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拔罐罐印顔色與身體的關系

拔罐罐印顔色與身體的關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18:16:26
拔罐(留罐、閃罐、走罐)技術

拔罐罐印顔色與身體的關系(拔罐留罐閃罐)1

火罐

拔罐技術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負壓,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應體表部位,使局部皮膚充血或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古稱角法,又稱吸筒法。常用于感冒、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項痹病等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玻璃罐、竹罐、陶罐和抽氣罐等。

(二)拔罐的方法

1.火罐法

(1)閃火法:以持針器或血管鉗夾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點火工具,一手持罐,罐口朝下,點燃後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轉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選定部位。

特别提示:囑患者保持體位相對固定;保證罐口光滑無破損;拔罐時要防止點燃後乙醇下滴燙傷皮膚;點燃乙醇棉球後,切勿較長時間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燒熱燙傷皮膚。

(2)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紙片,點燃後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選定部位。

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燒物質,火球落下易燙傷皮膚,故隻适宜身體側面橫拔。

(3)貼棉法:用1~2cm大小乙醇棉片,貼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點燃後,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選定部位上。

提别提示:棉花浸乙醇不宜過多,以免燙傷皮膚。

2.煮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藥液中,煮沸1~2分鐘,用鑷子夾住罐底,提出後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熱按在皮膚上。所用藥液,可根據病情決定。

3.抽氣罐法

用抽氣罐置于選定部位上,抽出空氣,使其産生負壓而吸于體表。

(三)拔罐法的操作

1.留罐:又稱坐罐,即拔罐後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術部位10~15分鐘,然後将罐起下。

适應症:此法适用于臨床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特别提示:兒童拔罐力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在肌肉薄弱處拔罐或吸拔力較強時,則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2.走罐:又稱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塗一層潤滑劑,将罐吸拔于皮膚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斜罐體,向前後推拉,或作環形旋轉運動,如此反複數次,至皮膚潮紅、深紅或起痧點為止。

适應症:急性熱病或深部組織氣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風寒、神經痛、風濕痹痛及較大範圍疼痛等。

特别提示:選用口徑較大、罐壁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術部位應面積寬大、肌肉豐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3.閃罐: 以閃火法或抽氣法使罐吸附于皮膚後,又立即取下,如此反複操作,直至皮膚潮紅發熱的拔罐方法,以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為度。

适應症:感冒、皮膚麻木、面部病症、中風後遺症或虛弱病症。

特别提示:操作手法純熟,動作輕、快、準;至少選擇3個口徑相同的火罐輪換使用,以免罐口燒熱燙傷皮膚。

(四)起罐方法

起罐時,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邊輕輕按壓,使空氣進入罐内,順勢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轉提拔。

二、常見疾病的拔罐療法

(一)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感冒是常見的外感疾病,表現為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适等。多因病邪侵入人體肌表所緻。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則緻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洩,肺失清肅。本病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本療法對初起之症療效最佳,尤其适用于治療風寒型感冒。

【治則治法】疏風解表通絡。

【操作步驟】取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穴為主,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取穴】大椎、風門、肺俞、身柱。

【注意事項】選用的火罐不要過大,刺激不宜過強,以皮膚潮紅為度;囑患者注意背部保暖。

(二)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症。外邪侵肺,或從口鼻而入,或為皮毛所受。肺衛受邪,肺失宣肅,肺氣上逆則發為咳嗽。肺為嬌潤之髒,喜潤惡燥,若因燥邪傷肺,耗傷肺陰,肺失清潤,氣機不利,可緻幹咳痰粘不易出。痰飲内伏,脾失健運,水液運化無權,聚而成痰成飲,阻遏肺氣,肺氣不降則咳而痰多。本病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宣肺理氣,止咳化痰。

【操作步驟】取背部腧穴為主,可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取穴】定喘、肺俞、肺底(經驗部位,背部後正中線與腋後線連線中點平第七胸椎處)。

(三)腰痛病(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痛病是以自覺腰部疼痛為主症的一類病證,表現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連臀腿。咳嗽、打噴嚏等均可使疼痛加劇;腰部活動障礙,向各個方向均受限,以後伸和前屈為甚。本病的發生主要與感受外邪、跌仆損傷或勞欲過度等有關。本病依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舒筋活血,通絡止痛。

【操作步驟】取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經穴為主,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取穴】大腸俞、腰眼、腎俞、阿是穴。

三、禁忌症

1.精神過于緊張、醉酒、過饑、過飽、過勞、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髒病、呼吸衰竭、皮膚局部潰爛或高度過敏、活動性肺結核、全身消瘦以緻皮膚失去彈性、全身高度浮腫者及惡性腫瘤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4.妊娠婦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後二陰等,面部及兒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臍疝、腹壁疝、腹股溝疝等)、靜脈曲張、癌腫等。

四、注意事項

1.拔罐時要選擇适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拔罐時要根據不同部位選擇大小适宜的罐,拔罐的吸附力度應視病情而定,身體強壯者力量可稍大,年老體弱及兒童力量應小。

3.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患者如有不适感應立即取罐;嚴重者可讓患者平卧,保暖并飲熱水或糖水,還可揉内關、合谷、太陽、足三裡等穴。

4.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水泡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将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高熱抽搐者和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6.拔罐時應注意防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