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猝死,是運動中或運動後24小時内出現的意外死亡。曆史上的第1次運動猝死,發生在公元前490年。那時,希臘軍隊正在馬拉松與波斯軍隊展開激戰,希臘人獲勝後,1個叫菲迪皮德斯的青年,奉命跑回雅典,報告勝利的喜訊。小夥子不停地奔跑了40多公裡,到達雅典後便高喊,勝利了,然後,就倒地不起。後來,為了紀念這位青年,便出現了馬拉松長跑項目。遺憾的是,許多跑馬悍将,來不及呼喊勝利,甚至,會在中途倒地猝死。悲劇一再發生,這是為什麼?猝死發生之前,會出現身體信号嗎?
運動猝死,主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約占80%,其次,是腦源性猝死,約占6%至17%,其他原因占3%至14%。心源性猝死,即使在職業運動員中,也不是罕見的事情。相關研究表明,運動員心源性猝死的發病率,約為1/5萬至1/20萬。以美國為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在1000人中,大約有2例,每年的猝死者總數約為30萬,每15000個休閑跑步者中,每年大約會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每50000馬拉松長跑參與者中,大約會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
運動對于心血管,總體而言,是1劑保護性的良藥,長期堅持的規律性運動,會對心髒起到全方位的正能量效應,這些正能量,主要從5個方面得到體現。第1,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降低血壓、減輕體重、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減輕炎症水平,從而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第2,是降低靜息心率、提高迷走神經張力、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從而對抗心律失常效應。第3,是減少心肌對氧氣的需求量、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進内皮細胞生成,從而對抗缺血效應。第4,是降低血小闆粘性、增加纖溶效應、減少纖維蛋白原的形成,減少血栓形成風險。第5,是減輕抑郁、降低應激反應、提升社會支持,獲得正面的心理效應。
運動對于心血管,也會帶來損傷,甚至是緻命風險。但是,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比如,能量消耗超過攝氧量儲備的60%、或者超過6個代謝當量、疲勞指數評分達到14分,就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而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原因,強度過度的運動,尤其是突然的非常規的涉及高水平無氧代謝的運動,比如,馬拉松、長途拉練、徒步越野、登山等,如果未曾接受專業訓練,或者具有潛在的心血管疾病者,就存在一定的猝死隐患。對于馬拉松活動而言,脫水補液不當等,引起電解質紊亂,也是誘發猝死的重要因素。
運動猝死,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心髒自身存在器質性缺陷、受到相關因素刺激,共同誘發。猝死到來之前,通常會發出6種身體信号。第1種,是近期活動後出現胸悶,休息後可以緩解,提示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如果近期胸悶症狀加重,提示斑塊穩定性下降,可能會發生破損,導緻心性心肌梗死。第2種,感覺心慌,是不規律的心率加快的表現,需要警惕頻繁的心律失常,發展為室顫。第3種,是心動過緩,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鐘50次,血壓下降,容易出現心髒驟停,導緻猝死。
運動猝死發生前的第4個信号,是暈厥,這是猝死發生的重要征兆,暈厥可能是心跳突然變慢,導緻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第5種信号,是不明原因的疲乏,同時伴随胸悶或水腫,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肌病的表現,可能會快速進展為心力衰竭,需要禁止體力活動,卧床靜養。第6種信号,是眼前發黑或肢體麻木,或者出現走路不穩、像踩着棉花,這是腦卒中發生的征兆。
預防運動猝死,首先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衡量運動承受能力的标準,是心髒等器官的功能狀态,而不是個人的意志。如果運動之前、運動之中或者運動以後,出現胸悶胸部壓迫感極度疲勞等症狀,應該立即中止運動。參與高強度運動之前,應該進行專業評估。包括心髒結構、心肌缺供血狀态、心律失常、心髒功能等方面的檢查。運動猝死,黃金搶救時間,是發病後的10分鐘之内,需要進行心肺複蘇,保證呼吸通暢。
愛誰,就将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點、史話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好醫生為健康護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