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冉龍江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為遊客講解。
長江日報記者汪甦 攝
在人流密集處疏導客流、為遊客講解紅色曆史、關愛老弱病殘群體……“五一”假期,身着紅馬甲的志願者堅守在志願服務崗位上,在紅色文化場館、熱門景點、交通路口、火車站,熱誠服務外地遊客和市民,展現出英雄城市文明風采,成為“五一”假期最美的風景。
紅色場館志願者冉龍江:
有責任義務當好紅色文化傳播者
“現在您看到的這個房間就是當年召開緊急會議的會場。8月的武漢,天氣非常炎熱,可是為了會議的安全,這裡的門窗全都是緊閉的。中午代表們吃的是幹糧,喝的是白開水,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開了一整天的會。這次會議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産黨指明了新的道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使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實現第一次曆史性轉折。”5月2日一大早,經過掃碼、測溫、登記等“規定動作”後,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迎來一批參觀者,22歲的志願者冉龍江上崗講解。
位于漢口鄱陽街的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應對“五一”假期增多的遊客,冉龍江接受了十餘天的專業培訓後提前到崗。“雖然有準備,但前來參觀的人數還是不斷攀升。‘五一’當天,我們6名志願者服務了1100多人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到紅色文化場館,在追尋紅色記憶、感受紅色文化中過節。”冉龍江說。
冉龍江說,在紅色場館講解,不同于其他地方,要更嚴肅、更準确、更系統,更要注意不能有口誤。為保證準确,他花時間下功夫研讀曆史,搜集與八七會議相關的資料,實地探訪不斷學習。“紅色文化承載了革命曆史和革命精神,假期有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來參觀,我更有責任義務當好傳播者。”
文旅志願者柳毅:
遊客遇到困難時能夠快速得到幫助
“您好,請出示您的身份證或者預約碼,保持1米安全距離,依次入園。”5月1日,在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入口處,28歲的文旅志願者柳毅正在提醒入園的遊客亮碼測溫,引導遊客不紮堆、不聚集,有序入園。
柳毅是一名旅遊行業從業者,曾做過40天“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的文旅志願者,當時也是在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進行志願服務。這次“故地重遊”他依然飽含熱情,每天早上8時30分準時到崗,一直值守到下午。
今年園區在各出入口增加了志願者,柳毅和其他7名“紅馬甲”負責引導和服務遊客。“這幾天天氣熱,我們為遊客準備了冰鎮酸梅湯。家長帶着孩子來遊玩,有的孩子吵鬧,我們會上前安撫情緒。遇到老年遊客,還為他們準備了桌椅休息。”他介紹,景區還在便民服務箱中準備了創可貼、風油精、雲南白藥、藿香正氣水等藥品,方便遊客遇到困難時能夠快速得到幫助。“你們想得太周到了!都說武漢美,我覺得武漢的志願者更美。”從福建來漢遊玩的遊客黃韶輝為志願者點贊。
“假期入園人數激增,除了本地遊客外,還有不少來自福建、河南、安徽的外地遊客,我們用專業和愛心做好志願服務的同時,也積極倡導大家文明旅遊、健康旅遊為武漢加分,展示大武漢的文明與風度。”臨近閉園時,柳毅在出口處提醒遊客随手帶走垃圾。他說,身為一名文旅志願者,要繼續推進文明旅遊,為打造整潔、舒适的景區環境貢獻力量。
大學生志願者吳佳譞:
讓遊客知道咱們武漢人熱情好客
5月2日中午的漢口火車站廣場,氣溫接近30攝氏度,一名“紅馬甲”一手攙扶着老人一手提着行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格外顯眼。她是來自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19歲大學生志願者吳佳譞。
“對于一些帶着大體積行李或者帶嬰幼兒出行的遊客來說,大熱天從廣場外走到候車廳,可是不小的考驗。”吳佳譞說,自己年輕有力氣,幫助老弱病殘就是順手的事。幫老人在候車廳安頓好後,吳佳譞的上衣已經被汗水濕透,額頭的汗珠不停往下滴。“誰出門在外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幫了他們,遊客們會知道咱們武漢人的熱情好客。”
今年“五一”期間,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選拔了近50名大學生進駐漢口火車站,開展服務咨詢、交通引導、便民服務。清早6時,吳佳譞和同學們從藏龍島校區出發,趕最早一班地鐵,經過2小時車程到達漢口火車站,傍晚6時結束服務後返校,晚上大家還會進行志願服務總結會,彼此交流分享志願心得。
“雖然辛苦,但是值得。”已是入黨積極分子的吳佳譞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到漢口火車站成為志願者,不僅增加了自己專業的鐵路知識,還服務他人實現了自我價值。“這些可以說是我大學時代最美的一筆,也是我青春樂章中亮麗的篇章。”
據悉,今年“五一”假期,市文明辦在全市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遊、紅色文化宣講、鄰裡守望、文明引導、秩序維護等志願服務關愛行動,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長江日報記者汪甦 通訊員朱華 武旅信 柯稀雲
作者:汪甦
來源: 長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