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侃封神》第1114期
韋護在《封神演義》裡的存在感,相對是很薄弱的,無論是戰績,還是人物特征,又或者個人表現力,給人的印象似乎都是平平無奇,可是唯七的肉身成聖名額,他卻也占據一席,他憑什麼呢,歪歪對韋護的好奇已久,今天就和諸君共同探讨一二。
《封神演義》第五十八回“子牙西岐逢呂嶽”,西岐遭呂嶽師徒毒丹之劫,滿城軍民哀嚎遍地命不保夕之際,幸虧楊戬求到火雲宮三聖跟前,得神農大老爺賜下解藥救了大家,并在空降來的玉鼎真人、黃龍真人相助下,反敗為勝,一舉擊殺呂嶽的三個徒弟,隻有楊文輝跟着呂嶽敗逃而去。
逃出生天的呂嶽,心中算計如何扳回這一局,他和徒弟楊文輝說,我們去找幾個幫手來,否則吾心頭隻恨難消!呂嶽話音未落,腦後忽然傳來一陣歌聲,随歌聲而至的,是個“非俗非道,頭戴一頂盔,身穿道服,手執降魔杵”的人,此人不是别個,他就是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門下弟子韋護。
韋護說吾奉師命下山,來輔佐子牙師叔伐纣封神,巧了不是,路上遇到你倆,韋護說,他要用呂嶽、楊文輝師徒的人頭,當做進見之功。韋護這話說的,誰聽了能忍,尤其是作為徒弟的楊文輝,更要身先士卒,可惜楊文輝不敵韋護手裡的降魔杵,被砸得腦漿崩裂而死。
一看徒弟被砸死,呂嶽大怒,舉劍就和韋護戰了起來,六七個回合也未分出勝負,這時韋護又祭出降魔杵,準備照貓畫虎把呂嶽也給砸死,可呂嶽呢,剛剛已經見識了降魔杵的威力,自認為不是對手,于是撒丫子,逃了。
韋護到了西岐,拜見了姜子牙,和姜子牙彙報了自己和呂嶽師徒的戰況說:“弟子中途曾遇呂嶽,兩下交鋒,被弟子用降魔杵打死了一個道者,不知何名;單走了呂嶽。”子牙聞言大悅。”
韋護出場得很晚,尤其和肉身成聖的哪吒、楊戬、雷震子、金吒和木吒相比,更覺姗姗來遲,不過韋護雖然來的晚,可他運氣好,沒見姜子牙呢,就得了一樁大功,韋護這樁大功,主要賴以砸死楊文輝,吓跑呂嶽的降魔杵。
《封神演義》中說降魔杵,拿着時輕如草灰,但若是祭出砸向敵人,那就是重于泰山,似乎比孫悟空的金箍棒還重不少的樣子,泰山壓頂之下,有誰頂得住呢,在渑池縣對付張奎時,韋護一降魔杵下去,就把張奎砸成齑粉。
封神大戰中,韋護所立戰功,都是仰仗降魔杵而得,可縱觀整部《封神演義》,卻也并不見韋護有多少戰績,除了出場砸死楊文輝之外,以及在渑池縣對付張奎那一戰比較出彩外,其他時候,韋護都是非常低調的,低調到什麼程度呢?
《封神演義》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雞嶺”,以五行之内無物不刷的五色神光,打得姜子牙無計可施,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剛好楊戬從雲中子處借來的照妖鑒還沒有歸還,就拿出來照孔宣,可就算照妖鑒,也照不出孔宣的底細,甚至還因此惹惱了孔宣,神光一撒,把楊戬的秘密法寶哮天犬 給刷走了。
當時,韋護助楊戬同戰孔宣,他的降魔杵是在哮天犬其後,被孔宣刷走了的“楊戬見勢頭不好,知他身後的神光利害,駕金光走了;韋護見失了寶杵,将身隐在旗下,面面相觑。”危險時刻,韋護選擇了藏在杏黃旗下。
話說普天之下,沒有比杏黃旗更安全的地方了,孔宣的五色神光有多霸道,不僅刷走了哮天犬和降魔杵,連雷震子、哪吒、黃飛虎、崇黑虎、崔英、文聘、蔣雄,以及金吒、木吒等,在五色神光的照耀下,都隻有束手就擒的份,可在孔宣用神光撒姜子牙時,卻失敗了:“孔宣将青光往下一撒。子牙見神光來得利害,忙把杏黃旗招展,那旗現有千朵金蓮,護住身體,青光不能下來。”
杏黃旗的防禦之強大,或許連姜子牙都不知道,可是韋護似乎對此十分清楚,凡有大戰,韋護都非常自覺地藏在杏黃旗下,見有機可乘了,才抽冷子來一降魔杵,和孔宣這樣直接交鋒的,是韋護非常大膽的主動參與了。
所謂“煙霞深處隐吾軀,修煉天皇訪道機”,韋護的出場詩有這麼一句話,說明他的來曆,是非常久遠的,按照《封神演義》原文開篇詩所言,盤古神開辟天地後的天皇,是伏羲管理時期,所以韋護從那個時候就得道了的,距離如今的封神時期,有數千年的時光,對比土行孫僅百年修為,其他人如金吒、木吒、黃天化十幾年或者幾十年,韋護是老修道者了。
或許活的時日越久,看得越多,韋護在為人上就越發謹慎小心,萬事總以自保為主,不管是每逢戰事總躲在杏黃旗下,還是每逢出戰都來一句“謹領尊命”,都是韋護的處事風格。
韋護在封神大戰中小心謹慎,在修道上,更是如履薄冰,大家都知道,《封神演義》裡的修道者,在修道過程中每提高一層修為,都會引來劫數,劫數之下,隻有兩個結果,一是成功度過,讓自己的修為更上一層樓;二是渡劫失敗,落得個灰飛煙滅一身修為付之東流的收場。
韋護的師父道行天尊,以及楊戬的師父玉鼎真人、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等玉虛十二上仙,可不就是在斬三屍這一劫中,足足拖了一千五百年都沒過去。
修道需謹慎,渡劫有風險!按韋護的得道時期來算的話,他和玉虛十二上仙,大抵是同一時期的修道者,甚至,比他們還要老道些,所以也難怪韋護處事如此謹慎,或者說穩重了。
所謂“一點真元無破漏,過幾世固守男兒”,對追求長生的修道者來說,真元不破是基礎,西遊裡的唐僧,一路西天取經,除了人人都想吃他的肉之外,還有蠍子精、玉兔精、杏仙這些美貌女菩薩惦記他的真元,如果唐僧一時把持不住動了凡心,做下不該做的事兒,哪有後來的旃檀功德佛。
韋護在漫長的修道歲月中,難道就沒有被美貌女菩薩喜愛過,未必,可韋護堅持住了自己的本心,修道之念從不曾動搖過,否則,土行孫就是他的下場。
土行孫不過修道百年而已,就耐不住清修寂寞,被申公豹描述的人間繁華眯了眼,動了心,一心向往金腰蟒帶的人間富貴生活,貪念未減,凡念又生,看到個美貌宮妃,竟又生了不該有的欲心,身随心動,結果呢,最後土行孫就被送上封神榜了。
韋護是肉身成聖七人中的一員,對他的出身,《封神演義》原文沒有說明,歪歪大膽猜測,韋護或許和他的師父師叔一樣,是先天生靈,根行深厚,否則為啥同為道行天尊的徒弟,韓毒龍薛惡虎被燃燈道人送進十絕陣為炮灰,他就肉身成聖了呢!
随着姜子牙岐山封神,封神大劫順利落下帷幕,韋護等七人,也和武王、姜子牙告别,各自歸隐了,從此逍遙不問人間事,任爾滄桑化海潮,至此,封神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那麼封神後的韋護,去哪兒了呢?關于韋護封神後的結局,流傳兩個說法:
1、韋陀菩薩。在許多的寺廟,都有韋陀菩薩的神像,無論是單手隻握,還是雙手合十的造型,降魔杵都是标配,據《律相感通傳》記載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的得道,說“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并為惑亂。将軍恓惶奔赴。應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韋将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雲雲。
2、金甲神。金甲神在民間,又被認為是韋陀菩薩,因為他的神像,降魔杵也是标配,此外金甲神的神像,都是位于彌勒佛的身後,是為護法。
綜上,加之《封神演義》原文韋護的出場詩中,也提及了韋護和沙門有關,所謂“護法沙門多有道”,那麼是不是說,無論是韋陀菩薩,還是金甲神,以及韋護,他們其實就是同一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