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2 03:23:18

春季是森林火災多發季節,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将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那麼引起森林火災的原因有哪些?遭遇森林火災該怎麼辦?火苗再小也會釀成大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建立防火意識。森林防火,人人有責。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海軍某場站消防分隊分隊長王洪,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

海軍某場站消防分隊分隊長王洪

一、為什麼森林火災易發頻發?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2

冬春季節更替,氣候幹燥,降水較少,林區内大量的枯草、枯枝落葉,為燃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底層沉積腐敗的落葉不斷發酵,産生熱量和易燃氣體,十分容易發生自燃。

另一部分是人為因素導緻,開荒燒雜、燒田埂草、掃墓燒紙燒香、燃放煙花爆竹、亂扔煙頭等行為都極大地增加了森林火災的發生幾率。

二、發生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森林火災的燃燒,離不開火源,主要分為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3

自然火源主要有雷擊火、火山爆發、隕石降落、滾石火花等,其中最多的是雷擊火。在我國黑龍江大興安嶺、内蒙古呼盟、新疆阿爾泰等地區最常見,絕大多數森林火災都是人為用火不慎造成的,約占總火源的95%以上。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4

人為火源又可細分為生産性火源和非生産性火源。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5

生産性火源主要包括開荒燒雜、燒灰積肥、煉山造林、燒窯等。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6

非生産性火源,包括野外吸煙、野炊取暖、掃墓燒香燒紙、故意縱火等。

三、森林火災的種類、特點及危害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7

森林火災是指林地上失控的火,超過一定面積,造成一定程度損失的林火,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撲救處置困難等特點,嚴重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态環境,根據燃燒的空間位置一般分為地表火、樹冠火、地下火三類。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8

地表火是指火沿地表蔓延,燒毀地被物,危害幼林、灌木、下木,根據蔓延速度快慢不同,可分為急進地表火和穩進地表火。

樹冠火是指能夠引起林冠層燃燒蔓延的火,根據其蔓延情況,又可分為急進樹冠火和穩進樹冠火。

地下火是指在林地腐殖層或泥炭層燃燒的火,在地表面一般看不見火焰,隻有煙。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9

森林火災一旦發生将會燒毀大量林木以及林下植物資源,危害破壞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引起水土流失和空氣污染,嚴重的還會威脅人類生命财産安全。

四、火場如何自救?

如果我們發現森林火災,應迅速轉移避險,及時撥打12119森林火警電話報警。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0

轉移避險時,我們應選擇逆風逃生,并時刻注意風向變化。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1

附近若有水源,可用浸濕的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煙霧窒息,逃離時還應注意遠離危險地形以及密集的灌木和草叢。盡量向火線兩翼快速撤離,尋找空曠地帶,迅速清理周圍可燃物,建立安全場所。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2

如果我們被火圍困無法逃離時,可設法進入火燒迹地,并消除火燒迹地内的剩餘可燃物,擴大安全範圍,或者在附近沒有可燃物的平地上,挖一個凹型坑,脫去衣服,在衣服上鋪上泥土,再蓋到身上卧倒避險,同時兩手屈成環狀,放在口鼻處,幫助呼吸,但千萬不可選擇低窪地或坑洞,因為這些地方會沉積煙塵。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3

五、怎樣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

要做到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首先我們要做到以下“十不準”“五不燒”。

十不準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4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5

五不燒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6

六、發現山火時,怎麼做才能将危害和損失降到最低?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7

當我們發現山火時不要驚慌,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撲救,若火勢初起,可采用水澆、土埋、樹枝撲打等方式進行滅火。若時間充足人員較多時,可在下風處火焰必經之路,挖土、挖溝,消除火焰必經之路上的可燃物,建立防火隔離帶,使火焰沒有可燃物而熄滅。

如何預防山火安全為重(防患于未燃)18

若火勢過大,無法控制,切不可盲目行動,及時撥打12119尋求支援,在報警時要說清楚火災地點、火勢大小、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森林防火重在預防,應及時組織人員進行相應的消防培訓,提高人員的防火意識,并對林區内的可燃物進行計劃性燒除,減少林區可燃物,平日裡還要遵守好“十不準”“五不燒”,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讓森林火災的危害和損失降到最低。

來源:中國軍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