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退休之後的生活是怎樣的?是安享晚年的悠然自得,是照看孫輩的天倫之樂,是周遊世界盡享美食?如果這些都不是。
退休之後的“他們”更加忙碌了
他們,就是在竈台前工作了半個世紀的中國國宴大師們。
用一句玩笑話,幾位大師們除了“三八紅旗手”沒有獲得,其它的榮譽早已集于一身,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模、國務院特殊津貼等等。如今美食圈估計再也找不出比這五位大師更硬核的大師了。這5位大師年紀加起來300多歲,從業年限最短的也有48年,最長的已經50年。
整整半個世紀的時間,堅守在同一個崗位上,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對烹饪工作飽含熱情,他們卻說:“還沒有做夠!”這是5位國宴大廚共同的感受,他們性格各有不同,分工各有側重,卻相識幾十年,親如兄弟。
孫立新,性格親切溫和,熟悉他的人還知道他的一個别名“孫溫柔”。他是一位很有情,也很用情的長輩。每當談到回憶,談到親情,談到感恩,他就會瞬間打破羞澀,像爸爸一樣,分享他對于情字的理解。
孫立新有一道“水汆雞蛋”。是的,不用一滴油,絕對的健康,難道國宴有這道菜嗎?當然不是,這是孫立新奶奶的拿手菜,幾十年過去了,這個味道依然是最熟悉的味道,雞蛋入口細膩軟滑,不油膩不誇張,就像是奶奶輕柔的話語和不盡的唠叨,離不開也忘不掉。
顧九如,在全聚德工作半輩子,嚴肅、嚴格、嚴謹就是他的标簽。每次在工作現場,主料、備料、盤子、刀具,就連擦蘿蔔絲的擦闆顧老師都是自己帶了兩個,隻為了看看哪一個擦闆的粗細更合适做這道腔骨幹貝蘿蔔湯。
顧九如常說,廚房如戲台,廚師如演員,隻要掌勺後那就得是個角兒,進入狀态才能炒出好菜。
孟憲斌,是5位國宴大廚中年齡最小的,常說,“我聽哥哥們的。”聽哥哥們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真正站在操作台前的時候,孟憲斌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且做的菜品“以少見長”。就是用最少的調料,發揮食材的最長處。孟老師的菜講究食材的選擇和烹饪技法的極簡,食鮮不見鮮,似乎什麼都沒有做,但似乎什麼都有了。
有一次,孟憲斌做了一道魚肉獅子頭,他很自豪地說這是一道獲獎菜,而且為了做好獅子頭,各種各樣的魚都被嘗試過,後來發現鳜魚和鲈魚是最合适的。魚肉獅子頭,魚肉之鮮是主要的味道,而清湯的輔佐更是妙不可言。
王素明,是5位國宴大廚中唯一一位面點大廚。每天面對白花花的面粉,不會無聊嗎?王素明話不多,笑一笑說:“鑽研進來,就有意思了。”說完,王素明拿起了剛剛炸好的油條,對着燈光看了看,油條全身通透,沒有死結,王素明說:這才是合格的油條。王素明還表演了薄如紗、可以看報紙的馄饨皮。看到馄饨皮展開,清晰看到紙上滿篇的5号字那一瞬間,所有人都不禁感歎:“這才是功夫!”
鄭秀生,在北京飯店工作50年,每天精力充沛、滿面紅光。當提問鄭秀生為何是總那麼開心?似乎從來沒有覺得累。鄭秀生回答,“怎麼不累呀,但不能讓大家看出來,好或不好的狀态都會影響帶動大家。所以,必須每天都開心。”
美食的傳承,不僅是味道和烹饪技藝的傳承,更是一個個感人故事的傳承,和繼續感動他人的傳承。手藝人的手藝,傳承下來才是手藝的意義。有人願意教,有人願意學,才能得以傳承。幾位國宴大師正趕上短視頻爆發的年代,科技與新的傳播模式,讓他們的手藝得以最大限度的傳播,從傳統一對一的傳授,到短視頻平台數以億計用戶規模,不僅沒有讓幾位國宴大師畏懼,反而更加興奮更加激情的投身進來。
五位國宴大廚一拍即合,有了自己的組合——“禦見廚師”。短視頻剛一上線,如清流潺潺卻張力無限,越來越多的網友通過“禦見廚師”組合,走進了國宴大廚的世界,領略了純正的中華美食技藝。此刻,國宴大廚的手藝有了歸宿,廚師行業也更“活”起來了。
在五位國宴大廚這裡,退休隻是逗号,這個逗号之後還有無限可能。
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每一位勞動者都能見賢思齊,把點滴力量彙聚成巨大正能量,那麼任何事業和夢想或許都不在話下。“不退休”的國宴大廚帶給我們感動,但更重要的是行動。
他們從普通群衆中來,曾以辛勤的汗水換來“勞模”這一至高榮譽,受衆人景仰;退休之後,生活雖歸于平靜,但他們對事業的熱情從不曾淡去,在經曆了歲月的磨砺後,他們仍以一顆赤子之心,赢得感動與尊重。
責任編輯: 張欣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