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高血糖引發的并發症有哪些

高血糖引發的并發症有哪些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3 19:31:06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綜合的自我管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到綜合的自我管理,首先要做好自我血糖監測。

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自我血糖監測是通過血糖監測儀來實現,當然還有更加先進的動态血糖監測儀,但并非适合絕大多數人群。多數的年齡較大的患者,更加容易接受的模式是家中自備一個血糖儀,隔三差五地自行監測。那麼一天當中監測哪些時間點的血糖比較合理且能夠更好地反映整體血糖情況呢?

一般來說,對于血糖尚穩定的患者,建議每2-3天監測一次血糖,可以每次選擇不同的時間點,如空腹血糖、早餐後2小時血糖、中餐前或後2小時血糖、晚餐前及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以上的節點可以輪流進行監測,以保證可以了解全天的整體血糖。

高血糖引發的并發症有哪些(不同原因導緻的空腹高血糖)1

對于血糖尚未控制穩定的患者,盡量做到每日監測以上時間節點的血糖,以及時地調整降糖方案,更好地控制血糖。

每個時間節點的血糖對于患者整體血糖情況的貢獻比例是不同的,根據多項研究分析,空腹血糖對整體血糖的貢獻是最高的,所以臨床醫師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在空腹血糖上,因為空腹血糖的增高,會水漲船高似的帶動全天的血糖。

我們在門診和病房都會遇到很多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這時我們并不能急于增加降糖藥物的劑量,需要分析患者空腹血糖增高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有黎明現象、somogyi效應、降糖藥物劑量不足、睡前加餐、睡眠較差等等。針對不同的原因我們要采用不同的應對措施。

01

血糖的調控與生物節律

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其分泌具有生理性節律,基礎分泌的波峰在清晨,低谷在傍晚,進食後有分泌高峰。

升高血糖的激素有皮質醇、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等,其中皮質醇的分泌高峰在3-8點,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夜間深睡眠時開始。

02

黎明現象

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夜間無低血糖發生的情況下,于黎明時分(3-6點)由各種升糖激素分泌增多所引起的一種高血糖狀态。晨起時生長激素及皮質醇的水平的增高是黎明現象的主要原因。睡眠時覺醒的次數增加可能進一步的加重黎明現象,所以睡眠欠佳的患者空腹血糖也易增高。

對于黎明現象的患者,盡量避免晚飯進食過早,睡前進食碳水化合物,避免熬夜,改善睡眠質量;睡前加服二甲雙胍減少肝糖輸出,可以有效改善黎明現象;或者選擇加予小劑量合适的基礎胰島素進行睡前注射以減輕黎明現象。

03

somogyi效應

蘇木傑效應,指患者出現了夜間低血糖,之後出現低血糖後的反跳,故伴有了空腹高血糖狀态。

夜間,人體生理性分泌的胰島素水平低,若睡前降糖藥物(尤其是胰島素促泌劑或胰島素)劑量過大,可能導緻夜間低血糖,機體可通過保護性的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得升糖激素,如皮質醇、生長激素、胰高糖素等大量的分泌,從而逆轉了低血糖,但是帶來了反跳性增高的現象。

高血糖引發的并發症有哪些(不同原因導緻的空腹高血糖)2

對于蘇木傑現象,我們需及時減少降糖藥物,尤其是睡前藥物劑量,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這樣蘇木傑現象就不會發生;生活上建議患者在睡前适當進食少量的食物,晚餐後避免過度運動,也可以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若此時不分青紅皂白地增加降糖藥物的話,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夜間低血糖,後果将不堪設想。

如何區分以上兩種引起空腹高血糖的主要原因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睡前、夜間、清晨的血糖監測,這樣可以準确的判斷到底是黎明現象還是蘇木傑現象,判斷了原因,才能有效的幹預,因為兩者的處理原則截然不同,若是混淆了病因,可能會進一步的加重空腹高血糖的情況,甚至帶來嚴重的夜間低血糖的緻命風險。

若是排除了以上兩個最主要的原因,就要考慮是否降糖藥物不足的因素,或是患者未做好生活方式幹預,睡前大量進食等。

及時的調整降糖方案,進一步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可以有效減少空腹高血糖的發生,更好地控制全天血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