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道:一言難盡!灑家在大相國寺管菜園,遇着那豹子頭林沖被高太尉要陷害他性命。俺卻路見不平,直送他到滄州,救了他一命。——《水浒傳》第十七回
沒有陰謀論,幹淨聊水浒之六十七
(1)
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下林沖後,轉臉被林沖給賣了。自此魯智深被迫四海漂泊,沒法在相國寺裡安心當花和尚,生活質量急劇下滑,差點被孫二娘做了人頭包子就算了,堂堂關西五路廉訪使,居然淪落到想去二龍山當個小頭領的地步……結果還被寨主鄧龍拒絕了。
在不覺中,魯智深對林沖的稱呼都發生了變化。此前魯智深不論何時,稱呼林沖都是“兄弟”、“林教頭”,但在二龍山下和楊志的聊天裡,已經改叫林沖“豹子頭”了。那麼,“林教頭”、“豹子頭”都是林沖,這兩個稱謂究竟有什麼差别呢?
(2)
我們不妨先看看誰都會叫林沖“豹子頭”。
在小說第十五回,《吳用說三阮撞籌》中,阮家兄弟聊天說到最近水泊梁山好不講理,居然下告示禁止石碣村的百姓下水捕魚,導緻三阮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三阮不敢惹梁山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1.殺掉王倫有違江湖道義,怕被江湖人笑話。
2.最近梁山來了個“什麼“豹子頭林沖””的,武藝了得,不一定打得過。
此時三阮和林沖并無交集,所以叫林沖“豹子頭林沖”。
另一個愛叫林沖“豹子頭”的人是白衣秀士王倫。在王倫嘴裡,對林沖的介紹都是“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如果事情着急,比如王倫遠遠看到林沖和楊志PK,忙于勸架,王倫會本能的省略掉“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稱謂,改說:
這個俺的兄弟豹子頭林沖。
後來王倫死了,大家猜猜看,他是怎麼死的?
(3)
把林沖稱為“林教頭”的人就太多了。
比如在相國寺,給魯智深介紹林沖的潑皮、山神廟下小酒館老闆李二、以及柴進、晁蓋……除了上面提到的倆人外,其他人都稱林沖”林教頭“。
可問題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官,除了林沖外,王進、徐甯、林沖的老丈人、後來攻打梁山的周昂都是禁軍教頭。但是,在梁山上,就沒有人把徐甯叫做“徐教頭”。換句話說,當我們提及水浒傳裡的“教頭”時,能,且隻能是林沖。
這中間有怎樣的不神秘力量呢?
(4)
梁山好漢有大量落草的政府官員,比如宋江是“押斯”、武松是“都頭”、魯智深是“提轄”,當然,孫立也是提轄,但《水浒傳》提及“提轄”,我們還是默認為魯智深。至于别的提轄,如索超、楊志……不重要不重要,他們也配叫“提轄”?
但對梁山好漢來說,取決于給一個人什麼稱呼,完全在于對他的認可度。如果認可,大家就會稱呼他在朝廷擔任的最高官職,言下之意十分明确:
“即便你落草為江湖,但在我心裡,你依舊是最閃亮的星。”
當然也不是沒例外,比如宋江以前是郓城縣押斯,這官連個正式國家公務員身份都沒有,于是大家就改口叫宋江“宋公明”了。
裡外都是對他的尊重。
(5)
這種尊重有面子的,有裡子的。梁山好漢是一群特别現實的群體,所以并不是一個人在朝廷的官職夠大,在梁山上就配有稱謂的。
比如鎮三山黃信的原官職是“青州兵馬都監”,但沒有人叫他“黃都監”;關勝此前的官職是“蒲東巡檢”,但也沒人叫他“關巡檢”。這是因為這些人上梁山以後,不打仗、不立功,沒幹什麼對梁山有益的事情。這樣一來,即便他們武功高強,也不過就是在梁山打短工的麥客,反正不是自己人。
而經常立功的人,如霹靂火秦明、小李廣花榮、青面獸楊志等人,就有了自己的專屬稱謂“秦統制”、“花知寨”、“楊制使”(哪怕楊志打架是平局王,但他始終在出力)。
(6)
一入梁山,就斬斷了此前和朝廷之間的萬丈紅塵,想獲得在朝廷的身份地位?不好意思,酒肉朋友用酒肉換,金錢朋友用交易換,生死兄弟用命換。叫什麼稱謂,完全看這個人的努力程度才行。
而對林沖來說,之所以他能夠在梁山成為“林教頭”,完全因為火并王倫相當于給全體梁山好漢提供了落腳之處,當然值得;而林沖出賣魯智深,在魯智深嘴裡就變成了“豹子頭”,當然魯智深乖覺,說了一次就不再提了;除此唯一的例外是黑旋風李逵,李逵從始至終都是宋江的人,他才不在乎是不是在林沖的努力下為大家提供了安身之所呢!
于是在李逵嘴裡,林沖并不是“林教頭”,而是“豹子頭林沖”。
沒錯,在叫林沖“豹子頭”的人心裡,林沖連屁都不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