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有幸快速體驗了一番“戰神”GTR,車開着是挺過瘾,不過到了撸素材的場地,天已經黑了,所以這次照片的質量不太好...SO,理解萬歲!今天的輕體驗,就讓我從一個普通車友的角度,來簡單聊聊對這款車的感受。
在此之前,要感謝即客出行的車輛支持!
這是一輛最早期的GTR R35車型,目前行駛五萬多公裡,裡程會是後面體驗的一個伏筆,不過我們不從二手車的角度談論TA。
先來瞻仰一下“戰神”的英姿吧,作為一款跑車,GTR的體型算是十分壯碩了,長度4.65米,比軒逸還長,離地間隙也是達到了110mm,比奧迪A4L還高,所以很難對TA說出“精緻”或者“秀氣”這些詞。
整車線條棱角分明,折線的元素很多,看起來充滿殺氣,停到哪裡都自帶一股強大的氣場,不怒自威。
車尾的大平面轉折幾乎都是直角,就像一刀切下的豆腐塊,這在當時的日産車型上很常見,缺乏一點設計感,不過TA也并不追求設計,反正看習慣了,這已經成為特色。
車頭、車尾和兩側翼子闆的導流口裝飾闆上,GTR的LOGO都在提示着你:我不是好惹的。
前大燈造型犀利,由于機艙蓋的線條低平,大燈設計的很長,才把所需的燈光錯開層次,這一點很超跑(超跑們怎麼看?),還會讓人聯想到以前流行的跳燈。
四隻圓形尾燈,也是GTR最具辨識度的元素,隻不過采用了點狀燈光,效果略顯扁平,跟車尾很相稱。
上面的接縫就是後備箱的開口了,位置特别高,内部空間更适合改裝成魚缸,以在山路體現駕駛者的高超技術,與86争一個秋名山車神。
尾翼極大增加了車尾的運動感,哪怕隻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它也是很必要的,你可以試着腦補一下沒有尾翼的GTR,光秃秃的屁股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20寸深色大輪毂,進一步強調了戰鬥氣息。
這把鑰匙也太普通了,軒逸同款,完全沒有跑車應有的基因,隻有一個GTR的LOGO,低調地宣誓着自己的身份。
隐藏式的門把手,應該是跑車常見的設計了,很特别,也有降低風阻的考慮(至于有多少的影響,我們是很難體會得到了)。
來吧,上車。
說完了外觀,我們直接進入動力和日常駕駛體驗的環節,我想,這才是大家對GTR最好奇的地方。
把啟動按鈕放到了鞍台上,應該是現在運動車型的常規操作了,不過GTR卻有個神奇的設計——
那就是把12V電源插頭放到了方向盤右側,一般車型一鍵啟動按鈕的位置,初上手真讓人感到困惑。
說到動力,必須得承認:快,是真的快!盡管這還是老款機器,馬力“隻有”486匹,發動機代号VR38DETT,分開解讀就是V(型6缸)R(acing競技款)3(.)8(升排量)D(OHC雙頂置凸輪軸,連續可變正時)E(電子噴射)TT(雙渦輪增壓),最大扭矩達到了588牛.米,推動這個1.8噸出頭的猛獸,達成3.8秒破百的成績(一般人一般操作可達不到),可以說日産這波壓榨非常“黑心”了,而後期的更高性能版本,更是達成了2.7秒破百的戰績,無比兇殘。
GTR的動力輸出異常暴力,3200轉就可以達到最大扭矩,加上油門力度超輕(開慣了德系車,第一腳油門稍不留神,很可能釀成大禍,這也要歸罪于雙離合不給油不肯走的尿性),到達最大扭矩轉速區間非常容易,所以推背感來的快且持續。
這隻是從輸出的角度出發,傳動的體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要是這台變速箱,來自愛信的GR6六檔雙離合,人送外号“玻璃箱”,原因是特别愛壞,這跟暴力駕駛和彈射脫不開幹系,電磁閥容易罷工,換擋活塞容易壞,容易燒離合器片,齒輪卡環容易斷裂...這些都是比較嚴重但很又常見的問題。
這輛車的變速箱已經大修過兩次,不過還是存在1-2檔模糊的情況,仍需要進一步的檢修和保養,現在直接的體感,就是起步動力結合不順暢,車身劇烈晃動,就像是新手開手動擋一樣,感覺都快把發動機憋熄火了...隻有切到手動換擋,才會好一些,可以說這是我體驗過最差的變速箱了,比通用6AT毀掉寶馬130i還要糟糕。
但也不能它說完全沒有優點,車子跑起來以後,檔位的響應足夠快,這幾乎是所有雙離合都有共同擁有的特性,也正因如此,使用撥片換擋體驗不錯,隻需手指輕挑撥片,變速箱就立即作出反應,伴随着自動補油發出的一聲呼嘯,瞬間感覺自己的駕駛技術更上一層樓。
GTR的快,動力和彈射是基礎,強大四驅系統的支持,同樣極其重要,它可以避免動力爆發時車輪打滑,讓牛馬之力瞬間推動車身向前沖刺。即使不進行彈射(這次沒有條件,也沒有信心去嘗試),TA能帶給你的推背感,也是非常強烈的。
底盤的表現,如果從日常的駕駛出發,很難讓人接受(可能TA根本不用考慮日常駕),避震的行程似乎不存在,雖然硬度可調,運動模式确實很運動,可舒适模式卻一點兒也不舒适。
路感幾乎得到1:1重現,車輪壓過一顆稍大的砂粒,你都能感受的到,而每路過一個”中式“井蓋,都必定是菊花一緊,如果走上了一段爛路,那簡直就是一場免費的骨質檢查,會讓你忍不住感歎:年輕真好!
經受考驗的,不止你的屁股和骨頭,還有耳朵,GTR的聲浪,高亢有力,偶爾聽聽真讓人血脈贲張。
不過你的興緻可能在幾腳油門以後就消退了,更多的是感到吵,實在太吵了,加上工程師忘記做的隔音,機噪、胎噪、風噪交響,很快就能讓你感到疲憊,哦,對了,一定不能忽略的,還有内飾異響的伴奏。
那就讓我們看看GTR的内飾,這應該是TA被大家吐槽最多的,這輛車跑的并不多,但門把手和中控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磨損痕迹,表面的塗層脫落,看起來像是幾十萬公裡的老車。
總體的做工用料,完全沒有一點高級感,論粗糙簡陋程度,能與之一戰的估計也隻有瑪莎拉蒂Ghibli了。
GTR的内飾,尤其是中控,用”反設計“來形容毫不為過,左右兩側的不對稱,并不像是精心的安排,除了出風口都是圓形,你很難找到元素和線條的呼應,兩側畫風不一緻,真像是兩位設計師意見不合的産物。
中控的按鍵和旋鈕太多,操作繁雜,學習成本很高。
多媒體和空調控制區,真的需要這麼多旋鈕和按鍵嗎?
整個中控台唯一的看點,就是這塊行駛狀态設置的面闆了,内飾中難得的金屬質感,功能依次排布:左側是底盤驅動模式,中間是避震硬度調節,右側是限滑控制。
中控面闆下方,貼着一塊銘牌,告訴你這輛車的音響由BOSE打造,可在車門上方,最容易被人關注的高音喇叭上,卻沒有BOSE的LOGO,為了低調?
不,我錯了,當我一回頭,我看到了後排這麼個巨大的音響,差點被吓到了,相信很多人會跟我一樣,第一反應是車主改的也太誇張了。然而,人家是原裝的。
視線再挪回來,方向盤的造型,有點像遊戲外設,尺寸偏大,皮質包裹也比較硬,握持手感說不上好,但也算不上特别差,功能按鍵豐富,操作上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顯得有些亂。
方向雖是機械液壓助力,手感卻并不是很沉(這一點是相對的,看你之前開什麼車了),指向性一般,調教反而像是家用車,質感沒有驚喜。
儀表的元素,是五個圓形表盤,尺寸各不相同,左側兩個大的是時速表和轉速表,時速顯示兩種單位,表底分别是220MPH和340km/h,開車時需要注意,很容易就被外圈的MPH單位騙了吃超速罰單,此外指針的角度跟一般車型有很大的區别,初上手會有一些不适應;轉速表内,安置了一塊行車電腦。
右側的三塊小圓表,分表對應檔位、水溫和油量。
這個排列,不得不說思路确實清奇,一般人很難欣賞的來。
小計裡程和儀表背光按鈕,放到了儀表外框的左側。
行車電腦信息切換的按鈕,放到了右側,這幾個按鈕的操作都不太順手,顯然當時并沒有人機交互的考量,隻是服務于功能。
中控的大屏,用來顯示車輛狀态信息,應該說是很懂車主的設計,有了這套電子組合儀表,就不用費勁自己去改了,上面可以顯示瞬時油耗、時速信息、刹車力度、水溫、機油溫度和機油壓力等等信息,界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設置,終于見到了一些人性化的東西。
GTR的座椅,很有賽車的風格,近似桶椅的設計,加上兩種皮革材質的拼貼,營造出強烈的運動感,靜态的乘坐體驗良好,就是填充物太硬,上面說到車子的底盤非常硬,這樣最後一道過濾的效果也減弱了,日常的舒适性幾乎是崩潰的。
電動調節的方式和一般車子也不一樣,更像E66那種旋鈕調節,加熱按鈕放到了座椅的邊沿,很容易被忽視,不過現在這氣溫,有加熱就是滿分,還讨論啥操作的便利性。
個人的角度出發,這款車的坐姿有點高,視野比較開闊,不過也因此開起來不像跑車而像轎車。隻有在看到倒車鏡裡的車尾,才會重新找到開跑車的感覺。
後排,就不說了吧,應急罷了。
短暫的相處之後,我的心情,又陷入了複雜,老實說,我是很失望的,日常工況下GTR的體驗,可以說除了快,很難能挑出亮點了,加速,并不能成為日常發揮的優勢,沒事上街跑0-60?紅綠燈起步欺負一些10秒開外的買菜車?... 對”戰神“來說實在有失體統。那或許隻有在賽道上才能重現TA的風光了吧,可現在有很多爆改鋼炮,也已經不再向TA屈膝,現在的TA,還剩下什麼呢?這就需要每一個你親自尋找答案了。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體驗是珍貴的,GTR,是無數男孩夢想中的”戰神“,每次擦肩而過,TA都會收集起我們的目光。如果你也想體驗這款車,我建議你租借一輛慢慢感受(更推薦後期紅頭530馬力的版本),開銷不大,網購一瓶茅台飛天的價格可以開上一整天,圓自己一個”戰神“之夢,相信這樣的喜悅,是值得永久回味的。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了,過幾天,我們來聊聊保時捷911,非常感謝你持續關注,SEE YOU!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