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糧罐生活還有更多精彩内容!
在中國大米界一直都流傳着一句話:“中國好吃的大米在東北,東北好吃的大米在五常。”
五常市,是一座坐落在黑龍江省南部的一個邊陲小鎮,是哈爾濱市下轄的縣級市之一。像五常市這樣的小鎮,中國一共有2851個。而這2851個小鎮當中,應該隻有五常市最被人熟知吧。其實如果不是因為這裡盛産的稻花香米,也許世人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在我國的東北部一座叫做五常的小鎮。
五常大米作為不僅是五常的金字招牌,更是東北綠色農業的代表。五常大米自改革以來已經斬獲獎章無數,“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中國名牌”、“美國食品營養協會認證産品”等桂冠。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還是,截至到今年,五常大米已經連續蟬聯四年地标大米類全國第一,而這種殊榮在中國境内的大米品種可能也隻有五常大米連續蟬聯。
而米的曆史,雖然不能說是源遠流長,但距今也有近200年的曆史,而五常大米與其他種類大米不同的是,五常大米可謂是“出生即巅峰”。
五常大米的曆史五常大米自聞名以來,它的定位就是清王朝的禦食“貢米”。
清道光十五年,吉林駐地将軍富俊組織延邊少數朝鮮族居民在沙河鎮的亮甸子、王家街一帶引水種稻,所産稻谷用石頭子碾壓成大米後,作為吉林貢品送往北京,成了清朝皇室的禦食貢米。就連食不厭其精的慈禧太後,品嘗五常大米後都對其贊譽不絕,更是多次對親信李蓮英說:“每餐非此米不可進食。”
1854年,鹹豐皇帝為建立皇室專食貢米的“生産基地”,特以法家文化中的五常為其命名,設立“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此後“五常米,帝王糧”的民諺便在這白山黑水間廣為流傳。
白山黑水孕好米五常大米生米稻香四溢,米粒飽滿均勻,質地堅硬肥厚,顔色清白如玉有光澤,呈現半透明的狀态。
蒸煮後米香醇厚綿長,米粒表面油光豔麗,入口香糯,細品綿長回甘無窮。五常大米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米飯冷卻後不回生。如此看來五常大米可謂是集萬千優點于一身,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五常大米的優秀的生長環境。
五常市地處北緯40°~50°之間,是最典型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具有冬長夏短的特點,夏季平均溫度在23℃,而冬季溫度的平均溫度僅在-19℃,全年140天無霜期,這樣的寒暑溫度差距可以有效的減少稻米的能量損耗,因為無霜期越長,對農作物的生長越有利。
五常市全年日照高達2700個小時,有着生長周期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更加利于大米在生長期間的幹物質的積累,使五常大米與其他種類大米相比營養更加豐富,顆粒更加飽滿。
衆所周知,東北地區最出名的不是人參鹿茸,而是一片黑色的土地。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壤之一,全球一共隻有三塊,由于黑土地富含豐富的有機物微量元素,因此也被譽為土壤中的烏金,而享譽全國的五常大米就是種植在東北廣闊無邊的烏金上。
五常市境内水網密集河流衆多,以拉林河、迤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為主的河流,縱橫交錯的灌溉着五常市的360萬畝良田,而三大河流的源頭是長白山的天池水,天池是礦物質豐富的礦泉水,五常大米就在天池水和黑土地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成享譽全國的美味米種。
五常稻花香說道五常大米就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素有稻花香之父、東北袁隆平之稱的農民水稻學家田永太先生。
田永太先生自1969年就開始培育水稻,在這幾年中相繼培育出了517、517、稻花香2号等優質水稻品種,這些品種中最出名的就是稻花香2号。而之所以叫稻花香的原因,就是這種米實在是太香了,連葉子、稻花和稻殼都是香的。
田永太發現稻花香和袁隆平發現雜交水稻一樣,都是源于一場美麗的邂逅。
1969年臨近秋收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霜降打破了五常龍鳳鄉的甯靜,數百畝稻田被霜降侵襲的顆粒無收,當時身為生産隊長的田永太突然意識到光靠外地的水稻種子可能是不行的,于是決心要研究出一個本地稻種。
此後的一周裡,田永太走遍了全村300多畝稻田,終于在野外的樹叢中找到了幾株金黃色的稻穗,這幾種稻穗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稻花香。
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金會曾在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會上說道,如果沒有田永太天培育的稻花香二号,可能就沒有如今五常大米享譽全國的今天。
#五常##臻之稻五常大米##三農##我要上頭條##扶貧青年在行動#
關于以上觀點,請問您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産品行情。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