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民俗語的存在就是有着其重要的生活意義所在。而在傳統文化上面,民俗語也會經常被長輩們拿來教育晚輩們。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話就是現代人拿去勸說晚輩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用的。
一句流傳了上千年的老話真的是大衆所認為的那樣嗎?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想要正确的理解它,就必需要找到此話的源頭,它是出自于《孟子·離婁上》,原文如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不孝有三”的具體表現。孟子在《離婁章句下》中提到了5不孝,而這中間的用意其實放到現在來講是一樣的。簡單一點來講,我們後來所說的三不孝就是出自于這裡。
意思是說,世人眼中不孝的情況有五種,而這5種情況也是反應了古人對于生活的一種總結。比如第一種就是酗酒聚賭,不贍養父母,還有就是隻顧老婆孩子,放縱自己的情欲,就連逞勇好鬥,連累父母也是一種不孝的表現。
這五種情況中的前三種,概括而言,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種,也就是“不顧父母之養”。因此 《離婁章句下》中的“五不孝”與《孟子·離婁上》中的“三不孝”所指的内容實際上是一樣的。
明白了“不孝有三”,我們再回到原文來理解“無後”。“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意思是說,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這是“無後”的行為。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是明白了一些吧,古人用語與現代人用話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而現在,我們說這一句話,把無後是指後人,自己的晚輩。更現實的就是把它用來教育自己的晚輩們,其實這種用法是不太科學的。
中國古典訓诂學,經文注疏學通常認為,“後”是後代的意思。但是在這句話中,如果把“無後”理解為“沒有後代”,那麼這句話應當翻譯成: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這是沒有後代的。這樣理解顯然是不通順、不合理的。
至于原文中“無後”的真正含義,有人認為應該理解為“沒有盡後代的責任”。不管怎麼說,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其實是對原意的曲解。
随着人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傳宗接代這一傳統觀念的局限性。
生育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個人的選擇,這與孝不孝順其實并沒有太大關系。有後代就要盡到把後代教育好的責任,沒有後代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實現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