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螺是啥玩意兒?稍微上點兒年紀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釘螺和血吸蟲密切相關,而血吸蟲是臭名昭著、惡貫滿盈的寄生蟲,曾經肆虐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無盡苦痛。主席詩雲“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說的就是血吸蟲病造成的悲催景象。
圖〇:血吸蟲生活史
雖說近年來血吸蟲病有死灰複燃的迹象,但總體上翻不起什麼大浪,此病基本已被控制住。血吸蟲微小不可見,難以精準殺滅,故當年“送瘟神”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消滅其中間宿主釘螺,達到“渡河未濟,擊其中流”的效果。釘螺的惡名也随之遠播全國,至今令很多人心有餘悸。
不過,“釘螺”又經常在人們生活中出現,和吃密切相關,像什麼醬爆釘螺、辣炒釘螺、清煮釘螺等等不一而足。有時候這也難免讓人起疑,為啥一個血吸蟲宿主還能堂而皇之的走上餐桌。雖說“徹底熟食,安全無憂”,但畢竟釘螺曾是萬惡之源,吃着心裡不膈應麼?
膈應嗎?不需要。因為這些不幸被人們烹了的“釘螺”,并非真正的釘螺,隻是螺殼大體上呈錐形,被人們誤稱為“釘螺”而已。在青島的地界上,最常見的僞“釘螺”是錐螺,在超市中通常會以涼拌熟食的面目出現,市面上偶爾也有生的賣,價格極為低廉,甚至比紫贻貝還要便宜,便宜到我這種窮人都因自重身份而不好意思買。
圖一:香辣錐螺,攝于青島超市
圖二:棒錐螺,産地大連
以上皆是錐螺,殼體修長精緻,确實是很像錐子。圖一為超市常見的“香辣錐螺”,已被敲掉了尾部,以方便人們食用,不然很難把螺肉“吸”出來,這和吃田螺的道理是一樣的。錐螺是中腹足目錐螺科種類的統稱,具體到常被食用的種類,本磚家學藝不精,無力鑒别,大概以棒錐螺/Turritella bacillum為主。此螺本有俗名“吸波羅”或“大吸波羅”,現在叫它“釘螺”的反而更多。
圖三:灘栖螺
圖四:灘栖螺,攝于唐島灣海灘
錐螺分布廣泛,江浙閩一帶也有食用習慣,我高度懷疑市面上的多數錐螺都是外地,青島海域所産應該不多。青島本地另有一類螺,有時候也被胡亂稱為“釘螺”,即栖息在海灘上的灘栖螺/Battillaria spp.,大體形狀和錐螺略似,但細節差别很大,殼表有很多的螺肋及顯著的粗縱肋,錐螺則相對光滑。灘栖螺的肉似乎比更錐螺更少,可食性差,我是接受不了的。
圖五:辣炒海瓜子
還有一種殼體錐形的螺,縱肋織紋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因其體型并不甚細長,且在青島人心目中的地位比前述兩類高得多,所以從來不會被錯呼為“釘螺”,而是被親切地喚做“海瓜子”。一盤香辣海瓜子,一紮冰鎮散啤,是青島人民的消暑神品。網上傳言織紋螺可能含有神經毒素,可緻人死命,這倒是真的,但其毒素來源于食物,北方海域一般不會有,可以放心吃。
圖六:湖北釘螺
釘螺到底更像誰呢?僅從外形粗略地看,最像縱肋織紋螺,其次灘栖螺,和錐螺相差最大。不過,我們完全不用擔心誤食釘螺,釘螺隻産于南方淡水水域,北方沒有,海裡也沒有。國内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湖北釘螺/Oncomelania hupensis(因在湖北發現,故名,湖北佬不必因此内疚),其體型很小,最大以湖沼型為首,僅1厘米左右,誰會腦子抽風去吃這麼小的螺呢?除非是餓瘋了......
當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話不能說的太死。當年在崂山某部,我的革命戰友毅次元曾購得一堆微型錐螺,比小一點的“毛嗑”仁還要纖細苗條,一小撮人卻圍着嗦得不亦樂乎,我軍形象喪失殆盡。然彼情彼景已經被我撞見,我也隻好勉為其難,禮節性地吃了幾個。那麼袖珍的螺,咋吃呢?有點麻煩,得先用鑰匙孔将其尾部拗斷,堵上,從殼口處“吸食”......說它沒肉昧良心,說它有肉也心虛,不過是咂摸一下鮮味兒,聊勝于無罷了。
圖七:疑似細鑽螺
圖八:細鑽螺
以前有位朋友說,他曾經在花盆中見過釘螺,極小,色如淡金,看上去完全沒有惡魔氣質,倒有幾分精緻可愛。那會是釘螺嗎?當然不是,那小東西我也見過,同樣是在花盆中,實際上是一種陸生蝸牛,鑽頭螺科的細鑽螺/Opeas gracile。前幾天我還看見一個空殼,可能就是它。諸位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自家花盆,說不定能碰上它,比一般蝸牛可愛多了。
圖九:方格短溝蜷
在我印象中,小時候還接觸過一種淡水螺,和灘栖螺很相似,當年懵懂無知,真是把它當成釘螺來敬畏的。現在回想起來,那應是方格短溝蜷/Simisulcospira cancellata或近緣種。按說此物和細鑽螺一樣産于南方,之所以出現在北方,大概是搭什麼農産品的便車來的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