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農村新婚夫婦,還是城市新人手牽着手步入新婚殿堂,其雙方的父母,各自的家人應該怎麼稱呼對方。我們國家人衆地廣,有56個民族,并且存在諸多方言和民俗文化各異的細小區域,彼此之間存在着各自的傳統叫法,都有所不同。這些都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形成的。但是,這種事實關系是永遠存在的。從目前各民族和各地,歸納起來,有兩種叫法是最為常見的,稱呼的人群數量最多的,也是當今社會上流傳最為普遍的叫法。
第一種叫法是,最大多數人的稱呼,非常普遍。新郎家裡的所有人,稱呼新娘的父母為“親家和親家母”,對新娘家的總稱是“親家”;而新娘家的所有人對新郎的父母稱呼是“密爺和密娘”。對新郎家的總稱是“密家”。這是符合漢字文化的一種普遍稱呼,把新郎新娘兩家雙方歸納起來用一個漢語常用詞語“親密”來概括,兩家之間的親戚關系,是極其親密的。這就是古代先輩人的重智慧。這種稱呼,把原先關系一般的兩個家庭,通過新婚,使兩家的關系更多“親密”。因此,自從古代起,把“親家和親家母,密爺和密娘”的稱呼,傳承至今。
第二種稱呼是,有一部分人群的稱呼,也是第二大人群的稱呼。這種稱呼一般都局限于方言區的稱呼。新娘家族裡所有人對新郎父母的稱呼是“婆家公和婆家母”,而新郎家族裡所有人對新娘父母的稱呼是“娘家公和娘家母”。這種稱呼,把新郎和新娘兩家關系,用通俗的受到所有人接受的習慣詞語作為雙方父母的稱呼,并且把新郎新娘兩家的關系,表達得更加明朗化,即“娘家和婆家”,直接了然地把雙方父母的關系表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這種稱呼目前在我國南方、東南方和西南方等地區,叫法比較普遍,而北方地區比較少。
這種新娘家庭之間的稱呼,除以上兩種最為普遍以外,在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姓氏,以及不同的方言區域,還存在許許多多不同的,千差萬别,各具特色的傳統稱呼,隻是語言表達上不同而已,其所表達的基本關系是一緻的。這些都是自古代就存在的文化、曆史、民族和習俗等等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種客觀事實。這種稱呼也是屬于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大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稱呼,值得新生代人傳承和學習的一種民俗文化。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并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鄂東三農,一起探讨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