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一直都是一個有故事有争議的品牌。“愛折騰”的西貝和賈國龍,近年來牢牢占據着餐飲人的C位。
紅餐網專欄作者,門頭戰略開創者,未來食餐飲戰略規劃創始人餘奕宏,為我們奉上他對西貝品牌戰略的思考,見解獨特,特全文轉發,歡迎大家研讨和評論!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餘奕宏(ID:xingzheyh)授權發布。
01
講到餐飲品牌的戰略咨詢,在中國怎麼也繞不開西貝這家公司的曲折經曆。
短短幾年時間,西貝換了三家戰略咨詢公司來幫他做戰略梳理,要解決“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的終極哲學問題。
從特勞特咨詢最初的“西北民間菜,到西貝西北菜”。裡斯的“中國烹羊專家”,到最終落地是回歸西貝莜面村以及華與華超級符号“I LOVE 莜”。
△圖來自西貝微信公衆号
華與華憑借西貝的成功案例,讓超級符号在中國餐飲業成為風尚,仿佛有了這個神奇的符号,就可以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然而,若幹年過去,可以說西貝依然還在折騰中,找不到自己。
I LOVE 莜,這個“超級符号”,最大的貢獻是解決了賈總的心病:“很多人不認識,甚至讀錯這個莜(you)字”,但解決不了西貝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更阻礙了企業發展的戰略。
事實上,西貝在人們心智中就是“草原的牛羊肉,西北(鄉野)的五谷雜糧”。如果要給他一個詞來代表,那就是第九大菜系:西北菜。
這一點大家在美團點評類目裡看的很清楚,點評的類目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也是消費者心智的共識。
很遺憾,西貝這些年耗費了無數的力量,莜面妹、香椿莜面節、兒童莜面活動,有機莜面節,不遺餘力地推動莜面,基本上是事倍功半。
原因很簡單:
同樣的問題在九毛九身上也發生了一次,他明明是個西北菜飯店,但長期打着面館的招牌,2019年他們的高管集體上完門頭戰略後,回去在管總的帶領下改為“九毛九西北菜”。
有的時候品牌在順風順水時,這些問題被掩蓋,但是到了困境時,就顯現出來。
02
巴奴毛肚火鍋杜總說得好:是消費者的選擇最終決定了我們的品牌生死存殁。
我們任何人都要順應消費者的心智,而不要和心智對抗。
像“九毛九手工面”和“西貝莜面村”這樣品類與實際經營認知不符的現象,之所以過去頻頻發生,原因就是當初他們創業的時候都是二三十年前,市場的競争根本沒有到心智競争的階段。
即便你的門頭上品類有問題,也不太影響你的生意,但是近幾年競争越來越激烈,老客流失,新客進不來,這些問題就暴露出來。
這也是我為什麼在近幾年提出門頭戰略,重新定義門頭的核心要義:
門頭是第一流量入口;
門頭是品牌競争陣地;
門頭是上下一心,使命願景;
我在近幾年的餐飲行業的品類發展規律和品牌發展規劃當中,驗證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規律:品牌的背後是品類,品類的背後是文化。
品牌的背後是品類,這是源于特勞特和裡斯的定位理論和品類戰略。大意就是決定品牌大小、強弱的是背後的品類。而品類的背後是文化,這是我在餐飲業,發現它背後的隐藏的巨大力量。
中餐的品類往往都不是後人臆造發明出來的,大多數是千百年來某個區域人民生活選擇的結果。它誕生的土壤主要來源于區域的地理物候條件和人民的文化生活。
強勢和稀缺性的文化才可能誕生強勢和稀缺性的餐飲品牌。
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他們二三十年前是攜着西方的自由民主,美式的強勢文化來到中國,所以可以把在本國非常便宜的快餐賣到西餐的價錢。而今天伴随着中國經濟崛起,本國文化認同,他們開始紛紛回歸産品本身價值。同時,你們可以看到中餐的崛起以及新茶飲的崛起。
同樣韓餐也是伴随着韓流的侵襲,橫掃中國大地,而因為薩德事件,我們會看到這種文化意識形态的沖突,以及國内對韓劇韓國藝人的全面封殺。韓餐這個品類在國内瞬間式微。韓餐還是韓餐,但背後的文化被封鎖,就失去了成長擴張的土壤。
同樣這個現象也發生在港式茶餐廳,具體背後的原因你們細品。
而代表新疆、雲南、貴州等稀缺食材、邊陲風貌的文化特色,伴随着這些地區越來越繁榮的旅遊文化,在内地誕生了獨具民族特色和區域文化的品牌。
我們常常都把美食文化挂在嘴邊,但什麼是真正的美食文化?它究竟有哪些隐藏的巨大力量?我想絕大多數餐飲企業都缺乏真正的思考。我們往往總是把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努力,忽視了趨勢和文化、心智和選擇的巨大力量。
回來我再講到西貝的超級符号“I love 莜”,為什麼我說西貝的戰略跑偏從“I love 莜”開始。
“I love 莜”可以解決人們對“莜”面這個生僻字的不理解,順道引申出:家有寶貝,就吃西貝,還有随之配套的2月14親嘴打折節。
△圖來自西貝微信公衆号
這些都是在戰術層面上的優化。西貝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找到了他的核心客群,即以中産階層6 1家庭為核心客群。在當時的shopping mall裡,西貝選對了最有價值的客群。(6 1家庭就是:爺爺奶奶、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加一個孩子)因此我覺得超級符号“I love莜”遠遠不如,“家有寶貝、就吃西貝”更有效。
但這些客群其實并不一定是“I love 莜”帶來的。而恰恰是他背後的那個品類西北菜帶來的。西北菜在消費者心智當中的認知就是“草原的牛羊肉和鄉野的五谷雜糧”。就暗示着好食材,更健康,而且不辣。在當時Mall主流品類都是川湘菜、火鍋、烤魚時,西貝以獨特稀缺“西北菜”成為這類家庭的首選。
我記得賈總分享過,當初西貝莜面村在上海開第一家店時。原本打算要投入很大的廣告,因為他擔心喜歡精細的上海人不接受這樣粗曠的西北美食。但萬萬沒想到,店門一開,“顧客像地上長出來的一樣湧入門店,源源不絕”。因此西貝上海首戰告捷,甚至可以說是不戰而勝。(因為廣告費沒花出去)
那個時候很顯然互聯網傳播還沒那麼強,西貝莜面村也還不是全國性強勢品牌,顧客之所以從地上長出來一樣湧入門店,隻有一個理由--就是源于他們心智當中對西北菜的正向認知。(那時更沒有i love 莜)
可惜這個顯而易見的認知(定位),企業自己沒有發掘出來,找了三家戰略咨詢公司,最終卻選擇了最無戰略意義、最具内部思維的“i love 莜”。現在複盤來看,特勞特的“西貝西北菜”定位和“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谷雜糧”戰鬥口号是最符合消費者心智認知,最顯而易見,也是最有戰略意義的定位。
于是我們這幾年看到西貝各種眼花缭亂的動作:“好吃戰略”、“閉着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其實有效的不是這句,而是背後的“不好吃,就退錢”。因為“閉着眼睛點,道道都好吃”明顯是違抗“衆口難調”的心智和常識的。而“不好吃,就退錢”是強有力的信任狀,并且真正解決了消費者在餐飲消費中的大痛點。
西貝為了彌補“莜面品類”的獲客能力弱以及客單價低的問題,又推出招牌菜“西貝牛大骨”。這些動作可以解決企業短期的業績問題,但在這麼多眼花缭亂的動作背後,依然沒有解決企業的終極哲學問題: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因為無法回答,也無法解決這個哲學問題。企業就始終在解決自己當下的問題。比如當我們費了半天勁,發現莜面的營收占比無論如何也無法成為重頭,就推出招牌菜”牛大骨“。
你們感受一下:一家叫莜面村的餐廳,他的招牌菜是牛大骨,違和不違和?
但如果他叫西貝西北菜,他的招牌菜是牛大骨,是不是就順應心智多了?
這其實是一個常識。
03
有的時候第三方戰略咨詢公司為了迎合老闆需求,解決老闆的痛點,而不是為了順應消費者心智交出的方案,解決市場消費者的痛點。這些策略短期内看不出問題,也許還會讓老闆當時很爽,就好像手術的大夫把箭尾去除,但其實箭根還在裡面。
當時看上去立竿見影,但那個病根沒有解決,時不時還會告訴你這兒很疼,甚至會要了你的命。
因為啟用了I love 莜,放棄了西北菜的定位,西貝的戰略就找不到背後的原力,顯然莜面無法承載這麼宏大的使命。
因為品類是品牌的根,文化是品類的土壤。沒有品類無法生根,缺乏文化,無法擴張。
西貝以一己之力推動莜面,你會發現市場跟進者寥寥,因為大家發現除了西貝,誰也沒法賣好莜面。但是近幾年,新疆、陝西等西北菜細分品類越來越受歡迎,幾乎是開一家火一家。大家都要感謝西貝推動了西北菜的認知,甚至是重新定義了西北菜。
再聊聊這幾年西貝一直在大力推出10萬家、1000億營業額或者是叫做未來十年的戰略吧。
這個願望當然非常好,而且作為企業的偉大目标,能夠凝聚人心,凝聚團隊,同時也是“大家的西貝”文化落地。
那為什麼這個人才濟濟,物力充沛,決心幹勁都非常大,上下一心,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集團,但卻打不出一個小小的單店模型呢?
表象上看是因為從正餐到快餐,存在企業的基因問題。
但再深挖一層,我們就會發現,這其實是由西貝的戰略定位缺失決定的,也就是“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企業這個終極問題不解決,就跟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一樣,充滿波折。
我們先來看一看中餐火鍋王海底撈何以成為中餐王、火鍋王。
海底撈的成功,我們可以說是創始團隊成功、服務的成功,組織力的成功,制度創新的成功,是供應鍊的成功,但這都是企業内部的因素。
△ 圖片來自海底撈官網
真正讓海底撈能夠成為中餐王、火鍋王的,是海底撈對火鍋品類有着巨大的貢獻,是火鍋這個第一賽道成就了海底撈。要知道在二三十年前,火鍋并不是主流品類。我們普羅大衆把到飯店吃飯稱之為叫做下館子,也就是我們還是以吃炒菜燒菜為主。
而川渝火鍋,20多年前既不是高大上的菜系,又沒有高等級的食材,火鍋當時是邊緣品類。
那麼火鍋是怎麼樣成為中餐的主流品類的?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像海底撈這樣的企業,他以超五星級酒店的服務重新定義了火鍋這個品類。之前還有一個優秀的企業”小天鵝“,也為火鍋品類走向主流做出巨大貢獻。
從而讓川渝火鍋從下裡巴人的家常飲食,成為主流的社交應酬聚餐的首選品類。無論張勇大哥還是海底撈的夥伴,有意還是無意地做對了這個戰略動作。
于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火鍋人,在火鍋這個品類當中不斷創新,最終火鍋成為中餐業主流品類和最大品類。
而海底撈作為這個品類的重新定義者,品類的扛把子,憑借着堅定的戰略定力、強大的組織能力、優秀的制度創新、占據了火鍋品類的龍頭位置,幾乎成為了火鍋的代名詞。
這就應證了那句:品牌的背後是品類。沒有大賽道,大品類,哪有大品牌。
當品牌與品類名強關聯,成為品類的代名詞,你就一定是品類冠軍!所以海鍋撈火鍋自己勿需細分,它就是第一火鍋品牌。
04
講到這裡,你們就不難看出西貝真正的戰略應該是什麼了,是西貝重新定義了西北菜,讓西北菜成為第九大菜系,從邊緣品類逐漸成為主流的品類。西貝的使命不僅僅是十萬家店,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西貝,更是要讓世界認識到西北美食,西北文化,而不是以一己之力推動莜面成為主食。
西貝是西北菜的傑出代表,龍頭企業,無需用莜面這樣的一個細分品類、弱勢品類來代表自己。龍頭企業不要主動分化自己,因為第一是最好的定位,第一無需定位。
西貝集團完全可以在西北美食大賽道裡創新新模式、新品類、新場景、新機制,實現西貝人的新夢想。所以之前的燕麥面、麥香村、肉夾馍、酸奶屋雖然有各種瑕疵,但都還是在西北美食的大賽道裡,而最新的“弓長張”炒菜,暴露出根本的戰略迷失。
這也是我為什麼看到他要做”弓長張“炒菜,立刻寫出給西貝潑冷水的文章,因為他離正确的戰略越走越遠,越跑越偏。
我聽說西貝的戰略是在未來實現千億的銷售額,那也就是至少數千億的市值。
一家公司想實現百億的市值,需要解決某個局部市場的痛點。而他想實現千億的市值,需要解決某個行業的痛點。
他想實現萬億的市值,一定是解決了某個産業的痛點。西貝的十萬家絕不是僅僅解決企業内部的痛點所能承載的使命。
西北,作為賈總出發的地方,西北菜作為西貝發家的根源,今天的西貝,難道不更應該回饋西北菜和大西北嗎?
過去30年是品類成就了企業,未來30年就該是企業成就品類。
西貝的戰略應該是做強,做大,做深西北菜大賽道,和九毛九形成品類雙雄,共同推動西北菜在品類中的地位。在西北菜這個大賽道中,經營更多細分品類,對内形成産業協同,對外形成多品類認知,消費者多場景選擇。這是一個簡單可執行的戰略,更是可以不跑偏做100年以上的餐飲創業大平台戰略。
做大做強做深西北菜,實現振興和帶動西北現代農業經濟,利國利民利己。 這個戰略更是順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造福西北地方人民,順應市場消費者呼喚,真正符合企業資源禀賦。
當西貝人的責任使命不僅僅是造就多少個西貝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實現西貝人的小小夢想,當我們調動更大的心智,調動更多的外部資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國家戰略一緻,這才是西貝成就十萬家的決定性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産黨以一句“打土豪、分田地”調動了當時處于水深火熱的廣大貧苦勞動人民的人心,改變了人民的心智力量,形成了最強大的統一戰線,才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最終命運與結局,建立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得心智得市場,誰能順應廣大消費者的心智認知力量,誰才能真正成就10萬家的市場。
而這一切與超級符号“I love 莜”真的沒有半毛錢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