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本身,對其内在價值進行評估。一般來講,公司的資産及獲利能力決定于其内在價值。公司估值是投融資、交易的前提,最近十幾年來,國内證券市場不斷改革,科創闆的推出、IPO注冊制的漸行漸近,雖然近年經濟稍顯低迷,不過創業者還是此起彼伏。此時如何對公司估值對于投資人、創業者都很重要。公司估值有利于各方對公司或其業務的内在價值進行正确評價,從而确立對各種交易進行訂價的基礎。
非上市公司股權的估值要在被評估企業整體股權價值的基礎上,考慮持股比例并結合流動性折扣等因素評估确定。非上市公司估值方法可分為三類: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影響企業估值的因素有:現金流、貼現率、可比公司等。在實務中,估值也會受到公司所處行業因素、宏觀經濟環境、心理預期、公司的基本面(規模、市場占有率、盈利能力、現金流量、資本結構、公司治理等)影響。
一、市場法
市場法是利用相同或類似的資産、負債或資産和負債組合的價格以及其他相關市場交易信息進行估值的技術,常用方法包括市場乘數法、最近融資價格法、行業指标法等。
市場乘數法是利用可比公司市場交易數據估計公允價值的方法,包括市盈率法、市淨率法、企業價值倍數法等。市場乘數法适用于存在多家上市公司與被評估企業在業務性質與構成、企業規模、企業所處經營階段、盈利水平等方面相似,或同行業近期存在類似交易案例的情形;評估人員需獲取被評估企業與可比公司價值乘數的相關數據,用于計算估值結果。
在使用市場乘數法評估企業價值時,應考慮與計量相關的定性和定量因素,選擇恰當的價值乘數,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取可比公司或交易案例。選擇可比公司時應考慮業務性質與構成、企業規模、企業所處經營階段和盈利水平等因素;選擇交易案例時應選擇與評估對象在同一行業或受同一經濟因素影響的交易,交易的發生時間與估值日接近。
第二步:對所選擇可比公司的業務和财務情況進行分析,與評估對象的情況進行比較。
第三步:從市盈率(P/E)、市淨率(P/B)、市盈增長比率(PEG)及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EV/EBIT、EV/Sales)等價值比率中選取适合的乘數,計算其數值,并根據以上結果對價值比率進行必要的調整。
第四步:将價值乘數運用到評估對象所對應的近期财務數據,得到企業每股價值或企業價值(EV)。運用企業價值倍數法計算得出的企業價值後,還需扣除負債,并考慮是否存在非運營資産/負債,得到企業股權價值。
第五步:在企業每股價值或企業股權價值的基礎上,考慮持股情況、流動性折扣等因素得出非上市公司股權公允價值。
初創階段和成長早期的企業的未來業績不确定性比較大,要進行精确的估值比較困難。因此一般對這類企業的估值采用市場乘數法,
優點是簡單易懂、計算方便。缺點是用行業水平代表個體公司的水平時未必能夠完全反應待估值公司的内在價值,而且每股市價容易被操控;乘數法将大量的信息集中在一個乘數中體現,信息被壓縮,并且乘數體現的是靜态指标。
最近融資價格法
最近融資價格法是以企業最近一期融資價格為基礎評估公允價值的方法。采用最近融資價格法評估非上市公司股權公允價值時,需充分考慮時間因素。如果待評估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本身是在近期取得,且交易日後未發生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重大事件的,其投資成本可作為公允價值的最佳估計。如果被投資單位近期進行過新一輪融資的,可以最近融資價格作為非上市公司股權估值。但以下情況可能導緻最近融資價格不能代表公允價值:
新投資與已有投資附帶的權利或義務不同;
新投資帶來不成比例的稀釋;
新投資的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公允價格,例如強迫交易、“救援措施”、員工激勵或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等;
新投資融資金額過低,或發行對象有限,發行價格不足以代表市場公允價格;
近期宏觀經濟情況、市場環境及企業相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企業自身發生影響其公允價值的重大事件,例如主營業務發生變化、企業發生欺詐或訴訟事件、管理層或核心技術人員發生變動、企業突破技術性壁壘等。若估值日距最近融資日間隔較遠,市場環境及企業自身運營情況等已發生較大變化,最近融資價格不宜作為公允價值的最佳估計。評估人員在估值時可依據最能反映企業價值的業務指标自最近融資日至估值日的變化情況,對最近融資價格進行調整。
3、行業指标法是指某些行業中存在特定的與公允價值直接相關的行業指标,此指标可作為被投資企業公允價值的參考依據。行業指标法适用于行業發展比較成熟及行業内各企業差别較小的情況,一般被用于檢驗其他估值方法得出的估值結論是否相對合理,而不作為主要的估值方法單獨運用。
二、收益法是将未來預期收益轉換成現值的估值技術,常用方法包括自由現金流折現法、股利折現法等。
使用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時,應考慮與計量相關的定性和定量因素,預測未來收益,确定折現率,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分析曆史财務報表。對曆史财務報表進行分析,了解評估對象各項收入、費用、資産、負債的構成狀況,判斷影響評估對象曆史收益的各類因素及其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同時對評估對象曆史财務報表進行必要的調整。
第二步:預測未來收益。根據評估對象特征,結合宏觀政策、行業周期及其他可比企業進入穩定期的所需時間,合理确定預測期。根據評估對象的經營狀況、曆史經營業績、發展趨勢,考慮宏觀經濟因素、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結合其他相關資料合理預測未來收益。
第三步:确定折現率。綜合考慮估值日利率水平、市場投資收益率等資本市場相關信息和所在行業、估值對象的特定風險等因素,測算并确定折現率。
第四步:計算評估對象經營性資産及負債價值。經營性資産及負債價值 = 預測期收益現值 永續期收益現值
第五步:如果被評估企業在評估基準日擁有非經營性資産、非經營性負債和溢餘資産,評估專業人員應恰當考慮這些項目的影響,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單獨予以評估。在評估模型測算出被評估企業的經營性資産及負債價值後,加上單獨評估的非經營性資産、非經營性負債和溢餘資産的價值,得出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企業整體價值。
第六步:根據上述步驟計算得出企業整體價值後,減去企業負債價值得到企業股權價值。
第七步:在企業股權價值的基礎上,考慮持股情況、流動性折扣等因素得出非上市公司股權公允價值。
自由現金流折現法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進行預期,選擇合理的折現率,把企業未來特定期間内的預期現金流量折合成現值的估值方法,通常包括企業自由現金流(FCFF)折現模型和權益自由現金流(FCFE)折現模型。
自由現金流折現法适用于被評估企業經營穩定、未來期間有持續的現金流流入,且能夠對未來現金流做出合理預測的情形;評估人員需了解被評估企業未來經營發展,且能合理預測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發展速度。
股利折現法是将預期股利進行折現以确定評估對象價值的估值方法。股利折現法根據股利增長的不同情景,可細分為戈登永續增長模型、二階段股利增長模型及三階段股利增長模型。
折現現金流指标的準确程度取決于現金流指标的準确程度,這對盡職調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當多的杠杆收購最終以虧損告終,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對現金流的估計過于樂觀。
收益法優點是,通過實際财務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是上市公司估值的基礎,有完整的理論模型;通過公司财務報表獲得所需的現金流,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的成長性和營運能力;可以幫助分析者發現企業價值的核心驅動因素;可對關鍵參數,如折現率和增長率,作敏感性分析,以便得到合理的估值區間;因為評估的是公司的内在價值,所以受市場短期變化和非經濟因素影響較小。
缺點在于所需數據比較多,模型操作比較複雜,需要分析者對公司未來發展情況有較好的分析能力;主觀假設的因素對最終結果影響較大;未來股利、現金流、貼現率的确定大多較難,影響估值的精确性;不能及時反應市場的變化,對短期交易價格的指導意義很小。
三、成本法是以評估對象估值日的資産負債表為基礎,合理估計表内及表外各項資産和負債價值,确定估值對象價值的估值方法,常用方法主要為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一個全新狀态的被評估資産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評估對象已經發生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以得到的結果作為評估對象估值的方法。
重置成本法适用于企業價值主要來源于其資産的公允價值的情形,運用時需對評估對象的實體性、功能性及經濟性貶值做出判斷。
使用重置成本法評估企業價值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獲得被評估企業的資産負債表。若獲取的資産負債表并非估值日編制的,需進行調整。
第二步:确定需要重新評估的表内資産與負債。分析和了解評估對象表内資産和負債,确定是否需要重估。
第三步:确定表外資産、表外或有負債。對于存在未予判決的經濟訴訟、所得稅等方面的争議或環境治理要求等情形的企業,需評估或有負債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
第四步:根據重新評估後的資産負債數據得到企業股權價值。
第五步:在企業股權價值的基礎上,考慮持股情況、流動性折扣等因素得出非上市公司股權公允價值。
估值決定了創業公司的市場價值以及合作的額度。公司估值也是一種經濟行為,也受到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供求關系的影響。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估值邏輯和方法。一個競争激烈的行業中,很難得到好的報價,另外,缺乏創新性的創業公司,估值的标準也會降低。故市場領先者通常擁有更高的估值。
(全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