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還有哪些國家比美國更危險

還有哪些國家比美國更危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4:41:57

内陸國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亦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又稱陸鎖國,雙重内陸國家是指被其他内陸國家所包圍的内陸國家。島國是内陸國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整個國土完全位于島嶼之上。内陸國與臨海國、島國相比,地理條件比較閉塞,交通與對外聯系多有不便,社會經濟發展上有許多困難和特殊之處。

還有哪些國家比美國更危險(内陸國介紹以及一些國家為此而進行的鬥争)1

内陸國一般國土面積不大,多數隻有幾十萬平方千米,但國與國之間差别很大。例如地處中亞的世界最大内陸國哈薩克斯坦面積達271.7萬平方千米,名列世界面積大國第9位;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域内的梵蒂岡,面積僅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内陸國的人口一般不多,大多數國家隻有幾十萬人至幾百萬人。但國與國之間也差别很大。

對于一個内陸國而言,沒有海岸線傳統上被認為是一種缺點,因為不靠海除了讓該國無法利用如漁業之類的海洋資源之外,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國家并無法發展海運。這樣的缺點在以往的海權時代,代表這國家很難在海外探索與殖民方面占有優勢,而在現代則代表它缺乏發展航海貿易的空間,而影響到國家的國際貿易能力。

内陸國雖然在曆史、政治制度、自然資源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在社會經濟上頗有共同之處,大多以畜牧業或工礦業為主,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絕大多數都比較落後,有70%左右的國家被列入最不發達國家。原因主要與不利的地理條件有關。從自然條件上看,不少内陸國處于群山之中,地形多高原和山地(如尼泊爾、不丹、萊索托、斯威士蘭等),由于離海洋較遠,深居内陸,氣候幹旱,農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多以落後的遊牧生産方式為主。有的雖然礦産資源豐富,但因地理閉塞,交通與技術落後,隻能出口礦産及初級産品;從地理位置上看,内陸國沒有入海口與港口,交通受限,且遠離世界市場。沒有入海口與海港,使得進出口貨物必須通過另一國,有時須通過好幾個國家,必須大大增加費用。為了保持在港口有一定的存貨,或為了預防過境運輸的可能中斷,必須承擔額外的儲存費用,這必然使得産品價格上升,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争力。同時,由于進口費用多,貨币外流,也影響其國際收支平衡。

此外,沒有入海口還容易引起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問題。内陸國必須通過談判,履行名目繁多的手續才能達到出口貨物的目的,同時還得繳納過境稅和随技術事故、自然災害、勞資糾紛、政治騷亂甚至國際沖突的後果。在市場經濟發展的當今時代和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曆史潮流中,地理條件對内陸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已越來越明顯。與臨海國和島國相比,内陸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一般都比較低,農業人口比例較高,工商業落後,而且由于缺乏作為社會經濟增長中心或依托的港口,城市化水平也較低。一些最不發達的内陸國難以解決由于遠離國際市場所造成的極不發達問題,又易遭受自然災害的打擊,經濟非常脆弱,政治局勢也不穩定,如阿富汗位于伊朗高原東部,地勢高峻的興都庫什山脈斜貫全境,氣候幹燥少雨,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政局一直不穩定,戰亂時有發生,緻使國家貧窮。

也有少數内陸國根據本國自然條件和國情,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歐洲的瑞士,利用國内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并根據本國礦産與能源資源貧乏以及進口原料不便的情況,大力發展消耗原料、能源少且産品出口方便的鐘表、精密儀表制造業、制藥業、自動化,成為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盧森堡則利用本國的鐵礦和豐富的能源以及便利的陸路交通運輸條件,大力發展鋼鐵工業,成為世界聞名的“鋼鐵之國”;列支敦士登、聖馬力諾、奧地利根據本國面積狹小、資源貧乏,但利用國情,發展郵票生産和旅遊業,使之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

剛果

在1885年的柏林會議上,比利時國王為了獲得剛果自由邦(舊稱紮伊爾,現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通海權,就被授予一小塊可從首都利奧波德維爾(今名金沙薩)連接到大西洋岸的狹窄領土,而将葡萄牙所屬的安哥拉一分為二,孤立了該國的卡賓達地區。

前南斯拉夫諸國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由前南斯拉夫獨立而出的斯洛文尼亞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個國家,其中斯洛文尼亞保留了在科佩爾附近、不到50千米長的亞得裡亞海海岸線,這一地區迄今為止仍然是該國與隔鄰的克羅地亞持續争議的區域。而克羅地亞的達爾馬提亞地區長達600千米的海岸線,原本正好将鄰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完全與亞得裡亞海隔開,成為一個内陸國,但在經過協議後該國提供了僅20千米的狹小地帶給予鄰國而解決了這問題。

埃塞俄比亞

非洲東北角的埃塞俄比亞則處于一個完全相反的狀态。該國原為内陸國,通過法屬索馬裡的吉布提港獲得出海權。在1952年時,埃塞俄比亞并吞了隔鄰的原為意大利所屬殖民地的厄立特裡亞,組成聯邦,并且在十年後将其并為一省,造成長達30年的獨立内戰。由于失去厄立特裡亞的海岸線将會使得埃塞俄比亞變成内陸國,因此該國對此地區的獨立抗争采取極端反對的态度。1993年時厄立特裡亞獨立建國,目前(2019年)埃塞俄比亞是依靠支持東北方新興、政治地位未明的鄰國索馬裡蘭臨時政府而獲得的港口設施使用可能,來解決自身遭遇的陸封困境。

波蘭

1919年巴黎和會上,确定建立獨立的波蘭民族國家,為使其擁有出海口,國際聯盟将德國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之間一塊狹長地帶劃為波蘭領土,稱為“波蘭走廊”,但該地區的居民大多是日耳曼人。這一決定遭到了德國的反對,并成為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的導火索之一。

俄羅斯

16世紀時的俄羅斯雖然擁有當時西方世界數一數二長的海岸線,但在實質上卻可以被稱為是一個局部陸封的國家。因為該國所有的海港都是臨靠在北冰洋岸,一年之間有大部分的時間處于冰封狀态而難以利用,這點也成為之後俄羅斯積極對周遭侵略擴張的主要動機,以便尋求在波羅的海、黑海與太平洋岸,較具有實用價值的不凍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