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時有一個問題困擾了許多人:進行同樣的訓練,有人的肌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而有人體型變化卻不大。
這到底是因為訓練不夠專注、飲食不同,還是天賦差異?
本文就從肌肉角度來解析,不同人之間體型與運動表現差距巨大的原因,内容分四點:
準确的說,肌肉分三種類型: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骨骼肌的肌纖維又分三種類型:I型、II型A、II型B或X。
但為了避免太多的講解,這裡隻闡述一下基本知識。
健身都是為了把骨骼肌練得更大更明顯,而骨骼肌的肌纖維大緻可分為:快肌與慢肌。
兩種肌纖維特點各不相同,下面用一張表格來展示。
兩種肌纖維中,毛細血管密度不同導緻顔色不同,因此兩者也被稱為紅肌與白肌。
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喜歡健身與運動的人最在意的一點。
先說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打籃球、踢足球時,有人彈跳好、奔跑快,突破能力很強,而有人更擅長站樁式打法或長時間對抗。
這就與紅肌、白肌的特點有關,白肌更多的人在爆發力發面更有優勢,紅肌更多的人在耐力方面更有優勢。
再說對體型的影響
與他人進行同樣的訓練甚至練得更多,而肌肉看起來卻不如對方飽滿,這就是因為白肌多的人更容易成為平時所說的肌肉男。
與紅肌相比,白肌的橫截面積更大,也就是更粗。所以即使是有同樣的肌肉含量,隻要白肌多,肌肉維度就更大,在視覺上就占優勢,這一點在馬拉松選手與短跑選手上體現的極為明顯。
頂尖馬拉松選手,由于體内紅肌比例接近70-80%,所以肌肉含量不低,體型卻都是線條型。
而頂尖短跑選手,體内白肌比例接近70-75%,所以不僅爆發力極強,體型還明顯大一圈。
既然白肌多了爆發力好、身材更壯實,那健身時多練出一些白肌來,增肌效果豈不是非常迅速?
答案:并不可能。
原因有兩點,首先是因為全身所有肌肉,不論是肱二頭肌、胸肌、大腿,都是由紅肌與白肌共同構成的,沒辦法單獨練紅肌或白肌。
而且普通人全身的紅肌、白肌比例大多接近1:1,隻有在高水平運動員身上,紅白肌比例差異才能顯現出來。
所以成為一名頂尖運動員,即要靠後天努力,也需要有基因天賦。
其次,紅肌、白肌之間不能相互轉換。
雖然有研究發現,通過訓練,一個人的肌纖維類型可以改變約10%左右,但這也隻是個例,其結論也尚未得到多數運動專家的認同。
所以,耐力好還是爆發力強可以說是天生的,後天不容易有根本性的轉變。
雖然身體中白肌與紅肌的比例不能改變,但這并不會影響增肌訓練。
不論是白肌還是紅肌,隻要通過訓練,它們本身的維度都會增大,隻不過增長特點不同。
因此在健身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訓練方式。
總結
END.
曆史文章推薦:
飛人博爾特訓練視頻曝光,核心力量與跑姿要這樣練
簡單粗暴!肌肉轟炸系列第一篇:胸肌篇
要練胸肌,先練手臂。練習肱三頭肌的8個經典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