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師,高級教師,任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一等獎獲者,市級科研課題一等獎主筆,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專注于提高班級語文成績。
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困惑:靈活性稍微強一點兒的題目,就成了很多同學的攔路虎。
這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即使評講得很細緻,下一次遇到類似題目,又會難倒他們。
其實,如果仔細探究其中的原因,會發現出現這種情況是合理現象。
它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得到解釋:遷移原理。
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習者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之中,已經獲得的動作技能,習得的态度等基礎上進行的;而新的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又會對學習者原有知識經驗、技能和态度甚至學習策略等産生影響,這種新舊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是學習的遷移。
從遷移的作用來看,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正遷移指的是原有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負遷移指的是原有知識對于新的學習活動産生阻礙作用。
教師要充分重視遷移作用的兩種影響。
我班今天上的是二年級下冊《神州謠》:
《神州謠》課文
第一小節裡有個“稱”字,是字詞教學的一個重要知識點。
師:這個“稱”字,以前我們在哪篇課文裡學過呢?
生:《曹沖稱象》。
師:《曹沖稱象》裡“稱”是什麼意思呢?
生:稱重量,用秤來量象有多重。
師:難道這裡是說要來量一量中華民族的重量嗎?
(學生們馬上搖頭了,露出迷茫的神色。)
生:不是這個意思。
師:那就是說,這個“稱”字還有别的意思。前幾天我們才學過漢語裡有什麼現象呢?
生:一詞多義。
師:我們前幾天學習的是哪個詞語有一詞多義現象呢?
生:《千人糕》課文裡的“特别”。在“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裡面是“十分、非常”的意思;在“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嗎?”這句話裡是“與衆不同”的意思。
師:那麼,這裡的“稱”是什麼意思呢?
生:稱作,叫作,稱為的意思。
師:這也是一詞多義。
在上面的教學環節裡,以前學過的義項是一種負遷移,教師如果不提出來,學生的理解就可能會受到幹擾。後面回憶一詞多義,就是一種正遷移,學生會更容易地擺脫困擾,探求“稱”字的新的含義。
這樣,學生的知識結構就得到了重組,記憶更加清晰準确。
無獨有偶。評講《語文實踐園地》上的題目的時候,再次運用了遷移原理。
語文實踐園地 練習題
第六題發生的錯誤較多。
我的分析是:以前做過的關于比喻的題目,對于這道題産生了負遷移。
學生積累了很多比喻句,比如,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影子像我的朋友。
學生們往往不假思索地照搬過來,從而發生錯誤。
師:請同學們讀題頭。
生:照樣子,寫一寫。
師:這種題我們以前是這麼做的呢?
生:我們的口令是,照樣子,找規律。先看看例子有什麼特點。
師:這個例句有什麼特點呢?
生:前半句是事物加上特點,後面是寫像什麼。
師:那麼,第一句怎樣修改就符合題意了呢?
生:妹妹的臉紅紅的,好像一個大蘋果。
師:其餘兩句怎麼修改,會了嗎?
生:會。
師:那麼,為什麼原來寫比喻的方法這裡用不上了呢?
生:兩個原因。一是必須照樣子寫,二是這三道題中間都加了逗号。
至此,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我充分運用了原來做“照樣子”這種題型積累的方法的正向作用,又讓學生比較了原有知識和新的運用環境的區别,克服了遷移的逆向作用。
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了發展。
如果長期如此訓練,學生必定能擁有強大的遷移能力,對于學習的幫助會很大。
那麼,他們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逐漸提高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