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縫隙的野花?我是個男士,但小時候卻很喜歡花,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牆角縫隙的野花?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個男士,但小時候卻很喜歡花。
記得那時候,家家的房前全種着幾墩花,都不名貴,多是熟節花。有人叫熟氣花,稍微文氣點兒叫蜀季花,學名蜀葵,多年重生草本花。莖豎直向上,像芝麻一樣,每隔十來公分一朵花。花型碩大,有紅色、深粉色、淺粉色、粉白色、黃色,據說還有深紫色。春末夏初,在農家小院的窗根下,開出幾朵或紅或紫或白或粉的熟節花,頓覺院子溫馨、祥和、生機勃勃。
鄰居大媽家有一盆“死不了”,學名叫太陽花,又名金絲杜鵑。馬齒笕科,枝葉多汁,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很易成活,掐一段插在土裡就能開花,故名死不了。死不了花五顔六色,紅、黃、白、粉、紫,非常耀眼。我也掐了幾株拿回家,沒有花盆,找一個破磁碗撮點兒土澆上水插在裡面,居然活了,我天天澆水,盼着開花,沒過幾天全蔫了,拔出來一看,根部爛了。父親說,瓷碗不滲水,整天泡着,根自然會爛。沒有花盆,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物,養死不了的事隻得作罷。
指甲草幾乎家家都有,花莖不過五六十公分高,從下至上圍着枝幹開花,多為紅色和粉色。把花摘下來,放在小茶碗裡,用白礬砸成糊狀,拿繡花針挑着,仔細地塗抹在指甲根部,伸着手在太陽地裡曬半個多小時,掀掉花糊,一抹鮮紅的印記就留在指甲上。指甲草花是那時農家少女廉價的“美甲”品。
一九五八年,村裡成立了縫紉組,不知為什麼設在村民代青家裡,負責免費給村民縫縫補補,母親是縫紉組成員。我放學後去找母親,在他家的院裡第一次看見茉莉芝兒——學名紫茉莉,花期很長,一般是六至十一月,每天中午開花,落日前最盛,顔色鮮豔,氣味芳香。每次我去縫紉組找母親,代家嫂子都會為我搬一個草墩,在幹淨整潔的院裡,坐在草墩上,搖一把麥莛團扇,賞花之繁豔,聞味之芳香,令人流連忘返!
那時農家院裡花的種類很少,多是簡單愛活的品種,偶爾也見一些新鮮的花。如大麗花,株高兩米左右,花大如盤,入秋開花,黃、粉、紅、粉帶白尖兒------色澤豔麗,漂亮極了,院裡有兩株大麗花,花開時節,農家小院變得富麗堂皇。再如美人蕉,植株一米多高,葉子寬大、肥厚、碧綠,和株尖上頂着幾朵大紅花相互映襯,光豔耀人。尤其是雨天,大有熱帶雨林“雨打芭蕉”的味道。
生活在農村,坑邊、堤坡、河灘野地裡成片的野花司空見慣。
參加工作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在中山公園舉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遊園活動,公園裡到處是歡樂的人群,處處是嬌豔的鮮花,令人眼花缭亂。
農家院裡的花,郊野的花,公園裡的花,雖然有時讓人眼前一亮,有時讓人心花怒放,但很快流于平靜,有的隻是過眼雲煙,稍縱即逝。讓我震撼、久久不能忘懷,令我魂牽夢繞、無限遐思、浮想聯翩的是老家房後牆根下的野花。
一個秋風蕭瑟、百花凋零、晨露凝霜的早晨,我從房邊的胡同走過,偶一側臉,發現屋後牆根處有一抹顔色,好奇心驅使我走進去看。走到近前,不由得愣住了,原來是一朵小花!植株硬挺,葉子有些暗淡,濃綠泛黑,顯然是經受了秋霜的侵襲;圓圓的花朵,細細的花瓣,淡淡的藕荷色,略呈淺粉色,粉中帶藍,淺藍泛白,說不清的柔和之色。這是一株九花,農曆九月前後盛開的野花,樣子像小白菊。每到深秋,成片成片地開滿堤坡,因常見而熟視無睹。但今天,在這深秋的季節,在這特殊的地方,這朵小花讓我陡然心動。他在秋風中瑟縮,但毫無懼色;雖經寒霜卻依然綻放;盡管離群,不懼孤獨;無人光顧,孤芳自賞;條件惡劣,自立自強------
這株長在屋後牆根的小花,讓我油然而生敬意并一直激勵我向上、向前;駐足我心中,伴我走過坎坷、艱難的人生路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