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7日江蘇降水量

17日江蘇降水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11:33

17日江蘇降水量?現代快報訊“我國江南和長江中下遊已于5月29日同時入梅,分别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一則入梅信息,讓網友淩亂了起來“長江中下遊提前入梅了,江蘇卻沒有入梅難道江蘇不屬于長江中下遊地區?”“‘江南水鄉’蘇州居然不算是江南?”,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17日江蘇降水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17日江蘇降水量(長江中下遊入梅卻不含江蘇)1

17日江蘇降水量

現代快報訊“我國江南和長江中下遊已于5月29日同時入梅,分别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一則入梅信息,讓網友淩亂了起來。“長江中下遊提前入梅了,江蘇卻沒有入梅。難道江蘇不屬于長江中下遊地區?”“‘江南水鄉’蘇州居然不算是江南?”

恍惚間,長江中下遊似乎不再是你印象中的長江中下遊,江南也不是你熟悉的水鄉“江南”。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疑惑的産生,跟氣象學對于地理區域的劃分有關。同一個名詞,在氣象領域卻是不一樣的概念。另外,氣象預報中有不少地理術語,聽來也是一頭霧水。

長江中下遊入梅,卻不包括江蘇?

長江中下遊入梅了,為啥江蘇還沒動靜?是監測出現錯誤了嗎?

原來,按照氣候類型,江淮流域梅雨監測區域可劃分為江南區、長江中下遊區和江淮區,入梅時間也以江南區最早,江淮區最晚。

△江淮流域梅雨監測區域可劃分為江南區、長江中下遊區和江淮區 來源: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

“嚴格來說,江蘇處于長江中下遊和江淮梅雨區的交界處,淮河以南地區分屬兩個梅雨區。”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靜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沿江以南地區屬于長江中下遊梅雨區,江淮之間則屬于江淮梅雨區,像是南京則跨越兩個梅雨區。雖然在傳統語境裡蘇州、無錫等地被叫作‘江南水鄉’,但其實他們屬于“長江中下遊梅雨區。”

那麼為啥國家氣候中心官宣長江中下遊入梅了?江蘇卻遲遲沒消息?這與國家和各個地方的梅雨監測标準有關。“國家氣候中心判斷的标準可能是大的天氣形勢,而各個地方的監測更為精細,包括副熱帶高壓位置、大氣環流和降水等指标。”張靜說。

據悉,中國内地梅雨區域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即西至湖北宜昌,東至華東沿海,南端以南嶺以北的北緯28°為界,北抵淮河沿線北緯34°一帶,其經緯度範圍為北緯28°-34°、北緯110°-123°。涉及的行政區域包含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

目前來看,由于近期天氣多晴好,江蘇鄰近的安徽、浙江都沒有官宣入梅。

沒有點地理知識看不懂天氣預報?

我國中東部地區具體指哪兒?江蘇有哪些地區位于江南地區?……天氣預報中,聽到這樣的區域預報後,是不是一頭霧水?南京市民小李說,“我隻關心南京天氣怎樣,大範圍的天氣預報,反而讓人有些迷惑。”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以往在天氣預報等服務産品中看到的氣象服務地理用語,主要源自地理區劃的國家标準用語。但對于氣象服務來說,卻有些艱澀難懂。有人開玩笑說,“不懂點地理知識,都看不懂天氣預報!”

為了讓老百姓能把天氣預報看得懂、用得上,2021年12月31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地理區劃規範》和《國家級氣象服務産品地理用語業務規定》(以下分别簡稱《規範》和《規定》)。《規範》将中國陸地氣象地理區劃分為地區區劃、特定區域區劃和流域區劃三類,并規範了各級區劃的名稱和所轄範圍。

根據《規範》,那些讓人暈頭轉向的地理區劃專業标準用語将不再頻繁出現,而是多用簡潔易懂的“省級行政區 方位”來表述。

地區區劃主要為三類:

一級地區區劃将中國陸地劃分為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和内蒙古、西藏、新疆等10個地區。其中,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屬于華東地區。

二級地區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别行政區。

三級地區區劃是按照東西、南北方位,結合當地通識的區域劃分和天氣氣候特征,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分若幹方位區。例如,江蘇的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和東部。按照三級地區區劃,南京屬于江蘇南部、西部。

為了讓天氣預報更加“接地氣”,《規定》還明确,天氣預報的标題,一般應使用地區區劃中二級和三級區劃名稱,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等。

具體實踐來看,江蘇省氣象台發布的2022年6月10日最高溫天氣預報中,便精确地使用了三級區劃:10日江蘇西北部地區28到29℃,東部地區和蘇南南部地區25℃,其他地區27℃左右。

@江蘇人,“蘇南地區”“江淮之間”“淮北地區”這麼分!

對于江蘇的小夥伴來說,在省氣象台的預報中,經常能看到“淮北地區”“江南地區”“江淮之間”的提法。這讓不少小夥伴産生了疑問,到底哪裡是“淮北地區”,哪裡又是“江淮之間”呢?你是不是也曾被天氣預報裡模糊的地理術語搞暈頭?

在我國,南北方的劃分是有明确規定的,秦嶺-淮河以北為北方,以南則為南方。江蘇的南京屬于南方地區,而江蘇省的宿遷、連雲港、徐州則屬于北方地區。而按照《規範》,特定區域區劃總計11個地區,分别為北方、南方、中東部、東部、長江中下遊、青藏高原、華西、黃淮、江淮、江南和江漢地區。

其中,長江中下遊地區包括湖北宜昌以東的湖南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北部、上海以及蘇皖淮河以南地區。江淮地區是指,長江至淮河之間所含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四省部分地區。而江南地區則是指,長江至南嶺間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等地。

△江蘇陸地南北和東西向區劃圖 來源:江蘇省氣象局

江蘇省氣象局也根據《規範》的有關要求,結合江蘇氣候特點、曆史淵源及用語習慣,結合業務實際工作,制定了《江蘇省氣象地理區劃規範》。

以淮河和長江作為主要地理線的南北向,江蘇劃分出了淮北地區、江淮之間、蘇南地區。哪些城市屬于淮北地區、哪些又屬于江淮之間、蘇南地區?一張表格一目了然。

例如,淮安的淮陰區、清江浦區屬于淮北地區,而淮安的淮安區、洪澤區、盱眙縣、金湖縣則屬于江淮之間。南京的六合區和浦口區屬于江淮之間,而南京的其他地區則屬于蘇南地區。

四季分明有标準,你最認可哪一種?

“立夏”代表“入夏”嗎?每年夏天來臨前,都會有這樣的“烏龍”。在傳統民俗、節氣等劃分上,有“立夏”“夏至”的說法。雖然與“夏”有關,但從氣象學上,入夏有一套專業的标準。春天、秋天、冬天也是如此。

5月27日起,江蘇正式全部邁入夏季。然而不少小夥伴們覺得,獨屬于夏日的炎熱體感,似乎早就出現了。5月5日,立夏節氣到來,江蘇最高溫已經不斷向30℃沖擊,初夏感十足。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江蘇省氣候中心說:剛過去的春天江蘇“溫高少雨”,全省平均氣溫16.3℃,較常年同期偏高1.3℃,達曆史同期第二高。

然而,從氣象學上來說,春天陡然升高的氣溫僅能算是一個個“假夏天”。氣象學上對于四季的劃分,有着嚴格的标準。比如入夏的标準是,連續5天日滑動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5月27日江蘇才算完成入夏進程。

其實,四季的劃分,在傳統概念上,有多個标準,分為天文學、氣象學、傳統民俗,等等。

比如,氣象學講:連續5天日滑動平均溫度超過22℃算作入夏,直到5天日滑動平均溫度低于22℃算作秋季。但在民間意義上,“四季分明”條件更寬泛,民俗多用立春(2月4日前後),立夏(6月5日前後),立秋(8月8日前後)和立冬(11月8日前後)作為四季的開始。從感覺上來說,很多人直接将春夏秋冬總結為: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并各自持續約3個月。

在天文學上,以晝夜長短、太陽高度等來記錄四季的變化。比如,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是冬季。具體來說,以春分(3月21日前後),夏至(6月22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和冬至(12月21日前後)分别作為四季的開始。

春夏秋冬,代表着四季更疊,但對于更替标準,也允許有不同的理解。二十四節氣蘊含着古人的智慧,現代氣象标準則更偏向用數據說話,并用于氣候研究。其實,不必過于糾結,畢竟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四季。不論季節如何更替,都要記得好好生活。

現代快報 記者 徐紅豔 杜雪迎 鄧雯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