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
後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脈也稍有不同。休息時四翅展開,平放于兩側。稚蟲短粗,具直腸鰓,無尾鰓。包括蜓總科Aeshnoidea、大蜓總科Cordulegastroidea、蜻總科Libelluloidea等3總科,共11科。蜓科和蜻科最為常見,廣布于我國各地。
蜻蜓是食肉性昆蟲。他們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蜻蜓是有益于人類的一類重要天敵昆蟲。“蜻蜓點水”是蜻蜓将卵産在水中的生物學特征.其幼蟲(稚蟲)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種類而異,蜓類一般為2年,有的長達了3至5年。 可以用來監測環境污染,有藥用、食用、觀賞價值。
前後翅形狀及脈序不同;翅基部不成柄狀,不顯著狹長;中室被斜脈分 為三角室及上三角室,在前後翅又通常呈不同形狀;兩複眼多接觸或以細縫分離;雄1個内肛附器;停息時四 翅向兩側平伸。
翅膀
對于蜻蜓翅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力學原理及仿生學方面。由于蜻蜓翅膀有翅結和翅痣兩個特殊結構,使得其成為自然界中優秀的飛行者。力學研究方面發現,蜻蜓在空中的拍翅飛行和轉彎飛行時翅膀會受到水平力、垂直力、扭矩、彎曲,作用的影響,發現蜻蜓慢速飛行和飛行器飛行很相似。蜻蜓翅膀飛行力學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從用繩子系到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再到風洞内觀測,越來越先進的方法,對于蜻蜓飛行力學研究更加的透徹。
觸角感受器
蜻蜓的觸角很短,剛毛狀,上面分布了許多感受器。感受器的種類主要有錐狀感受器、腔錐感受器、闆狀感受器及壇狀感受器。有研究表明不同種蜻蜓所具有的感受器種類不一,數量及分布形式也不同。對于雌雄蜻蜓其感受器也是有差異的,雌性蜻蜓的感受器在同一科、同一屬及同種内是穩定的,而在不同科、不同屬間就有明顯的差别,同一屬内不同種間差别雖然微小,但個别種的區别還是是很明顯的,因此雌性蜻蜓的感受器在分類中也具有一定意義。
蜻類,飛翔力強,捕食功能健全;蜓類,飛行極強,在山間小溪迅速來回飛行捕捉獵物。
蜻蜓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其幼蟲(稚蟲)也需要在水中發育。
蜻蜓目昆蟲屬半變态發育,一生隻有卵、稚蟲和成蟲3個階段,成蟲常通過蜻蜓點水的方式将卵産入水中,稚蟲又稱水虿,在水中捕食其它水生生物,待羽化前爬出水面,交配産卵完成生活史。
某些種類的雌蜻蜓會用一種極端的策略逃避不喜歡的求愛者:它們會從天空中掉下來然後假裝死亡。
蜻蜓除了捕食其他各種昆蟲外,在種與種之間還具有成蟲相互殘食的習性。捕食的時候它們會猛抓住獵物,其腳上長有的大量粗毛,可以幫助它抓緊獵物,令其無法逃脫。口器也相當發達,可以撕咬獵物,方便進食,并能夠在30分鐘内吃光與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
蜻蜓目昆蟲資源豐富,在很多方面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其幼蟲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一類水生生物,可以對水環境污染進行監測;有些種類體内含有一些活性物質可作為藥用材料;又由于其體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等,因此在食用方面具有很大的開發前景;其外形優美也可作為收藏或者觀賞。
仿生學
仿生照相機,就是模仿蜻蜓的複眼獨特構造原理制成的複眼照相機,一次可以拍攝出幾千張重複的照片飛機,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翺翔,向前向後及左右兩側飛行,其翅的震動可以産生渦流而擡升軀體,研究蜻蜓的飛行機理對飛機的設計制造具有重要意義。蜻蜓翅的前緣有角質加厚形成的翅痣,在飛行時其能消除翅膀的震顫,飛機設計師在飛機的兩翼各加一塊平衡重錘,防止飛機由于劇烈震動而發生機翼斷裂。
食用價值
蜻蜓中部分種類的稚蟲和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可以供人類食用的,在一些地區的市場和餐廳中常可見到多種食用蜻蜓出售。例如,紅蜻蜓稚蟲粗蛋白平均含量為58.82%,顯著地高于豬肉、牛奶和雞蛋等食品。蜻蜓稚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一種很好的高蛋白食品。
可食用的蜻蜓種類數約占全部食用昆蟲總數的3%,約50-60種。我國有關于食用和藥用蜻蜓的記錄,據胡鵬等考證,我國共有8種食用蜻蜓,分别是:紅蜻、舟尾絲螅、角突箭蜓、碧偉蜓、白尾灰蜻、黑異色灰蜻、黃蜻和大黃赤蜻。
其他價值
許多蜻蜓色彩豔麗,是觀賞昆蟲的一大類;蜻蜓成蟲常捕食小型蛾類等農業害蟲,蚊子的幼蟲也是水生昆蟲,蜻蜓在稚蟲和成蟲時期分别能捕食衛生害蟲蚊子的幼蟲和成蟲,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傳染病登革熱的主要蟲媒,預防登革熱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人類周圍埃及伊蚊的數量,蜻蜓是埃及伊蚊的天敵,捕食埃及伊蚊的能力較強,通過控制蜻蜓繼而控制埃及伊蚊的數量,阻止登革熱病毒的傳播路徑,是一種高效可行的辦法。
蜻蜓作為一種常見的昆蟲,其稚蟲水生,對汞和镉都具有富集性,随着水體重金屬含量的增高其體内重金屬的含量也随着增高,因此常常被用作水體重金屬污染的指示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