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樹人(魯迅)、寫作文,被稱為中小學生的“三大難”,很多學生學文言文,甚至比學外語還難,隻好硬背。
為什麼那麼難?因為古人的生活離自己太遙遠,無關聯、割裂。
但卡爾維諾說:經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
對于中國人來說,文言經典就是這樣的作品。
那些文言經典既像我們多年未見的老友,又像剛剛結識的新朋友。
故交如初逢,是因為一次次的人生體驗過後,你總能在過往的那些經典中尋找力量和指引,從而獲得新的認知。
有一位老先生認為,讀古文、寫作文,都應該“學其短”。“學其短”,是“學着把文章寫短”。
▲锺叔河先生近照 攝影/王平
這位勸人“學把文章寫短”的老先生,就是著名出版家、學者、散文作家锺叔河。
锺先生半生坎坷,然一生愛書、讀書、編書,最是懂書。他說過:“古文最簡約,少廢話,這是老祖宗的一項特長,不應該輕易丢掉。”
為此,他選了一些短小精悍的古文,稍加疏解,陸續發表在報紙上,後來結集成冊。锺先生家住在長沙一幢樓的二十層,他就給寓所起名為“念樓”(念,諧音廿),這套書遂名《念樓學短》。
《念樓學短》本是锺叔河寫給孫輩的一套古文入門讀物,沒想到出版後風靡近30年,成為國人學習古文的經典之作,魅力經久不衰。楊绛先生為之作序。
曾有讀者評論說:
這大約就類似武學宗師随手點撥,瞬間開竅,武藝急速精進的秘籍。于是,我也組團并入手了這套傳奇級别的書,有原文、有大師解讀和評論過瘾。但書籍厚重,文章篇目多,黑白、字多、無圖,對青少年兒童來說,有閱讀門檻。有部分篇章略顯晦澀,有距離感。這樣的寶藏,卻被孩子們閑置,太可惜了!
這套高山仰止的傳奇書,終于出了中小學生版本——《锺叔河:給孩子讀文言》精裝3冊!
此次锺老撷英采華,親自選取适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念樓學短》的精華198篇,配上萌趣十足的插圖和範讀音頻,改編而成這套“給孩子讀文言”,讓更多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文言的簡潔之美,簡約之美,更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锺叔河先生與其新書
由89锺老親自編寫修訂,能被兒童、青少年與普通讀者,真正意義上用起來了!不僅增素養,還能提分、學寫作。
咱們青榄頗為榮幸,本周這套書在青榄君這裡正式開團并拿來超值團購價:這套書原價264元,青榄團購價——僅149元!!!同時,随書附贈:
這套書按經典、書信、故事主題分成了3冊:《給孩子讀經典》、《給孩子讀故事》、《給孩子讀短信》,每冊都有66篇短小精悍的古文經典。
三冊語言簡單,内容深刻,涵蓋全面,經典簡潔,篇目結合了孩子的天性和認知難度,短小有趣,不乏人生智慧和生活幽默,好讀、好懂,而且很适合背誦、寫作,從此古文不再隻是古人的事,還是跟自己的日常聯系起來,好玩,好理解了。
01
國學啟蒙,從經典開始
一提到學國學啟蒙、傳統文化,很多人會一下子想到“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為這就是國學啟蒙的讀物,其實那隻是明清時代的識字讀物,說白了是為了“掃盲”用的。
古人真正開始國學發蒙,進學讀書,是要從經典學起的。你看,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時,賈母問黛玉讀什麼書,黛玉道:“隻剛念了《四書》。”并沒有聽誰說過讀三百千的。
锺老這套書的内容就并不僅僅包括儒學經典,它精選自經、史、子、集,内容涉及名人逸事、名物探究、奇聞怪事、寓言笑話,采英撷華,共198篇。
完全是百字版的少兒中國傳統文化小百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從這套入手,絕對沒有錯。
《給孩子讀經典》:66篇,精選了《論語》《孟子》《禮記》《國語》《左傳》《戰國策》《莊子》等先秦必讀經典部分,幫助孩子進行正統的國學啟蒙。
锺叔河先生說:
《給孩子讀短信》:66篇,揀選了範蠡、馬谡、王羲之、王維、顔真卿、歐陽修、蘇轼、黃庭堅、金聖歎等文人書信,可以讓孩子們在書信中一探古人的精神世界。
比如這本書中的《毋相忘》一封信中寫了這樣的内容——
奉是漢朝是戍守在居延的征人,他給春君寫了這封信,送上一枚玉佩,希望她不要忘了自己。信是寫在兩支竹簡上的,一共短短14個字。
兩千年前的烽燧,早已夷為沙土,可是這件用十四個字熱烈懇求春君“幸毋相忘”的情書,曆經兩千年的烈日嚴霜,飛沙走石,卻仍然保持了美的形态和内涵,表現出那番血紛紛的白刃也割不斷,如刀的風沙也吹不冷的感情,使得百世之後,我們的仍不能不為之悸動,從中領受到一份崇高和偉大的美。
有實物為證,這件漢簡,真可以稱為不朽的情書了。
《給孩子讀故事》:66篇,選錄于《世說新語》《容齋随筆》《老學庵筆記》《巢林筆談》《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等經典筆記體散文,短小精悍,博識有趣。
比如,這本書中的《奪香花》,介紹了一種植物“瑞香”的特點——香。
《雪夜訪戴》則反映了“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魏晉名士風度。
02
文章短,内容多,譯文美
百字版中國傳統文化小百科
首先,每篇精心揀選的文言文都不超過一百字,篇幅短小,簡約而不簡單,不會給孩子記誦古文造成壓力,更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讓孩子從此對古文望而生畏。
锺叔河先生說過:
但是書中的解構和脈絡卻非常清晰。每一篇百字小古文的閱讀理解都按——一張美圖、一篇原文“學其短”、一篇翻譯“念樓讀”、一篇大師解讀評論“念樓曰”這樣的解構來進行解讀。
(1)一張美圖
(2)文言文原文“學其短”:一篇短小精悍的古文,不超過100字。
每篇小古文還帶專業範讀音頻(掃碼即可收聽)。
(3)白話翻譯:“念樓讀”
念樓讀,是那類吃力不讨好的翻譯工作,類似于腳手架之于建築物,不過在這有限的天地,锺老還是展露了自己高超的文字功力,每一篇譯文都流暢典雅、自然流動,篇篇都是高水平的精緻小散文。讀了這樣的美文,會更容易理解文言原文中的深刻。
比如,《給孩子讀經典》裡的“楚狂接輿”,锺老給編成了一首非常押韻風趣的歌:
孩子不僅愛讀,還能秒懂原文的意思。
(4)知識拓展和見解“念樓曰”:介紹背景知識,闡發锺老的理解和妙評。
锺老90年坎坷人生、70年出版經驗,一生愛書、讀書、編書、寫書,最是懂書。點評文字精當有力,不忽悠,言之有物而又智慧溫情,幽默風趣、充滿深深的人文情懷。讀後多年都可以不斷回味。
比如,《給孩子讀短信》裡的“與吳冠五”就“以淚濡墨”談到了一個能夠流淚的人,總是好人,一首能夠使人流淚的詩,總是好詩,延伸到《老殘遊記》作者劉鹗對一系列好的作品“哭泣”的總結。讀了讓人不僅大開眼界,還特别酣暢。
又比如,《上舍》一文中講的故事:
其中的一句“出去不可使人怕,歸來不可使人笑”正擊要害,要言不煩,威信自立。
這句話多好啊,簡短、有力、三觀正,記住這句話,孩子在以後的人生成長之路上,肯定會時時回味,這是一生的滋養啊。
真真如楊绛先生所說:
03
引申知識廣泛而博達
極大拓展孩子文言文閱讀能力和知識面
書中還隐藏了很多有趣的知識細節,不僅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傳統文化知識,還有助于激發孩子們探究的動力。
比如,《不說現話》一文中,說寫牛郎織女的詩很多,但是恩竹樵詩卻頗有自己的特色,沒有套前人的創意。
插圖中牛郎織女在現代化手段中交流,也算是“小别即團圓”了。那麼文中的一句“You are my Vega!”是什麼意思呢?“Vega”就是織女星的英文名啊。
學着古文,順便還記住了一個英文單詞,豈不快哉!
又比如,《謝客啟事》一文中,黃仲霖參奏馬士英,知道自己參不倒後,便寫了一張謝客啟事。插圖中的門額上有幾個字很有意思:拆開來看,就是“青氣”、“萬丈”、“山水土”、“多年”,什麼意思呢?
其實啊,這種字體常見于中國各地古民居的門楣上,大多二字為一組,組成一生僻字。細細辨析之下,不難發現各組字各自含有一個意思——青氣指天,萬丈為長,山水土意地,而多年則為久,合起來便是“天長地久”啦!
04
萌趣中國風插圖 範讀音頻
不讓孩子對古文望而卻步
這本書中的插圖不同于以前看到的插圖,模糊了真實與虛幻的界限,跳脫出寫實的圈子,變換了常規的大小比例,萌趣十足,非常符合孩子的豐富想象力。
比如,《微山湖上》,巨筆如椽,正在描畫一幅叫江山的大畫,“疏星萬點,清輝一鈎”,連我這個大人也覺得創意好呢。
書中還附有音頻的二維碼,掃描就可以聽到專業人員的範讀音頻了。
小小孩兒可以用來當催眠曲,磨耳朵;小孩兒可以跟着誦讀;即使國學根基較淺的成人也能輕松無障礙地與孩子共讀了。
美學極簡風,有趣、有哲理和深意,又深入到古典文化。親近孩子,易于理解,激發興趣,果然是宗師秘籍,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教孩子們學習和理解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