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諸葛亮的白羽扇

諸葛亮的白羽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0:01:44

諸葛亮的白羽扇(真是諸葛亮的标配嗎)1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作有震爍千古的豪邁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有名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這一句前面其實已經點得很分明——“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是寫東吳大都督周瑜的。但,很多人都覺得這一描寫,用在諸葛亮身上最合适。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人們的印象裡,“羽扇綸巾”是屬于諸葛亮的固有标簽。

造成人們的這種印象,主要來自于《三國演義》。

且看《三國演義》裡關于諸葛亮的描寫“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

就是這個描寫,直接影響到後來的包括影視作品在内諸葛亮形象在民心中的深植。我們在觀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時,諸葛亮的經典造型就是素衣綸巾,手搖羽扇,端坐四輪車上,飄然而出。這個造型,無論春夏秋冬、天陰雨雪,都一成不變。

那麼,曆史上的諸葛亮是不是真的這麼穿戴的呢?

諸葛亮的白羽扇(真是諸葛亮的标配嗎)2

答案是明确的。

東晉人裴啟所著的《語林》就記述有這麼一件事: 諸葛武侯與宣王(指司馬懿)在渭濱,将戰,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觀武侯,乘素輿,着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軍,衆軍皆随其進止。宣王聞而歎曰:“可謂名士矣!”

大家都知道,三國歸晉,從三國時期到東晉,時間相距不是很遠,諸葛亮坐素車、戴葛巾,持白羽扇指揮作戰的事應該不是訛傳。而且,這則記載也給出了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裝束的緣由——因為諸葛亮是“名士”。

諸葛亮的确算得上是名士,西晉人張輔在《名士優劣論》中就是把諸葛亮作為名士來看待的。他稱贊說:“夫孔明包文武之德,劉玄德以知人之明,屢造其廬,咨以濟世,奇策泉湧,智謀從橫。”

那麼,東漢至魏晉年間的名士一般都是怎麼穿戴的呢?我們來看幾個代表人物:

諸葛亮的白羽扇(真是諸葛亮的标配嗎)3

一、郭林宗,郭林宗是東漢末年與儒林名宿李膺齊名的當世大名士,“李郭同舟”的故事千百年來不知羨煞多少文人騷客。《後漢書. 郭林宗傳》是這樣記述郭林宗的妝扮的:“(郭林宗)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寬衣博帶,周遊郡國。嘗于陳梁閑行遇雨,巾一角堕,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看,郭林宗很喜歡寬衣博帶,頭戴葛巾,他的葛巾被雨淋濕了,堕了一個邊角,時人以為美,争相效仿,還美其名曰:“林宗巾”呢。

二、晉孝武帝皇後之兄王恭,是孝武帝朝的忠臣兼名士,《晉書王恭傳》裡有這樣的一段記載:“(王恭)嘗披鶴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歎日:‘此真神仙中人也”’。 《世說新語企羨第十六》中也記:“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于時微雪,昶于籬間窺之,歎曰:“此真神仙中人!”

三、“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中謝安的弟弟謝萬,《晉書?謝萬傳》記載:“簡文帝作相,聞其名,召為撫軍從事中郎。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既見,與帝共談移日。 ”

……

鶴氅是用羽毛做成的外套,類似披風。作為一個名士,如果能在頭巾之外,再披一件鶴氅裘就更顯高逼格了。

實際上,《三國演義》第38回諸葛亮第一次出場時,就是這樣描寫的:“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由此可見,諸葛亮和郭林宗、王恭、謝萬這些人一樣,都是名副其實的名士。

既是名士,頭戴綸巾之餘,手中往往會拿上一件代表名士身份和風範的道具。

魏晉南北朝名士崇尚清談,手持之物以麈尾為主。

為什麼喜歡手持麈尾呢?《資冶通鑒》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胡注引《名苑》說:“鹿之大者日麈,群鹿随之,皆視麈所往,麈尾所轉為準。”也就是說,鹿群中長得最為高大的就稱為麈,每逢出行,其必走在隊伍最前頭,後面的鹿群都盯着它的尾巴向左向右、前進或後退。

諸葛亮的白羽扇(真是諸葛亮的标配嗎)4

名士談玄時手執麈尾,舉手擡足間,淩空舞動,不但姿勢潇灑,而且含有左右談局,超轶群倫的氣度。

《晉書》卷四三《王衍傳》載:王衍“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

東晉名土孫盛與另一名土殷浩劇談,兩人方“奮擲麈尾,毛悉落飯中,食冷而複暖者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

諸葛亮手中的扇跟這麈尾有沒有聯系呢?

有東晉朝學者認為諸葛亮手裡的扇應該是“毛扇”而不是“羽扇”。

在古代,“羽毛”指的是兩種東西,“羽”為飛禽的羽毛,“毛”為走獸的毛發。人們除了用麈的尾巴毛做成類似拂塵的“麈尾”之外,也會做成扇型樣,即刻木為柄,柄上植上麈毛,既稱“毛扇”,也稱“麈扇”。諸葛亮用的就是這種扇子。

現代甚至有學者幹脆認為:“毛扇就是麈尾,因為麈尾的外形與扇相似,所以又叫‘麈尾扇’。”

不過,說諸葛亮手裡所持扇子是“羽扇”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按照西晉陸機《羽扇賦》裡所寫:“昔楚襄王會于章台之上,……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宋玉等人都拿了一把用鶴翎做成的羽扇。

諸葛亮的白羽扇(真是諸葛亮的标配嗎)5

宋玉等人是不是都拿有羽扇,陸機也許隻是随口這麼說說,但至少反映了一個事實:在陸機生活的時代,應該會有很多名士是為羽扇來裝備自己的,要不,陸機也不可能産生宋玉等人拿羽扇的聯想。

實際上,同陸機同時代的顧榮就曾手搖羽扇指揮軍隊與陳敏作戰。

在行軍打仗中,手搖羽扇,指揮三軍,既顯從容,又能威懾對方,仍是儒将常用的手段。

所以說,“羽扇綸巾”是諸葛亮作派,卻并非他的專屬,諸葛亮之外,如周瑜等等儒将出身的人,也經常這樣上戰場。

《晉書?羊祜傳》中記名将羊祜:“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閤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而頗以畋漁廢政。”

十六國時後趙石虎派悍将麻秋西征前涼,前涼軍師将軍謝艾,“乘轺車,冠白蝁”迎戰,麻秋遠遠望見,氣得渾身發抖,老羞成怒地說:“艾年少書生,冠服如此,輕我也!”

南梁儒将韋睿:“乘素木輿,執白角如意麾軍,一日數合”。

……

諸葛亮、周瑜、顧榮、羊祜、謝艾、韋睿等人不披甲的造型,一方面是對那些披甲持胄的武将顯示自己的潇灑從容,另一方面對自己軍隊的軍心也起到了巨大的穩定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