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34度的陽光下曬多久會中暑

在34度的陽光下曬多久會中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3:44:23

在《北京少年報》《中學時事報》主辦的“高效學習的科學路徑探索”研讨會上的總結發言

主持人好,各位專家好,各位校長好,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參加今晚的"高效學習的科學路徑之探索"研讨會,是下午應朋友之邀來參加這個會。

我長期服務于高校科研,服務于教育信息化,對基礎教育真的不太懂,從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退休後,參加過一些基礎教育的活動,也主要是關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今天聽了專家講知識圖譜用于中小學教育,提高學習效率;聽了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先生講的學習動力、能力、毅力,我認為能力和毅力因人而異,且不易調節;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先生也主要講了學習動力問題。

受他們的啟發,我講兩點:高效學習來自于兩個方面,學習的内生動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34度的陽光下曬多久會中暑(在34)1

一、高效學習來自于學生的内生動力

我們成年人做事的動機有四個方面:有價值、有意義、有興趣和有壓力。對中小學生來講,前兩項比較模糊,主要是興趣和壓力。在“減負”的背景我們讨論這個問題特别有意義:減負不是減知識學習,要減負增效。

首先,學習是負擔嗎?本質上不應該是,學習是人的本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東西。從出生起,咿呀學語就與吮吸乳汁一樣成為我們的基本需求,學會新東西、掌握新技能會有成就感。經曆了數萬年的進化,大腦為知識儲備預留了足夠的空間,并對未知的探索給予了好奇心這樣一種奇特的意識,因此,層出不窮的先哲和精英才會通過工具或者科學探索豐富對物質世界的認知,依托于教育傳承,人類整體素質越來越高,本領越來越強,不斷走向更高級的文明。

然而,如今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卻成為了包括不少專家在内的社會共識,對此感覺最強烈的自然是不少正處于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和家長。

為什麼作為“本能”的學習卻成為了“負擔”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讨的問題。誠然,想說明學習是負擔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和原因,比如學生作業過多,視力下降,高考指揮棒,分數評價體系等,但是這些無疑都是學習的手段或者來自外界的壓力,卻不是學習本身。為了支持孩子上課外班,給家長所帶來的思想、時間和金錢的負擔,并不能說明學習本身就是負擔。

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教最适合學生學習興趣的内容,這不需要多高深的教育理論。學習之所以會變成一種負擔,從本質上是因為忽視和違背了基本的教育規律,從而壓抑了人的學習内生動力這種本能。一方面,負擔感來自于被動知識灌輸型的教育模式,如果是主動學習就不會有負擔感。另一方面,負擔感來自于教育教學内容和教材設計得不合理。

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過程,相同學科的知識内容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呈現的内容、深度等都有較大的區别,這就要求教學标準、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時間的制定和設計必須要符合學齡學段的教學規律和要求。其實這就是剛才夏青峰校長說的真實學習問題,精準教學,處理好教學的多與少,長與短,分與合,進與出等等。我們今天探讨的教學知識圖譜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如何進一步改進,更符合學生年齡段的學習規律。如果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難以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也實現不了高效學習。

二、高效學習來自于科學的學習方法

剛才專家們介紹了化學知識圖譜,發給大家的材料說是還有曆史知識圖譜。專家講了知識分類、學科知識點、知識圖譜的底層邏輯,注重知識之間的關聯。我想用更通俗的語言講一下我對知識圖譜的理解。

傳統的教育或者說學習主要是傳授一維的知識,是知識點,每個知識點與其同義近義的知識組成一條線,這是構建整個知識大廈的地基,也是最簡單、最堅固的知識原子,可以憑借感知獲取,也可以憑借記憶進行存儲,當然也可以進行最原始的搬運和複制,掌握知識點多的人叫“知道分子”;

世界上的知識點是無窮的,知識點甲與知識點乙的鍊接成為新的概念就成了二維知識,理解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就形成了知識面,主要是靠理性思維統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掌握知識面多的人是“知識分子”;

今天講的知識圖譜就主要是解決這個問題,傳統課堂上,教師講課的時候可以講方法,講規律,但學生難以記住,課後就忘了,有了知識圖譜随時都可以學習。

知識面也是無窮的,三維的知識是将知識面通過更為複雜的數理(譬如數學公式)與邏輯關系進行描述就形成了立體的知識架構,也就是知識體,掌握知識體多的人是“知能分子”;剛才講的知識圖譜也涉及到這一部分。

如果将立體知識加上合理的抽象想象力構成四維知識,四維的知識如同現實四維中的長寬高 時間,如果說三維知識更加立體,那麼四維知識無疑就産生了生命力,出現了前瞻性,可以通過知識對于不久的将來甚至更遠的未來進行預判和假說,掌握四維知識的人是“知慧分子”,例如愛因斯坦;

現代物理學已經對宇宙有十一個維度進行了論證,五維的知識也存在其可能性,隻是我們自身由于維度局限還不能覺察罷了,但毫無疑問的是,如果能夠獲得五維的知識,那麼将出現全知視角,對于過去和未來都有非常确鑿的判斷能力,那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超人”了。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最後我想提醒各位校長,各位專家,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特别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很多人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碎片化的知識,我們學校怎麼教會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系統知識,是今天教育界面臨的重大科研問題。在互聯網推動下,所有教育要素都在變革,教育要與時俱進。

本次研讨會圓滿成功!

感謝大家!

李志民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

兼任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圖片源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