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南版成語故事

河南版成語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7 05:00:47

河南版成語故事(把開封成語故事講給世界聽)1

趙孝斌向開封市集英小學師生講述成語“開卷有益”背後的故事。 李克君攝

“大家熟悉的開卷有益的故事就發生在開封,那是宋太宗趙光義堅持閱讀《太平禦覽》,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在開封市集英街和禹王台成語苑,一塊書寫“開卷有益”的巨型景觀石前,一位老人正在為大家講述成語“開卷有益”背後的故事。這樣的情景不止一次上演,聆聽成語故事的觀衆每次不同,不變的是那位講解人——趙孝斌,和他那頗具辨識度、夾雜着開封方言的普通話。

2018年11月,記者赴開封采訪,認識了這位年逾古稀的“開封成語典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和“開封首屆文化獎章獲得者”。初見趙老,隻覺得是一位熱心的老人家,幾次打交道後,發現這位老人家對宣傳開封文化、講述開封成語故事可謂癡迷。

2007年,退休後的趙孝斌随市旅遊大篷車到邯鄲宣傳開封的旅遊資源,得知邯鄲已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号,他想,八朝古都的開封何嘗不是一座成語典故資源非常豐厚的城市呢?“開卷有益”“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三人成虎”“五十步笑百步”等衆人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開封市是否也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于是,趙孝斌便着手挖掘、整理開封的成語典故。

這一埋首就是4年多的時間。趙孝斌不會使用電腦打字,隻能手寫。他先在方格稿紙上寫出草稿,多次修改後再工工整整地抄寫在方格紙上,最後讓兒女打印出來,45萬字的書稿便是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得來的。4年多下來,他家裡的方格紙草稿高達一尺多厚。由于常年伏案寫作、熬夜看書,趙孝斌的眼疾和腰疼病也加重了。為了緩解腰疼,他必須在後腰與椅背中間加上厚厚的墊子,實在直不起腰時就仰躺在沙發上休息片刻後再繼續寫。

2011年10月,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終于出版。書中收錄了295條成語典故,均是在開封發生的或與開封有密切聯系的。作家二月河在給這本書的序言中寫道:“我作為一名與開封頗有緣分的外地人,透過一篇篇成語故事,對開封厚重的文化底蘊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因而,更加向往開封。”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此癡迷于開封成語文化的趙孝斌原是一位“理工男”。新華社原副社長馮健在給趙孝斌的信中說:“你是學土木建築專業的,卻編著了《開封成語典故故事》。可以想象,你在編著過程中,付出了何等水滴石穿般的努力,我要向你學習。”

除了出書,趙孝斌還思考了很多。他向市政府呈遞了《關于開封成語典故文化如何産業化的建議》,其中第一條便是向中國民協申報成語典故名城榮譽稱号,第二條便是創建開封成語典故苑。

多年來,趙孝斌在汴梁晚報文化講堂、各中小學校、開封文化客廳、市圖書館等場合多次講述開封成語典故,他的聽衆中不乏外國友人。他還創建了開封成語典故文化長廊和開封成語典故書畫展,在《汴梁晚報》舉辦了開封成語典故知識競賽,在啟封故園的支持下在其36米長大牌樓上镌刻開封成語浮雕,又利用河南衛視《成語英雄》欄目向全世界講述開封成語典故。

一路走來,他感慨頗多:寫書難,沒想到為申報成語典故名城創造條件、推動形成成語文化氛圍更難。如今,在中國成語典故名城開封,分布着106塊成語石、10個成語燈箱,成語典故苑成為開封一道獨特的風景。趙孝斌說,他還希望能有個場所,為開封成語典故文化提供一個展示、研究、交流、修學的平台,并讓其保存的數百幅成語書畫作品及數百本成語書籍物盡其用,讓更多人熟悉、熱愛、向往開封。

從小“文聽包青天、武聽楊家将”,對開封懷有深厚感情的趙孝斌,總把一句話挂在嘴邊:“開封是一本敞開的大書,無論你是從政的、經商的、考察的、旅遊的,隻要你接近它、閱讀它,就會‘開卷有益’,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