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有時候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嘴巴幹而不得不大量喝水,不喝水嘴巴就幹得睡不着,或者有時候晚上睡着了也會被渴醒,異常難受。而大多數人都會以為是喝水過少,多喝水就行了。
其實,如果上面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就要當心了,可能是身體有疾的前兆!
老李就是這麼個例子,最近晚上睡覺一直感覺嘴巴發幹,睡前就會喝不少水,結果就是晚上經常起夜,導緻睡眠質量越來越差。兒子發現後就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經醫生診斷發現,老李是患上了糖尿病,血糖升高後引發了口幹症。
一、什麼是口幹症?是怎麼來的?口幹症全稱為口腔幹燥症,指因唾液分泌減少引起的口腔幹燥狀态或感覺的一種疾病,是一種多因素的口腔症狀,不是獨立性疾病。
通常當口腔内唾液的黏膜吸收速率和蒸發速率之和大于分泌速率時, 患者會感覺口幹,從而會使人感到不适。
口幹症作為口腔科的常見臨床症狀,患病率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高,随着現代醫學的進步和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口幹症日益引起口腔醫生和患者的關注。
那導緻口幹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1、生理性口幹
醫學上将健康的中老年人年齡增長、器官機理退化造成的口幹稱為生理性口幹。
因為随着年齡的增加,涎腺結構發生變化,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将代替誕腺組織,唾液腺功能衰退,唾液分泌量減少的同時,唾液的成分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導緻口幹。
有研究報道,老年人颌下腺約有1/4的腺實質細胞喪失,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的體積比例增加。飲水過少,食入過稠的食物及大量幹性食物,可加重老年人口幹的症狀。
2、病理性口幹
這類口幹是由某些疾病所緻,稱為病理性口幹。如腺體本身發生損害、口腔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常見的導緻病理性口幹症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幹燥綜合征主要有眼幹和口幹兩大症狀,确切的病因不明,但大量的免疫學研究提示與多克隆B編胞過度邀活及T細胞亞群的調節缺陷有關,是一種涎腺和淚腺的淋巴細胞浸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口幹為其主要臨床表現,症狀輕者唾液分泌減少,重者幾乎見不到唾液。口腔黏腹随睡液減少程度而加重應湖紅色,如羊皮紙狀幹澀,舌紅绛、光滑、或有溝裂,口唇幹燥脫屑。
患者常常是大小涎腺均受損。使全口腔和胃部幹燥,緻使患者不能拒絕一般食物及吞咽有障礙。
進食時需同時飲水,不能多講話,且易使咽喉幹痛及舌運動受阻。用口鏡拔動口腔任何部位黏膜時被粘着不能移動。兩側腮腺導管口未見或很少有唾液分泌。
有研究者對100例原發性舍格倫綜合征進行調查,發現以口幹為首發症狀者占58%,唾液流量減低者占75%。
老年人群中舍格倫綜合征的患病率為3%-4%,多見于中老年婦女。
糖尿病也能引發口幹症。口幹症在I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38.5%~53%,在II型糖尿病中約為14%~62%。
其機制為血糖升高導緻血漿滲透壓增高,使得體液和電解質平衡改變,出現脫水,并因多尿導緻人體失去大量水分,導緻唾液分泌減少,引起口幹。若高血糖經治療得已控制,口幹症狀也将随之減輕或消失。
缺牙、齲齒、牙周病和義齒修複不到位等都是老年人意見的口腔疾病,這些不利因素可造成咀嚼功能下降,對睡液腺及咀嚼肌的刺意減少,從而引起唾液分泌減少,導緻老年人的口幹症。
多種系統性疾病都與口幹症相關,其中免疫疾病是最常累及唾液腺造成口幹症的全身疾病。
還有哮喘病,哮喘病人因呼吸加快加深,呼吸道蒸發水分過多而口幹。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中約有1.2%-40%患有口幹,主要是由藥物副作用或大唾液腺中的CD8+細胞增殖引起的。代償性的腮腺腫大在艾滋病陽性的兒童中更常見。
丙肝,丙肝患者中約有5%~55%患有涎腺疾病,唾液流率有明顯降低,因此導緻口幹症。
由頭頸部放療導緻的口幹症也很常見。相關調查發現放療患者中有80%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幹。放療引起的口幹常在放療早期出現,放療第一周時唾液量可減少50%~60%,第7周時減少量可達80%。
放療會導緻腺體萎縮甚至死亡,尤其當劑量大于52Gy時,會造成涎腺迅速而顯著的損傷。放療的最初幾天内腺體中并沒有觀察到細胞的損失。然而,随着放療的進行,損傷的腺泡細胞膜會使得細胞内信号傳遞中斷,最終導緻唾液成分改變。
随着時間的推移,放療可導緻腺泡祖細胞和幹細胞的損傷,從而導緻腺泡細胞功能喪失。涎腺功能的下降一般持續至放療後6~8個月,方可有所恢複。然而許多患者甚至在放療結束12個月後,唾液腺功能還未恢複。
還有一部分患者的口幹将會成為不可逆的。當腮腺平均輻射劑量在20Gy~40Gy時,腮腺分泌功能嚴重受損,幾乎檢測不到刺激性唾液的分泌。
抑郁、焦慮、恐懼等精神因素都會引起口幹症,尤其是抑郁的患者特别容易産生口幹。
有研究者對94例主觀口幹患者的抑郁狀态進行測試,抑郁症狀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結果顯示精神因素可能與口幹症有關。
其機制包括:
①腎上腺髓質發生鄰苯二酚胺降解,使流入腺體的血液減少,影響唾液流速;
②精神因素的應激作用使味覺減退,腺體運動神經活性下降,唾液不能從腺泡中正常排出;
③乙酰膽堿能M神經受到阻斷而引起口幹。
藥物是引起口幹症最常見的病因,64%的口幹症患者與藥物有關,數百種藥物可引起口幹症。
美國學者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100種常用處方藥物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口幹,大約占80%。
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東莨菪堿等,會與乙酰膽堿争奪受體,從而抑制涎腺的分泌功能而導緻口幹症。
抗高血壓藥物,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通過抑制交感神經,從而幹擾涎腺分泌。抗抑郁藥尤其是三環類抗抑郁藥,具有類似阿托品的作用而引起口幹症。
部分中草藥甚至食用性植物如辣椒、大蒜、銀杏、大荨麻和蒲公英等,也可引起口幹症。
有報道稱口内唾液流量的減少與各種藥物治療有關,而服用藥物的總量對口幹的主觀感覺影響更大。
二、口幹症怎麼治療呢?因為導緻口幹症的原因很多,所以口幹症的治療要求對因及對症相結合,治療措施要适當便捷,盡量采取綠色治療,無創解決病痛,主張以預防為主,基礎治療為先,針對病因到相關治療科室進行治療。
比如糖尿病導緻的口幹症要針對糖尿病進行降糖治療;
精神因素導緻的口幹症要去心理醫生那裡接受精神治療;
缺牙、齲齒、牙周病等導緻的口幹症要到口腔科進行檢查,針對某種疾病進行科學用藥;
藥物引起的口幹症應盡量避免運用可引起口幹症的藥物,或調整用藥種類、劑量或劑型。
若無法找到替代藥品,醫生應耐心解釋,使其認識到口幹隻是暫時的,多數口幹在治療結束後可得到緩解,唾液腺功能也能恢複至藥物治療前狀況。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口幹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首先,建議患者應常漱口、多飲水,每天睡前要刷牙,防止細菌滋生;
其次,應注意飲食平衡,幹稀搭配,以清淡為宜,不宜過鹹,不宜進食含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适當多進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尤其富含粗纖維的食物。
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如張口呼吸等。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對身體适宜的家庭環境,注意室内的溫度和濕度。
日常生活中,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延緩人體組織器官的衰退,隻有保證機體年輕化,才能有效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口幹症也不例外。
總結如果睡覺經常口幹,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是哪種口幹,如果是病理性的口幹,要及時治療,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