮水,橫貫城中,故名秦淮河。“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這是杜牧的詩句。秦淮兩岸多酒肆,也是自古以來多少風流才子聚集之地。明清兩代,秦淮河一派勾欄瓦肆,歌舞升平。那種胭脂粉香,笙歌徹夜的景象,更是代表了十裡秦淮的鼎盛時期。據載,秦淮兩岸“金粉樓台,鱗次栉比;畫舫淩波,漿聲燈影”。史上最出名的“秦淮八豔”就出于此地,不過,由于連年戰火的摧毀,昔日的煙波粉塵,而今早已不複存在,隻剩下鈔庫街中段的媚香樓,掩映在極具現代特色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中,多少顯得有些孤寂與落寞,這就是李香君的故居。
兩岸多有古樹名木,華冠如蓋,樹影婆娑,有冷月的清輝潑灑而下,疏影橫斜,宛如一幅濃淡相宜的丹青水墨。沿青石路拾級而上,更有衆多古色古香的建築群,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古雅宜人,小窗珠簾暗斂清幽。一路前行,不時有女子從雕花的窗格間探出頭,衣衫飄飄,或憑欄遠眺,或低眉颔首,于暮色中,定格在一個古老的背景,仿佛來自某個遙遠的朝代。桃葉渡口,芳草如茵,早已隐匿了王獻之當年的足迹。王謝堂前依舊盤旋的,是否是昔日的飛燕?弄堂依舊,但昔日布置和陪襯風景的人卻早已作古。我們端坐于船頭,猶如穿行在古與今的時空隧道間。
“城牆,城牆!”一個外地的友人驚歎道。朋友說的城牆就是台城,唐代韋莊有詩雲:“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入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如今,堆煙疊霧的楊柳容顔未改,而台城的旌旗飄揚、豪華鼎盛卻不複存在。居住在這個号稱六朝古都的城市,久了,城牆的感覺,于我來說,隻不過是古時人為制造的一種阻隔與防禦。但在這個黃昏,我終于再次留意起滄桑的台城。斑駁的城磚,一排輪廓分明的“凹”字型城牆垛口,藤葛纏繞,于暮色氤氲中更是平添了幾分蒼涼與古意。
在這樣的氛圍中,三兩好友圍坐船頭,或對月相邀,仰望長空舉杯;或将畫舫靠岸,拾級而上,幾不勝歸。真恐一不小心,走進某個古老的傳說。
“許多年後,我們都将成為曆史!”一個朋友發出了近乎詩意的慨歎。我們都沉默了,是啊,曆史,終将會慢慢吞噬掉任何一絲古意與滄桑,以及先人留下的一切值得炫耀與自豪的痕迹。置身于這個古老的城市,相對于經曆了整整六個朝代的滄桑變遷,一切的風景和過往,包括号稱可以統治和改變這個世界的人類,都不過僅僅是滄海一粟。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時光才可以洗去任何一個人的榮耀與鉛華,于歲月的喧嘩浮躁中給你一個冷靜的思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