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如雷貫耳的大名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正是因為它的奢華而被大家所熟知。佛跳牆,又叫“滿壇香”,“福壽全”,屬于福建菜系,據說已有150多年的曆史。是福州聚春園的老闆發明的,在當時屬于清廷皇室的禦用菜,因其用料豐富,食材昂貴,賣相精緻,烹饪講究,深受達官貴人的喜愛。再加上有詩句,“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禅跳牆來”的加持,佛跳牆很快就稱為閩菜中的佼佼者,享有“中華第一湯”的美譽。
先說一下佛跳牆的由來!相傳,在清朝時期某官員邀請周蓮吃家宴,周蓮又喊鄭春發前去幫廚。這位官員知道周蓮是美食家,就讓家廚做一些創新的菜品出來,家廚在官員的指揮下,将雞,鴨,魚翅,海參,魚肚,蹄筋,鴿蛋,裙邊,鮑魚,瑤柱等食材一同放入鍋中,再加入十餘種調料小火煲煮。上桌後周蓮對此贊不絕口,問其為何菜?該官員說,就叫“福壽全”吧,寓意吉祥如意,福壽雙全。
自此之後,鄭春發通過自己的悟性,将其改良。此後一天,鄭春發便用它招待一衆人,當“福壽全”端上桌打開蓋之後,香氣撲鼻,溢滿廳堂,大家品嘗後對其贊不絕口。席間有文人即賦詩一首,“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禅跳牆來”。衆人合計過後,将此菜改名為“佛跳牆”,至此,佛跳牆便一舉成名,曆經百年,經久不衰。
其實,佛跳牆被所有人熟知,除了它昂貴的用料,豐富的營養之外,還有一點密不可分。就是出現在國宴上,作為第一道主菜,很多國外元首都被它迷人的香味折服了。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曾說:“沒吃過佛跳牆,就不算吃過中國菜”。你知道正宗的佛跳牆,到底有多奢侈嗎?看完食材你就會明白,不愧是國宴菜!
佛跳牆,除了看得見食材很奢侈之外,還有我們看到的食材,比如湯底的熬制。這也是這道菜的精華所在,豬大骨,豬棒骨,老母雞,金華火腿等食材,焯水後放入湯桶中,小火煲煮12小時以上。最後去掉湯汁,隻留原湯。
再就是各種食材的原則,海參,鮑魚,水發魚翅,瑤柱,蹄筋,花膠,鹿筋,花菇,鴿子蛋,魚肚,蟲草等食材組成。海參最低得用刺參,鮑魚最起碼是幹鮑,魚翅自然不用多說,最起碼是金鈎翅,蹄筋得是牛筋。其實随着近幾年的發展,佛跳牆的做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很多百姓菜也進了佛跳牆的壇子中,像杏鮑菇,雞筋,魚肚之類的。
最後便是器具的選擇,做佛跳牆一定要用專用器具,就是那種帶蓋的小罐子,金黃色的,看起來就非常上檔次。如果用大碗盛佛跳牆,就算做得再正宗,用料再奢華,也不是那個味道。
當然正宗的佛跳牆價格都不低,就算是不怎麼正宗的,這一小罐也不低于500塊錢吧,這還是前幾年的價格,現在還得更貴。也許現在隻有在福州本地,還能吃到正宗的佛跳牆吧。除此之外,都是高仿的,味道和口味都相差甚遠……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希望你照顧好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