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西人吃面用大碗

山西人吃面用大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9:00:52

山西人吃面用大碗(山西的男人和大碗面)1

(王清茗)外界對山西男人的群像描寫是男人們手捧大碗吃面。

是的,山西人愛吃面,特别是男人,再好的山珍海味也食之無味,猶如江南人沒吃大米飯等于沒吃飯,湘貴川渝沒有辣椒便說沒吃菜一樣的普遍意義。在物質生活如此豐富的今天,面對七碟八碗,酒酣耳熱之際的男人也會說,回家吃碗面去,似乎家的靈魂和核心不是父母、愛人和孩子,而是一碗面。

男人們的至情至性,酒後真言。能擺脫良辰美景、紅塵佳人和饕餮之欲,風塵仆仆回奔家中,居然為了一碗面?且不說大丈夫天地之志,即便匹夫也顯得過于小家子氣了。路邊很多小飯攤、小飯館,中午幌子挂出後,吃面的人絡繹不絕,這裡不分貴賤,無論身份。

很多地方對山西人的評價就是一個字:摳,連自己吃飯都舍不得花錢,吃一碗面甚至沒有菜。無法反駁,這是事實。那些“男人們手捧大碗吃面”的群像描寫的背景大多是傳統村落的中心,席地而坐的男人們狼吞虎咽,最多手裡拿一根蔥、幾瓣蒜,或者一根腌黃瓜條,老鹹菜。

簡樸的生活,看着讓人心疼。流傳在保德地區的民歌“酒盅盅乘米不嫌哥哥窮”,讓愛情變得特别凄美和蒼涼,深刻影響後世的走西口也因此産生。曆史上有段時間山西确實窮,除了名聲顯赫的少數晉商富賈以外,很多“地主老财”們也不過三十畝地一頭牛,面朝黃土背朝天,吃的五谷雜糧。到了農閑時節,一日三餐精簡為一日兩餐,晚間實在餓得慌,土炕火洞裡烤個土豆。

山西人吃面用大碗(山西的男人和大碗面)2

但就是這口土豆,成為山西小孩童年情感最深藏的回憶。孩子們走街串巷玩耍,餓了随便到一個同伴家裡,燒一捧柴火,扔進去幾個土豆,世間再好的美味也比不過你一口我一口狼吞虎咽,并且随着友誼也把對土豆的依戀裝進一生的情懷中。大人們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隻要不浪費基本上是默許的,甚至看着孩子們扒開燒焦的、漆黑的外殼,冒着熱氣的土豆沙瓤泛着晶光,一口下去唇齒留香,手上、腮幫子上滿是黑灰的滑稽中,看到成長的欣慰。

現代人很難理解,過去老人們吃土豆是不削皮的。山間泉水帶走一切塵土,土豆入鍋後皮變得纖薄柔軟富有彈性,輕松就可以剝下,不帶任何果肉。這是傳統中與生俱來的節儉品質。扣,不過是通俗化解讀,不被世俗所認知的深層内斂,宛若抱殘守缺與固守家園間的猶疑和誤解。

山西表裡山河,走出家園困難重重。是從明末清初開始的走西口讓外界知道了晉人頑強和堅韌不拔,逃荒的路上與自力更生同步而行,現在的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西甯等地都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傑出創造,見證了山西人改天換地的決心、智慧、勇氣和力量。

璞玉藏石,往往是卞和式的痛哭。他人看來,卞和痛哭“繼之以血”的過程是一種愚癡。但卞和内心空明清朗,從不會放棄堅守的力量,并堅信這種力量最終會迎來雲開日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有血性、有理想,才能赢得最後的風景風光,即便面對腐朽,也會抵達最終的神奇境界。

山西人吃面用大碗(山西的男人和大碗面)3

為了這個美好,山西男兒習慣了草根生活,骨子裡卻浸透了百事可做的性格。樹蔭下的花蕊,從不敢仰視天空的湛藍;從小吃烤土豆的孩子們,可以揚沙滿天,遮擋住半個太陽;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倔強,如高山流水,可以披荊斬棘矢志前行,再堅硬的岩石也會沖刷出溝槽——随便翻閱典籍和現代記錄,都可以找出山西人創造奇迹的事迹,隻是他們不喜歡炫耀,更不喜歡被誇大而已。

吃土豆的孩子們,是不會羨慕樹蔭下花蕊的,即便如今孩子們被更好地關愛庇護,在更好條件下生活,也會有人不約而同地尋找烤土豆的滋味,哪怕他從未吃過烤土豆。遺傳着節儉的傳統,加上骨子裡的教養,使山西人在現代生活中略顯低調,似乎世事與己無關,又有着孤芳自賞的高傲。這點被折射在對一碗面的鐘情上,味蕾、嗅覺早已習慣的濃香味道,通感成精神的享受。

當然,沒有親口品嘗那碗面,又怎知其中滋味。幾個西紅柿,一顆雞蛋,油火之後便成為最簡單的鹵味。醋、醬油、香菜、蔥花、辣椒等為作料,加上一碗面,可以是刀削面、手擀面或者剪刀面,饸烙面,總之就是這塊面,和軟和硬,都可成美食傳奇。

山西面食能夠全省通行,不在味道,而是制作工藝的簡單。内心純淨的人大道至簡,從未想過要把生活搞得複雜。

奔跑回家吃面的山西男人,深藏着天地間最樸素的哲學修為,返璞歸真,榮耀自我。(作者原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