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寒露詩五首: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
寒露節氣又至,今年的寒露,恰恰是農曆的九月初三,忽然想起白居易的名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忽然莞爾。唐朝的氣候和如今近似,在漫長的曆史當中,都略微偏暖,所以晚秋九月,如此明麗清新,宛如春三月。白居易未必寫的是寒露交節的那天,但是寒露節氣并非一個日子,而是一個時段,中間有十五天,往往在農曆九月的上旬,涵蓋了重陽佳節。
寒露節氣是太陽行經黃經195度,傳統中國對于這一時段的固定節氣名詞,用當代的氣象地理知識,更直觀,那是太陽已經越過了赤道後的十五天,北半球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美好的秋天,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南下驅散了盤踞多月的暖濕氣流,氣溫下降,天氣高爽,晝夜溫差變大,夜晚漸漸拉長,白天舒适,晚上微寒。而這微寒的氣溫,更多的是凝結地表和空氣的水分,凝結成晶瑩的露水,滋養秋天的草木。
寒露節氣整體而言,是長夏之後溫度和濕度雙降的時段,是最宜人的明麗的秋天。
雖然大的落葉樹木呈現大面積的幹燥和凋落狀态,進入休養期,但是寒露時節的清新在于,那些低矮的草本,因為大樹的凋零和溫度的适宜,享受了溫和的光照和雨露,呈現出類似春天的繁榮。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秋草更綠,有些秋花更明麗,占據着舒爽的秋光,給人帶來清新明麗的動人之美。比如菊花和葛藤,木芙蓉,紅蓼花。
“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
朝飲花上露,夜卧松下風。
雲英化為水,光采與我同。
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宇空。”唐朝王昌齡《齋心》
王昌齡早年寒苦,耕讀為生,所以我喜歡他詩詞裡,那種真正根植于土地的那種真正的健康的情懷,在這基礎上産生的大氣,比修仙慕道更真實。王昌齡是唐朝不多的真正的邊塞詩人。
寒露時節是草本的春天。
你看那綠蘿的藤蔓,覆蓋了整個山中的石壁,西風綠蘿,自在飄搖。
而溪水幽深,泛着粼粼的細浪。
葛藤迅速生長,和野菊花交纏在一起,那葛花萌茸清新的紫和菊花俏麗明淨的黃,都搖曳在早上的寒露裡呀。
當代的人已經很少知道葛為何物,但是在唐朝,葛依然是重要的紡織品的原料,上山采葛藤,是農家的必須,因為除了葛根可以提供澱粉,葛藤是可以錘煉出纖維的,
王昌齡正是對這些植物有着充分現實的認識,所以才對它們的花朵,有着樸素的親近感。不認識的人,往往以為這是野草閑花。而他樂于看到,搖曳的紫葛和菊花,那是豐足的象征。
如果說王昌齡是朝飲花上露,夜卧松下風,我是相信的,因為他早年就是一個有知識的農民。
而正是這内心的豪情,他的魂魄更加雄壯。在日月的高空,精神翺翔。
我欣賞他,因為他不是隐士,他曾懷着報國的理想,遠去塞外,去感受真正的“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宇空。”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潇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唐朝柳宗元《木芙蓉》
總有些花木向秋而開,比如菊花,比如木芙蓉。柳宗元在貶谪到湖南時,落魄的他被秋天湘江邊的木芙蓉所震動。那是屈原的花嗎?站在寒露秋水邊,明豔而開。
世上多榮辱,而活着,必會有所不同。
柳宗元也是狂放,挖了一棵,帶回僧院種植。唐朝很有意思,外放的官員如果不是在地方做官久,政績卓然經濟活躍,可以置辦官署,基本就是在靠近驿站的寺廟裡,找個地方辦公,當然這也是唐朝一種福利。唐朝的寺廟和道觀,很多都是官方指定的接待場所,安置官員。
柳宗元剛剛仕途受了沉重的打擊,種植木芙蓉以做安慰。
這湘江特有的木芙蓉花,也沒有辜負它。
在寒露時節的風中,木芙蓉搖曳開放,那新鮮碩大的花蕊裡,還含着朝露,清香雅遠,富麗清新。
在唐朝,北方可能隻有少部分地方有木芙蓉,但是柳宗元是在木芙蓉的老家看到的芙蓉花美,讓他心情一振。湖南在唐朝也屬于尚未過多開發的荒蠻之地,遠離長安的繁華,所以這搖曳婆娑大氣絢麗的木芙蓉,讓劉禹錫想到兩個字“潇灑”,那是屈原之花,是他柳宗元之花,潇潇灑灑遠離京城和人煙,自有一番别樣的美。
佛教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可這麼美麗的木芙蓉,既有色美,又有禅意,這造物主究竟造出木芙蓉來,是為了誰呢?
劉禹錫将很多宴會都安排在這寺廟的官衙裡,在芙蓉花下處理紅塵事物,更加超脫淡定吧。
實際我也有和柳宗元一樣的疑問,秋天的花多半是黃色的,且是草本,何以木芙蓉如此高大,如此富麗?又如此要盛開在寒露秋風的季節呢?
仿佛躲開了春天的牡丹,如此雍容清美的站在水邊,她等待誰,為了誰?
“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
孤頂乍修聳,微雲複相續。
人茲賞地偏,鳥亦愛林旭。
休閑倘有素,豈負南山曲。”唐朝張九齡《晨坐齋中偶而成詠》節錄
這首詩的清新在于,如果你在一座山上,氣定神閑,去領略那照眼入心的景色,你會和張九齡産生一樣的感受。
那寒露時節的露水,已經降下,正是因為露水落下,天空如洗,更加高遠幹淨。
那遠處連綿的山巒,如同列隊一樣,都在視線當中。
張九齡不愧是唐朝名相,不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因為江山曆曆,仿佛為了等他的檢閱,早已經恭候多時,他寫得是這樣的随心和淡雅。
看見一座孤峰拔地而起,他也是看了看,笑着那山頂有微雲斷續缭繞。
對于張九齡來講,他是百忙之中,因為某種原因偶爾在此。大約是重陽節,好容易有了自己的休息,特地選在了這偏僻的地方度假。可以看到他所住的環境不錯,因為一早上推窗,就可以看到山景如畫。
他寫得也很老成,我特地來此,仰頭敬謝蒼天,自己的腳也老了,是好容易才上來的。最大的問題,還是我沒有多少空閑,如果有一貫的休閑,我怎麼會辜負重陽節采菊南山下的那種樂趣呢?
這次的寒露節氣上山,是他一生中難得的休閑時光,對于胸有萬事的他,這群山壯麗的美景,是洗去塵世疲勞的清新之美,美在那種推窗見山的悠遠存在。
“上客南台至,重陽此會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
務簡人同醉,溪閑鳥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唐朝嚴維《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重陽節,往往在十五天的寒露節氣裡,所以幾乎所有的重陽詩詞,都是寒露詩詞。
幾個朋友在北山登高作詩,其樂融融。
中間最美的一句景色,是菊花被寒露洗過之後,分外明麗鮮豔,而大家的綠色酒杯,在夕陽裡熠熠生輝。點出了這個時段,有寒露菊花的清美,又有高秋夕陽的明麗。
此次聚會,大概是官署安排的同僚或者同事的秋遊,大家在公務之外登高聚會,加深感情,算是一種福利吧。這種福利在現在的很多公司和單位也很常見。
不過最後一句很有意思,他自己拿東晉孟嘉自比,有次孟嘉重陽節登高,被風吹落了帽子,在有長官的聚會中,這是比較失禮的事情,但孟嘉渾然不覺,事後還寫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說風景太美,無意之失,反而成為美談。
這裡是嚴維是低調強調了自己官職不大,但是也巧妙寫出了這次旅遊聚會的美好和融洽。
語句清新别緻。想必他的朋友因為這首詩,和我一樣記住了那天帶露的菊花和那在夕陽裡碧綠的酒杯。記憶總是因為細節美,格外深刻。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馀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唐朝劉滄《秋日望西陽》節錄
喜歡這首,是因為這裡寫了寒露時節,最美的蓼花。
晚秋時節,如果有風,那風吹動連片的蘆葦,給人蒹葭蒼蒼的感覺。
實際詩經《蒹葭》中白露為霜,寫的就是晚秋寒露與霜降,那種氣溫降低,露水變成秋霜的漸變之美。一場秋雨之後,楊柳還有枝葉,但都籠罩在一片暮煙裡。
如果寒露是浮在草叢上,你可能沒有那種清美泫然的感覺。
但是如果雨露是凝結在蓼花上頭呢?
蓼花很有意思,紫紅的花穗,無風自彎,本身就有無限的婀娜搖曳之美。
當雨露凝結在花頭和莖稈上時,更仿佛不勝其重。
仿佛少女眼中的淚水,将落不落,别有一種楚楚動人。
寒露滿枝枝不勝,恰恰寫出了露水蓼花的清新之美,雖然這種美很容易代入人的情感,比如曹雪芹“菱葉蓼花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但是蓼花卻是江南水域最美的秋花之一,它們在露水中開花搖曳,那種清新,你看到的是歡喜,就是歡喜,看到憂愁就是憂愁。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