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探讨古代帝王,我們腦海中一般會浮現出這樣一行字: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是讀起來順口嗎?真不是,而是說,這十二位帝王,是古代我國時期近500位帝王當中,成就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是綜合成就最大,後人評價最高的十二位帝王。
而後世的帝王們,無不以這十二位帝王為榜樣,不管是實際想幹出一番事業,還是做表面功夫,但均以這十二位帝王為自己的終極追求。但可惜的是,雖然古代我國有近500位帝王,但能夠達到哪怕是這十二位帝王一半功績的,也達不到十分之一,客觀上講,古代帝王治理一個國家,能夠四平八穩不出事兒,那就謝天謝地,算是非常賢名的君主了。
而結束秦末亂世,建立起大一統的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卻未能進入這十二位帝王當中的行列。當然,以劉邦的功績,足可以進入我國古代近500位帝王的前50位,他的後人漢光武帝劉秀,也能夠進入前50古代帝王排行榜。
一、漢高祖劉邦最大的功勞到底是什麼,為何他未能進入古代帝王功績前12位?
在綜合成就上,漢高祖劉邦确實不如自己的後代漢武帝劉徹,而且,漢高祖劉邦起事的時候,不管按古代曆史上的那一種說法,在古代時候,都已經是40歲高齡的時候了,而其中一種說法,已經高達47歲,等他成事而君臨天下時,已經是8年以後了。
所以說,劉邦最大的功勞,就是懂得審時度勢,懂得隐忍,懂得整合了一支強大的班子隊伍,然後,以蠶快速吃桑葉(如果你看過蠶吃桑葉,就會明白,不是慢的問題,是非常快)的方式,成功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而史書和野史上,除此之外,對劉邦的評價均不高,這漢高祖成事兒前,在當地,也就是他們沛縣裡,那就是一個人人讨厭,人見人怕的二流子,而且,劉邦還聚集了一群二流子,這更可怕。
二、這樣的漢高祖,那為何在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後,劉邦竟然沒說項羽壞話,更沒有污名化項羽,而是非常客觀地評價了項羽的優點和缺點呢?
難道,劉邦在古代帝王中,是一個特例,還是因為,這劉邦和項羽結拜過,劉邦是大哥,項羽是二弟?都不是,因為,劉邦和項羽的關系,沒這麼簡單,而且,還是當時人盡皆知的。這導緻,劉邦實在沒辦法,也不敢說項羽壞話,更何談來污名化項羽了。
我們細細看一下古代我國曆史,就會明白,凡是被污名化的,第一,都是跟自己勢力相當,地位相等,而且對自己形成巨大威脅的人和勢力。比如,秦王李世民污名太子李建成;第二,雖然不如自己,但都是足以威脅到自己的臣下和将士。比如,劉邦就污名化韓信,他雖沒殺韓信,但将韓信的勢力去掉了,給蕭何、張良、陳平和呂後殺韓信,鋪平了道路。
可是,項羽實在是不一樣,劉邦殺項羽,倒還算有理由,因為項羽要殺我啊,我總不能等着被殺吧,我得反抗啊。畢竟,項羽是自封的天下,并不是楚懷王給他的。但是,劉邦卻不能污名化項羽。
第一,項羽是君啊,西楚霸王;劉邦是臣,劉邦的漢王,都是項羽封的。這個事實,劉邦改變不了。
因為,義帝芈心雖然被項羽拉來當楚懷王了,但項羽旗下諸将,諸王,包括漢王劉邦都知道,這個楚懷王隻不過是用來凝聚人心的一個傀儡,并不是真正的楚懷王,也就是不是帝。
所以,項羽殺他,雖然稍微有點兒說不過去,但沒有人反對,劉邦事實上,也沒反對,而是乖乖接受了項羽分封的漢王,馬上走馬上任了,還在項羽手下,給幹了兩年。
第二,劉邦打項羽,實際上,就是背叛,當然,這種背叛,在當時封建分封制的背景下,很是正常。但罵君,肯定就不對了。
因為,當時春秋戰國時代剛結束,這種諸侯背叛共主的行為,确實是可以的。前提是,你劉邦的實力,足夠打得敗共主,否則,你就是反賊了。這就像後世明朝的朱棣,永遠不會罵建文帝壞,隻是說,你身邊的人壞,我要清君側。
劉邦對待項羽,也隻是說,看,你打我,所以,我還擊。我最後還比你強,我就取而代之了,但是,我不懷疑和否定你的地位。
第三,劉邦也沒必要、不敢也不能這樣做。
一是項羽的親戚,幾乎全部倒戈到了劉邦那裡,如果不倒戈,劉邦其實早死了,所以,事實上,項羽的家族和親戚,認為劉邦當帝王,更合格更好;二是項羽的幾個重要部下,也倒戈到了劉邦處;三是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很簡單,他帶出來的十萬江東軍,至少一半弱,并不是戰死了,而是在跟劉邦的争霸中,最後背叛了他。
項羽到了最後,那真的成為孤家寡人,衆叛親離,因為,大家想要的榮華富貴,項羽給的那時,那叫一個心疼啊,不痛快。而且,項羽容人之量不夠,至少是在得到天下、穩固天下的過程中,沒有容人之量,同時,他個人能力太強,但管理團隊能力弱,至少比劉邦,那是弱了不少。因此,随着時間的變遷,天下人都覺得,劉邦更适合做帝王,于是,西楚霸王的天下,就變成了漢王的天下。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西楚霸王,漢王污名他幹嗎,腦子沒有問題的人,都不會這麼做。像漢高祖劉邦這麼精明的無賴,當然更不會這麼做了,他自然,仍然把西楚霸王高高地奉起來。(全文完。作者:董江波,筆名冷得像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